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所所长李薇主持沙龙
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做演讲
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科书店主办的贡院学人沙龙“新年读书会”于2012年1月3日下午在社科书店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数计经所、考古所、日本所、宗教所、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社会科学出版社以及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佛教在线、中国宗教学术网等单位的40余位学者出席了读书会。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卓新平以“营造读书氛围,为重塑中华之魂提供气场”为主题进行了演讲。他首先讲到媒体报道中国大陆近些年来已有上万家书店倒闭、关门,整个社会的读书兴趣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然后,他指出今天我们文化建设、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要求,需要知识更新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我们注意到全民读书的重要性。现在不少人沉迷于网络游戏,静不下心来读书,这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思考。他还谈到:就学术圈的人士而言,则应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我们现在谈得较多的是要创新、突破,要出新思想,达到高水平。其实,首先需要有活跃的学术氛围、然后才可能出真知灼见。所以,我们的创新一是需要突破国外的模式,目前这种模式对我们的影响实在太大,甚至已经束缚了我们本应已经活跃起来、可以获得解放的思想;二是需要突破传统的模式,对于自我的偏爱不能泛滥为溺爱,我们在处理、对待自我的传统时必须张驰有度、弃扬适当。只有在参考并超越这两种模式的前提下,我们才可能真正做到有所创新。为了真正实现我们的学术创新,我们应该努力的,一是学术标准上门槛要高,强调高雅的学术品德、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坚持科学的学术方法,具有严谨的学术态度;二是学术探索上门槛要低,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让学者有思想性、发挥想象力,对其研讨的事物持有好奇心、怀疑态和惊讶感,允许学者有“奇谈怪论”、发“奇光异彩”。那种在学术问题上给人戴帽子、打棍子的做法,只会把学术研究逼上绝路,让思想火花熄灭,因此应防止这种趋势的出现和扩展。学术研究实际上已成为学者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学术探讨对不少学者而言已经成为其生活方式、生存态度、精神享受和文化写照,也形成了这一学术界群体的社会共在。所以,我们人文学者爱文化、爱学术乃充满激情,学术追求已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生存现实和人生境界。中国学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探究的先行者、摸索者,我们为此也应有殉道精神、创新意识,要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卓所长还谈了他撰写其“学术散论”各卷的缘由、体会。卓所长的讲话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大家纷纷谈及自己的体会。会后,卓所长还将自己结集成册的6本学术散论送与大家,与之共享。
会场气氛轻松、热烈
各单位来参加沙龙的学者济济一堂
沙龙现场
(供稿/摄影:刘玉萍)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