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冯今源:利教化民 两世吉庆    2011年6月21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原编者按]改革开放使我们突然面临着许多的巨变,最大的变化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宗教界如何适应新的形势?西道堂人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西道堂是中国伊斯兰教的一个教派。清末光绪十六年(1890),由马启西先生(1857-1914)创建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

 

西道堂人注重社会实践。他们致力于将伊斯兰教与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以中国传统文化阐释、发扬伊斯兰教六大信仰天命五功等基本教义、教法;在恪守信仰、遵行五功的前提下,提倡对宗教的理性认识,深切了解教义的内涵,以指导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全部人生。他们致力于谋求两世吉庆(今世、来世),重视现实,适应时代,发展经济,兴办教育,提高文化水平,协调民族关系,倡导男女平等,以伊斯兰教早期乌玛(穆斯林公社)制度为蓝本,结合中国儒家所倡大同社会的思想模式,创建了中国历史上一种完全新型的伊斯兰教社会实体。

 

马启西等人的社会实践获得了巨大成功。著名新闻记者范长江(1909-1970)曾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指出:(西道堂)在哲学上、宗教上、社会运动上,皆有值得重大注意之必要。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也高度评价马启西:利教化民为天下法,以身殉道做百世师。

 

西道堂社会实践的显著特点,是对时代和中国社会的适应性。

 

马启西所倡以中国文化发扬伊斯兰教学理的宗旨,正是适应中国国情的体现。他创立的以集体经济为基础的穆斯林公社组织,宣传天下为公大同思想,确立的教主由全体教民公推而非世袭制度,道堂经济公有制度,教民各尽所能、分工合作、生活一律平等制度,以及他们的新式教育制度、婚姻制度等等,都是对即将崩溃的中国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否定,适应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需要。此后,西道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变革自己,调整自己的社会坐标。

 

第三任教主马明仁先生(1896-1946),1925年废私塾,建新学,传播近代科技文化知识,创办女子学堂,主张男女平等,提倡新生活等等,无疑是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在中华民族每一次面临时代的转折关头,西道堂人都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在一起。他们不仅成功地发展壮大了自己,由此也推动了所在甘南地区民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当地民族团结。

 

今天的改革开放实践还使他们确信,宗教既然能够通过自身变革来适应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的国度,也就同样能够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十几年来,西道堂人不断找准位置发挥宗教的特有作用,努力探索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路子。

 

首先,西道堂用宗教教义的积极内容,不断协助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及其他各项政策,维护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

 

现任教主敏生光先生,多年来反复向教民宣传爱国是伊玛尼(信仰)的一部分,热情宣传爱国主义思想。19934月,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参观西道堂,受到以敏生光教主为首的西道堂人真诚的接待和隆重热情的欢迎。藏族活佛与回族教长坐在一起,畅叙藏、回人民的传统友谊,交流宗教事务的管理经验,十分融洽。西道堂人关心时事,忧国之所忧,急民之所急,曾多次向内地洪涝灾区和希望工程捐款捐物。西道堂人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宣传计划生育政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推行儿童计划免疫工作。敏生光教长在19885月尔代节上所作关于《推行计划免疫,增强儿童健康》的中、阿文讲稿,已为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所收藏。西道堂人在植树造林活动中,还栽下数万株松树、杨树,让荒坡披上了绿装。他们响应科技兴农的号召,大搞科学种田、科学养畜,农牧业生产年年上新台阶。

 

第二,西道堂用宗教教义的积极内容鼓励群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勤劳致富,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敏生光教长经常用《古兰经》中关于谁在大地上发现许多出路和丰富的财源,真主必报酬谁的经文教育群众;用马启西先生关于勤劳是两世的富贵,懒惰是两世的贫困的教导劝勉群众;号召大家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物质生活水平。迄今为止,他们已在甘肃的临潭、合作、兰州、陇西、武威,青海的格尔木、玉树,四川的阿坝、甘孜,西藏的拉萨、昌都、亚东,浙江的杭州等20多个地区设有30多个店铺、公司,经营民族特需用品、绸缎布匹、日用百货等。他们拥有一支近60辆东风卡车的汽车队,长年奔驰在甘川、青藏公路上,每年向国家缴纳50多万元的税金、管理费、养路费。他们还继承前人传统,大力发展农业、牧业、建筑业和各种副业;用施贫济困的教义鼓励教民互相帮助,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济的发展使教民的生活得到明显提高。他们中15年前的贫困户,如今已有90%以上的人扔掉了贫困帽子,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不少家庭盖起了新居,购置了现代化家用电器、家具、摩托车、汽车、通讯设施,开始向小康生活迈进。

 

第三,西道堂用宗教教义的积极内容鼓励教民接受文化科学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并大力发展文教卫生事业。

 

敏生光教长以寻求知识从摇篮到坟墓圣训,鼓励教民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他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普及国民教育的第一步,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要从娃娃抓起。为此,他们于1994年创办了一所西道堂幼儿园,聘请了4位具有大、中专和高中学历的教师,配置了包括电子琴、风琴、录音机、电视机、录像机、卡拉OK在内的教学设备,招收回、汉、藏等各族幼儿90余人。他们重视妇女的文化教育,鼓励妇女上学。敏教主认为,中国妇女要真正在国家建设中发挥作用,实现男女平等,就应首先充分认识自身价值,找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提高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每年教师节,敏教长都亲自带礼品去慰问教师,并以名誉校长的名义出钱奖励优秀教师。1993年暑假,在他倡议下,西道堂出资组织(临潭)第一小学教师到兰州、西安等地观光旅游。一小的教学质量因此有了很大提高,及格率、升学率都在县里名列前茅。仅1993年一年,西道堂即有17名男女青年考入大专院校;现在全国各地大专院校学习的西道堂青年(已毕业者除外)有70余人;有的西道堂学生还曾留学日本。敏生光先生本人也因支持教育工作所做突出贡献,受到社会各界好评与称赞。

 

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一篇大文章,要宗教工作者、宗教信仰者、宗教理论工作者共同来完成才行。虽然目前尚未有完全一致的结论,但西道堂人却以其生动、丰富、深刻的社会实践告诉了我们一个正确的答案:宗教信仰者必须爱国爱教,才能谱写振兴中华的新篇章,也才能成其正果。有胆有识的宗教家,应该像敏生光先生那样,认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历史使命,在这崭新的时代,坚定地选择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正路,引导广大信教群众积极投身于四化建设,发展经济,提高文化素质,维护安定团结。

 

199510

 

(来源:《民族团结》1995年第11期,引自中评网)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