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魏德东:寺院注册门槛别太高 宗教开放才安全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2015年5月5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5-05-05

 

凤凰佛教专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教授(摄影:林恩)

 

核心提示:日前,在《魏德东的宗教评论》出版之际,凤凰佛教专访了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专访中,魏德东教授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宗教研究心得,并就中国宗教现状、习近平对中国宗教政策的影响,及宗教立法、《宗教事务条例》修改等领域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度探讨。以下内容节选自专访文字实录:

 

中国的宗教是开放的吗?

 

凤凰佛教:就是您在这本书里面也提到,宗教开放就是最大的安全,您认为现在中国的宗教是开放的吗?为什么?

 

魏德东:中国的宗教应该是越来越开放,就像中国的企业一样。我们过去在经济上也是讲独立自主,既无内债也无外债,自力更生,我们只有国企,而且是管得很严的,那么后来中国经济的腾飞,核心的一个概念就是一个是外资的引入——外企、合资企业的产生,另外就是民营企业的产生。

 

那么在宗教问题上,如果与经济比较,大约是这样一个阶段——我们还是处于国企为主的阶段,就是今天我们中国的合法宗教主要还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我们俗称的佛道伊天基五大教,这五大教是完全合法的宗教,也是中国宗教的主体。我们感觉这些年来,在最近三十年来它们的发展是越来越好。

 

但与此同时,宗教当然不仅这五种,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宗教,而且随着全球化,我们有很多的外国侨民在中国。比如说在北京,一些外国人比如他们是巴哈伊的信徒,他们是摩门教的信徒,那么他们当然就会有他们的宗教生活。比如如果有很多的日本人,他们就会有神道教的问题,有印度人就会有印度教的问题……宗教也是非常多元的。

 

这些人在中国,他们如何做他们的宗教生活,现在国家其实已经开始给他们一些场所,让他们来做自己的宗教生活。宗教本身是传播的,他们在北京做宗教生活的时候,他们当然就会自然地向北京市民扩展,那么这样的问题怎么来应对?在今天,这种专门提供给侨民的宗教活动场所依然是不向市民开放的,等于它一直是有一个明确的界限,它不能传教的。

 

宗教组织合法登记门槛高

 

另外,我们也知道,中国的五大宗教它基本上都是分成两大部分,一个大的部分就是获得政府登记的部分,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合法的教会和合法的寺院。因为我们的政府在批准他们合法和给他们登记上是有很多门槛的,就像我们过去注册一个企业门槛很高一样,所以就导致有很多企业没注册。没注册,没登记的宗教场所,现在在各种宗教中都有。

 

经常引起大众话题的,比如基督教的家庭聚会。我们知道在上个世纪80年代、90年代,那么掣肘我们很多精力的,像天主教的地下教会。那么像佛教现在在北京或者在其他都市出现了很多所谓的精舍还有学佛小组。

 

所有的宗教其实都有在登记的场所之外的未登记场所,那么这些场所有的它只是一个活动点,是个聚会点,它没有达到教会的程度,那么有些已经发展得很大,已经具备一个完整教会的形态。那么如何让这样的一些未登记场所,获得合法的身份,更好地活动,成为社会和谐的一份子,这也是我们要遇到的挑战。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依然还没有那么开放。

 

所以今天的中国,在宗教合法的种类上它是有比较明确的界限的,另外在宗教场所的合法性上,也是有非常明确的界限。这个情况下,我们就会发现生活走到了法规的前面,就是在法规上不合法的东西,在生活中其实已经非常常态的出现了。所以我是觉得中国的宗教应该是有一个越来越开放的态势。

 

宗教开放就是安全

 

我有一篇文章叫《开放就是安全》,我们过去会认为一旦开放之后会不会影响我们的,会不会影响我们已有的宗教;宗教发展之后,会不会影响我们的主流意识形态……这样的一些担忧就像我们过去理解的——经济开放之后,我们的国企会不会就搞不成了?会不会破产?竞争才导致繁荣,竞争是市场活力的核心要素,我们把这个宗教的市场如果更大地开放之后,我个人的感觉,以及全球化的这样一种经验,就是竞争会导致繁荣。

 

竞争以后,我们传统的宗教,我们已有的合法宗教不仅不会衰退,而且会在这样一种竞争中获得新生。而更多的宗教和教派或教会,会介入到这个市场里来,它会使整个宗教以及整个的精神文化发生更大的进步,会为国民提供更多优质而相对物美价廉的精神产品。

 

(来源:凤凰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