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6日至8月9日期间,我所组织50余本所人员赴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等地进行国情调研。此次调研活动由卓新平所长、曹中建书记亲自带队,调研项目主要目的是在全所范围内展开爱国主义教育、新时期国情教育以及与宗教专业相关的学术考察活动。
此次调研活动的爱国主义教育主要在以下两个地点开展: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海拉尔要塞也称海拉尔筑垒地域,是日本关东军为进攻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设立的15处军事工事中最大的两处之一。二、满洲里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线。早在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满洲里设立了秘密交通站,开辟了由满洲里通往前苏联的红色交通线。作为中国革命史上存在时间最长的一条秘密交通线,见证了李大钊、陈独秀、刘少奇、周恩来、瞿秋白、李立三等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赴前苏联学习马克思主义,加强与共产国际联系,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足迹,也见证了中共“六大”、二战期间前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以及毛泽东主席出访前苏联等重要历史事件,是全国著名的100个红色教育基地之一。通过参观这些在抗日战争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革命历史遗址、遗迹,参加此次调研活动的全体人员都对20世纪20年代直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建党建国、抗击外来侵略事业所做出的艰苦卓绝努力具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对于革命先烈的伟大光荣事迹产生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此次调研活动的第二个目标是见证新时期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领域内取得的伟大成就。此项调研活动主要在呼伦贝尔、满洲里等地开展。其中有几个地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领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给全体考察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满洲里国门位于满市西部中俄边境处我方一侧。国门庄严肃穆,在国门乳白色的门体上方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七个鲜红大字,上面悬挂的国徽闪着的金光,国际铁路在下面通过,在国门不远处就是中俄互市贸易区。满洲里国门不仅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权和尊严,更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在经济建设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二、室韦-奥洛契额尔古纳河桥。它是中俄界河第一座永久性大桥。为纪念中俄两国人民的传统友谊,2001年特建设了这座永久性友谊桥。这座横跨中俄两国的大桥不仅象征着中俄两国的传统友谊,也是象征着我国加快开发,加大对外开放,促进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的政策,从而体现出我国将改革开放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坚持到底的决心和意志,
三、中国唯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室韦镇。这个地处中俄边陲的小镇拥有“2005.CCTV全国十佳魅力名镇”的称号。小镇现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在这里,全体考察人员住宿在俄罗斯族家庭,亲身体会到各民族人民亲如一家,和谐共处,共同致力建设家园的情景。
此外,此次国情调研还考察了当额尔古纳根河湿地、我国第五大湖泊呼伦湖以及呼伦贝尔大草原,亲眼目睹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行不悖,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此次国情调研的第三个目标是对当地宗教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位于海拉尔区北敖包山上的“一塔两寺”, 即菩提塔、达尔吉林寺、万佛寺,集中体现了当地蒙传佛教发展的最新动态。其特点在于同时带有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文化的双重特点,将两者融为一体,向世人展现别具一格的蒙传佛教寺院文化特色。
通过短短四天的国情调研活动,参加调研活动的人员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目睹了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掌握了当地宗教发展现状的一手资料。同时,更增强了全所的凝聚力、责任感、使命感。圆满地完成了此次国情调研预定的主要目标,可谓一举数得,收获丰富,硕果累累。
合影
合影
供稿:李林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