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014年10月22日从山西绛县文物局了解到,当地在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修缮过程中,发现一块条石,经专家鉴定为金代官府颁发给太阴寺的一道“公据”石碣。
绛县文物局局长柴广胜介绍,近日绛县太阴寺在实施保护修缮工程时,从过殿西南角处取下一块松动的条石,准备重新砌筑。翻开后发现上面有刻字,后经整理拓印,发现该条石竟是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发给太阴寺的一道“公据”石碣。
文物专家解释说,此次发现的“公据”,相当于现在的《宗教活动场所证》,算是寺院的“执照”。据了解,由于金朝统治者对佛教采取的是利用与限制并重的政策,政府严禁民间私自修建寺观,对确实需要存留的原建寺观,必须经尚书省通过出卖度牒和寺观名号的形式予以特许。
柴广胜表示,据碑文记载,太阴寺创建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现存正殿为公元1180年为雕印藏经而重修,“公据”的发现为研究太阴寺原建、扩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太阴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城东南15里的东华山脚下,现存寺院主体建筑南大殿为金代建筑,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涅槃卧像长3.5米,宽1.5米,由独木雕成,为金代原物,在国内仅此一件,珍贵无比。此外,太阴寺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几经证实,太阴寺是国家图书馆镇馆之宝《赵城金藏》的主要雕印地。(文:王飞航)
(来源:新华网)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