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伊斯兰教是和平的、主张团结的宗教——对话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院长阿不都热克甫大毛拉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2014年9月1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4-09-19

记者: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极端暴力恐怖分子披着宗教的外衣,制造了一系列暴恐事件,对此,您怎么看?

 

阿不都热克甫大毛拉:新疆作为多民族、多宗教并存的地区,长期以来受到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的渗透破坏,给新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宗教极端主义利用信教群众朴素的宗教感情,披着宗教的外衣,传播极端思想,煽动和制造暴力恐怖案件,造成社会恐慌,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破坏民族团结。

 

宗教无国界,信众有祖国。信众首先是公民,爱国守法是国家对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要求。暴恐分子无视人类良知,肆意践踏人的宝贵生命和财产,滥杀无辜令人发指。暴恐与伊斯兰教毫不相干,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文明的行径。

 

记者:恐怖分子鼓吹圣战,宣称杀异教徒上天堂。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是否有圣战的说法?

 

阿不都热克甫大毛拉:在伊斯兰教经典中,圣战的确是存在的。《古兰经》说:为主道抵抗敌人进攻而牺牲的烈士直接上天堂。但暴恐分子完全扭曲了古兰经中的本意,将这个正确概念中抽去了为抵抗敌人进攻这个限制,又把敌人偷换成异教徒,结果就是把敌人异教徒混为一谈,把抵抗进攻变为杀害无辜,把伊斯兰教的正确主张歪曲得面目全非,用一种残忍的、极端的行为,替代了一个中道的行为。

 

《古兰经》里明确说:人类同根同源,全世界的兄弟姐妹都是一家人。穆罕默德说:每个人犹如梳子的齿子,彼此亲密无间。伊斯兰教不分民族,不分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的尊严。伊斯兰教是主张和平、团结、宽容的宗教,是建立在全人类安定、幸福之上的。伊斯兰教根本就不是什么暴力的宗教。

 

按照伊斯兰教的末世论,每一个死者生前在今世的行为,决定了其在后世的待遇。那些制造暴恐事件的恐怖分子,不仅得不到真主的饶恕、进不了天堂,还要在火狱中受到永久的惩罚。

 

记者:新疆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而现在,人们提起新疆,情感却很复杂。对此,您是什么心情?

 

阿不都热克甫大毛拉:我和新疆各族儿女一样,都非常热爱我们的家乡。我从小在汉族学校读书,和汉族朋友一起长大,大家在一起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而一小撮社会渣子,严重破坏了民族团结。近年来,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暴力等词汇频频呈现在大众面前,随之罪恶的帽子就往维吾尔族头上扣。对此,我也深感痛心。

 

新疆的老百姓很朴实,都期盼安宁、稳定、幸福的生活。在我们心中,对国家充满感恩,对政府出资、出政策帮我们修路、建医院等感激于心。

 

维吾尔族群众是非常好客、善良的。在一个大果园里,大部分果树是好的,只有几棵果树有了虫害。我们不能因为这几棵生病的果树,就砍了整个果园,而是要医治好生病的果树、防止虫害。

 

记者:反对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教职人员应该做些什么?

 

阿不都热克甫大毛拉:宗教极端主义打着宗教的旗号从事暴力恐怖活动,曲解《古兰经》,欺骗群众。作为爱国宗教人士要发挥好作用,让信教群众不受宗教极端主义蛊惑,共同抵制暴力恐怖主义,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和温床。

 

尽管宗教极端势力在不断冲击伊斯兰教界人士,但伊斯兰教界人士有责任、有义务勇敢地站出来,揭露暴力恐怖势力冒用伊斯兰教之名的伪善面孔,动员广大穆斯林群众同暴力恐怖行径做坚决斗争。

 

爱国宗教人士要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通过科学解经引导广大信教群众正确理解宗教教义,让信教群众擦亮眼睛明辨是非,不要让宗教极端主义、暴力恐怖主义有机可乘。同时,还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全社会宣传伊斯兰教和平、中道、仁慈、宽容的内涵,让非穆斯林群众认识到伊斯兰教是和平的宗教,不是恐怖的宗教;是主张团结的宗教,不是分裂的宗教。这样,穆斯林和非穆斯林才能和睦相处,从而推动社会融合、促进民族团结。

 

(来源:2014919日《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