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白宫急着撇清与“监听门”丑闻的关系之际,又一盆冷水泼向美国总统奥巴马。意大利媒体10月31日爆料说,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将手伸向了“拥有12亿信众”的梵蒂冈教皇。教皇在西方有不小的影响力,美国《福布斯》杂志刚刚把他排在“全球最具权势人物”第四位。“俄罗斯之声”评论称,在美国看来,没有什么是神圣不可侵犯的。“NSA是不是想了解上帝对情报收集有何看法?”美国媒体以此奚落政府“愚蠢”对待国家安全的同时,NSA在自家门口制造了“特大数据盗窃案”:渗入谷歌和雅虎全球数据中心之间的网络链接,“随心所欲”地拿走了普通用户的信息。“NSA变流氓了吗?”CNN的这个标题似乎表明:美国真急了。
教皇被爆长期遭监听
10月31日出版的意大利周刊《全景》杂志爆料说,NSA的监听对象可能也包括意大利和梵蒂冈,甚至连教皇方济各的电话也未能幸免。报道称,仅2012年12月10日至2013年1月8日期间,全意大利就有约4600万次电话被NSA监听,而这其中也包括往来于梵蒂冈教廷的通话。今年3月梵蒂冈主教秘密会议期间,NSA截取了主教们居所内的通话纪录。而据“维基解密”网站公开的文件显示,早在2005年,还是阿根廷主教的现任教皇就已经被NSA列入了监听名单之中。报道称,被监控的还有梵蒂冈银行新任总裁弗莱贝格。报道称,NSA对梵蒂冈的电话监听分为四个等级:领导人意图,对金融体系威胁,外交政策和人权。
此前意大利《快讯》周刊称,NSA前雇员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显示,英国政府情报中心通信总部参与了NSA的“坦博拉”计划,并负责监控3条终端设在意大利的海底光缆,从而对意境内的电话和网络数据进行大规模监听拦截,以获得商业和军事情报,之后再将所掌握情报提供给NSA。《全景》周刊称,斯诺登手头掌握的一份绝密文件显示,监控系统安装在美国驻罗马大使馆里。意大利政府31日紧急召开国家安全会议。
如果监听属实,会让素以神秘闻名的教廷感到难堪。阿联酋“阿拉伯新闻”网31日说,教皇选举过程极其神秘,西斯廷礼拜堂选举时会实施通信屏蔽措施,手机打不通。《华盛顿邮报》报道说,在梵蒂冈,许多活动都采取经历史考验能有效避免窃听的方式进行,包括用拉丁文在纸上手写文字传达信息。法国《观点报》称,与本笃十六世不同,方济各不太喜欢与同事直接交谈,特别喜欢打电话。看来,隔音房间和加密通信未必挡得住NSA。 对于意媒的报道,梵蒂冈的回应很低调:“教廷没有收到相关信息,对此也不担心。”NSA发言人的回应则持续其一贯态度——从未从事针对梵蒂冈的谍报活动。美国《天主教文化》网站文章认为,虽然美国矢口否认,但报道是可信的。奥巴马政府很少放过任何削弱罗马教廷权威的机会,也不会错过鼓动教廷反对人士的机会。想到美国通过间谍手段影响宗教政治,真让人担心。法兰西24电视台提到,教皇可是刚被美国《福布斯》“全球最具权势人物”排行榜列为第四名的人物。德国《图片报》说,拥有12亿信众的教皇被美国监听,很多人被激怒了。一名意大利天主教徒29日对《环球时报》表示,“难以接受教皇被监听。他又不是恐怖分子。”
美国俄克拉何马州众议员蕾贝卡·哈密尔顿撰文称,美国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像小孩子一样的窥探欲望。”她不满地说,“我们选举上台的人根本不称职。联合国甚至说美国已经承诺不对联合国搞间谍活动,而NSA说奥巴马不知道他们监听默克尔。克林顿或许也不知道跟莱温斯基上床,尼克松或许也不知道水门”。蕾贝卡说,宣传机器称政府这么做为的是国家安全,可“连婴儿都不怕教皇,难道教皇坚定维护和平、替全世界穷人说话让人不爽”?美国《思想家》网站称,是不是NSA每天都监听一个领导人?难道要从字母A到Z所有人都监听一遍?
“美国是想在谁能当教皇的赌博中赚钱吗?”美国《外交政策》杂志认为是这样。该刊分析说,监听是为了明确教廷领导层的意图。这在美国国会众议院情报委员会听证会上也凸显出来,当时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克拉珀淡化国家安全局监听默克尔等外国领导人的事,并称对领导人监听是日常工作的一部分。文章还调侃说,“现在NSA或许能了解一下教皇甚至上帝对情报收集有什么看法了。”法新社称,梵蒂冈的卷入让外界看到,欧洲与美国之间由于窃听事件而造成的紧张仍在持续。
谷歌、雅虎遭遇“数据大盗”
“监听越来越愚蠢。”美国“硅谷天使”网站10月31日以此为题说,如果你从夏天就关注NSA的窃听大戏,觉得到现在好戏已经收场,那就大错特错:本周的监听丑闻才超出“底线”。
对奥巴马来说,NSA监听导致的怒火不仅在欧洲蔓延,更是烧到自家门口。《华盛顿邮报》10月30日援引斯诺登公布的机密文件说,NSA通过“棱镜”项目之外的“肌肉发达”项目潜入雅虎、谷歌的数据中心窃取数据。这份日期标注为2013年1月9日的机密文件显示,情报搜集项目由英美两国情报机构共同实施。文件称,NSA每天都会将数百万份来自这两家公司内部网络的数据发送到其总部的数据存储库,包括元数据以及文本、音频和视频数据。
美国媒体称,根据“棱镜”计划,NSA收集了巨量网上通联记录,方式是合法地强迫包括谷歌和雅虎在内的美国科技公司交出符合法院批准的搜索字眼的任何数据。大规模地收集互联网内容在美国是非法的,但这种行为发生在海外却是被允许的。
雅虎公司发言人10月30日回应称,该公司采取严密措施保障数据中心安全,没有为任何美国政府机构提供对其数据中心的准入途径。谷歌公司表示对这类情报搜集活动“毫不知情”,但由于长期以来担心此类活动的可能性,他们“已为各种服务升级加密手段”。谷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对政府的行为表示“愤怒”,“改革势在必行”。美国“政治”新闻网说,苹果、谷歌、脸谱、微软以及其他科技公司已经悄悄积聚力量,就改革政府监视法律进行游说。
“一张小纸条解释了美国的特大盗窃。”德国《图片报》所说的“小纸条”,是《华盛顿邮报》在报道中配上的一幅示意图,是“棱镜门”曝光后NSA官员解读其通过光缆秘密进入谷歌、雅虎等数据中心,窃取并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手绘的流程草图,图的作者还在谷歌加密被突破的地方随手画了一个笑脸。《外交政策》杂志认为,想想这张笑脸代表的是什么吧,这是监视无所不在的现代国家的愚蠢面目。法国《世界报》分析说,这表明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十分欣赏且毫无悔意,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何“监听门”发酵后美国情报高官理直气壮地声称自己没有错,甚至要求被监听者表示感谢。
“NSA变成流氓了吗?”CNN10月31日以此为题称,作为斯诺登曝光信息主要渠道的记者格林沃尔德甚至表示,NSA对经济情报的兴趣跟恐怖分子阴谋一样强。他给出的文件证明,美国对经济谈判会议搞间谍活动,还刺探矿产能源企业以及相关政府部门。这或许是欧洲领导人如此愤怒的真正原因所在。
大西洋上空正出现裂痕
美国与德国在内的欧洲主要国家之间的监听争议如何化解,是外界的另一个关注点。法国《新观察家报》称,“监听门”在欧洲持续发酵,新料不断爆出,一些欧洲领导人已开始向美国施压,试图迫使白宫方面意识到,这一次他们走得或许太远了。德国总理府的高层官员和欧洲议员已前往华盛顿。
欧洲议会议员布洛克刚与美国众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举行了一场闭门会议。他表示,德国将寻求获得美、英、加、澳和新西兰5国情报组织“不进行间谍活动”的承诺,分享情报但不对彼此进行间谍活动。不过,德国《明镜》周刊说,来自柏林的代表团应该碰上了抗议白宫的活动。美国情报机构开始回击欧洲,指控欧洲也监控美国,德国情报机构已经否认。文章说,大西洋上空正出现裂痕。
“窃听已经成为强国博弈工具。”韩国《朝鲜日报》10月31日的社论认为,近代国家成立以后,主要国家无一例外地进行情报活动,以了解其他国家领导人立场。而就在此时此刻,世界各国都在利用各种手段挖取其他国家主要人士的相关情报。在国际情报世界里,道德和伦理只是指责别国情报活动时采取的手段。[ 来源:环球时报;韩秉宸 青木 丁大伟 纪双城 杨明 王刚 甄翔 玉鹏]
(编辑:孙燕)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