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序幕正在拉开——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在雅典设立侧记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2024年11月2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24-11-29

 

 

雅典,作为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因为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设立,焕发出更加多元与活跃的学术光彩。短短半个月,我们作为亲历者深刻感受到希腊社会各界人士对这一学术机构的热烈欢迎和高度期待。走进雅典大学、雅典科学院和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希腊学者们对这一新平台的浓厚兴趣扑面而来。

 

在雅典大学交流时,我们就深切感受到了雅典大学历史和考古学系教授、雅典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博物馆馆长柏拉图·佩特里蒂斯(Platon Petridis)的热情与真诚。他对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由衷的期待和欢迎。

 

佩特里蒂斯坦言,每年接待的学术团队很多,但有些只是形式化的访问。然而,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与众不同,中国学者的到来展现了真诚合作愿望,他对此格外重视。在交流中,他清晰细致地介绍了希腊考古发掘的选址、法规与操作流程,还特别期待这一新研究院在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中发挥独特作用。

 

为了表达支持,他亲自带领我们参观雅典大学考古与艺术史博物馆,并特意选择了一些与文明交融相关的展品进行讲解。“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可以让这些古老文明以一种新的形式继续对话。”他补充道,“我们期待它为希腊与中国的文明交流开启一个崭新的篇章。”

 

在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我们见证了文物修复与保护中心的工作情景。一尊破损的古代青铜雕像正在被精心修复,虽然已经千疮百孔,但雕像上的纹理仍然清晰可见,特别是那双青铜鞋的纹路,仿佛记录了千年的风霜与历史的沧桑。工作人员聚精会神地清理雕像表面,每一个动作都透着对历史的敬意与对文化遗产的珍视,这让我们深刻体会到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所在。

 

在修复室里,我们还见到了希腊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德谟克利特”核与粒子物理研究所研究部主任安德里亚斯·卡里达斯(Andreas Germanos Karydas)。他正在操作一台精密仪器,对一块保存状态极为脆弱、仍留有残漆的古代木板进行X射线检测。他提道,这种跨学科合作是现代古典学研究的重要支柱:“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乃至数字技术与考古学等多学科的结合,是触及历史真相的钥匙。”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标志着东西方思想与文明交流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卡里达斯在谈到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时,充满了期待和敬意。他相信,通过探讨古希腊与中国文明的异同,学者们不仅能够为全球学术界带来全新视角,还能通过联合考古与研究项目,深化两国在古典文明研究领域的合作。他特别提道:“这或许能揭示出古希腊与中国之间潜藏的联系,为全球文化遗产研究开辟新的道路。”

 

几天后,我们来到了雅典科学院,见到了拜占庭与后拜占庭艺术研究中心研究部主任奥尔加·卡拉吉奥尔古(Olga Karagiorgou)。她热情地请我们写下自己的中文名字,并饶有兴致地询问名字的含义。在我们解释“名中寓意”时,她也分享了自己名字的故事:在希腊语中,“Kara”意为“黑色”,“Giorgou”源自“乔治”。这种轻松而富有人情味的互动,让我们对她的开放与友善印象深刻,也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在卡拉吉奥尔古的陪同下,我们逐一了解了雅典科学院丰富的学术资源。当谈到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时,她充满期待并表示,这一举措为国际学术界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卡拉吉奥尔古还表示,愿意通过自身的研究领域搭建学术合作的桥梁,与我们分享雅典的学术资源与文化遗产,并期待通过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这一平台,与中国学者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同行展开深入交流。“你们的机构是一个‘新生儿’,祝愿你们一切顺利。”

 

雅典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帕纳约蒂斯·潘塔扎科斯(Panagiotis Pantazakos)感慨道:“希腊和中国,这两种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哲学传统的文化,在思想的深处有着许多相通之处。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无疑标志着两国文化与学术交流新时代的开启。”他的话语中透着欣喜与期盼,仿佛已经看到这座学术桥梁在东西方之间架起,连接起两种古老文明的思想精髓。他相信,通过这个平台,不同文化间的对话将更加丰富而深远,焕发出新的学术活力。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习近平主席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推动不同国家、民族、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是当今时代的重要使命。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无疑成为这一目标的有力推动者,推动文明传承发展,加强国际人文交流,促进全球文明对话。

 

不仅国外学者对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充满期待,受到习近平主席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贺信的鼓舞,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首批常驻青年学者们也纷纷表示,在雅典期间的所见所闻,激发了他们对文明交流与发展的深刻反思,点燃了他们对未来个人研究的热情。他们远离故土和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文化腹地工作,既感到新奇兴奋,也充盈着沉甸甸的使命感。窗外偶尔传来教堂的钟声,办公室内洋溢着热烈的讨论气氛。有人分享在雅典考古遗址中获得的灵感,有人则提到跨文化对话如何为哲学与历史研究打开了新的视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孙思萌颇为感慨地说:“能来到雅典工作、交流,对于研究古典晚期和拜占庭历史的我而言,是一件梦寐以求的事。与同事们一起在这里工作的时光,伴随着不同以往的学术体验。我们穿梭在雅典那古典与现代交织的大街小巷,在图书馆和博物馆中感慨古老文明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聆听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畅所欲言,感受着希腊民众的热情好客与友善真诚。生活在别处的我们,经历着奇妙的思想旅行,感受着全新的学术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想分享了他的体悟:“人类文明的历史,归根结底是一部书写的历史。轴心时代的哲学与宗教典籍,不仅见证了过去,更是我们理解历史与现实之间映照的钥匙。”他提道,从文明交流与互鉴的视角来看,中西古典学为未来的宗教研究开拓了新的视野。这种在古典学研究中发掘现实意义的做法,让自己的研究方向更加清晰。

 

雅典的阳光从窗外洒下,仿佛为这群在异国他乡开拓学术新天地的青年学者们注入了更多灵感和希望。他们不只是在研究古典文明,更是在为文明之间的对话注入自己的智慧与激情。这份责任感和热情,已然成为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赋予他们的一部分。

 

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的成立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新起点,将为全球学术界带来新的视角与启示。这些年轻学者们相信,在未来,这座桥梁将架起更加广阔的对话与合作平台,推动古典文明在当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雅典,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的重要桥梁,而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必将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推动着全球文明的共融与进步。

 

作者系本报驻雅典特派记者 杨雪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