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2014年世界宗教十大热点述评(国际)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2015年1月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5-01-06

宗教热点问题,究其实质是具有宗教因素的各种社会关系在不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不同思想文化交汇点上的冲撞。从国际层面如何有效调控和处理宗教热点问题,始终是关乎人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大事。

 

纵观2014年因世界宗教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热点问题,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正确把握宗教问题与国际政治生态的涵化关系、国际政治与宗教问题的交织关系,通过和平对话的方式来加强宗教间的沟通,才能化解宗教纷争,推动国际社会的和谐发展。

 

画饼充饥——美国开封民主陈酿终尝IS苦酒

 

 

“伊斯兰国”恐怖组织武装力量

 

2003320日,以美英为首的联合部队,师出输送民主之名,未经联合国授权,悍然入侵伊拉克。时至20146月,输送的民主犹如画饼充饥。由当初伊拉克一系列叛乱团体发起针对美国的圣战者联盟不断壮大,并几经升级病毒版本,终于竖起了伊斯兰国IS)的大旗。极端的恐怖主义组织伊斯兰国就这样肆无忌惮地出现在世人面前。

 

伊斯兰国前称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ISIS),又译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是一个活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的圣战组织及未被广泛认可的政治实体。该组织致力于在伊拉克及沙姆地区建立伊斯兰政教合一国家,立国后,公布了领土的范围,打算在5年内占领西亚、北非和中非(南至喀麦隆、肯尼亚等)、中亚地区,还包括欧洲的伊比利半岛、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等地,以及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新疆、西藏。

 

伊斯兰国宣誓将从什叶派穆斯林和外国势力的压迫下解放逊尼派,以真主的名义,恢复伊斯兰的荣耀。当下的伊斯兰国正在培训儿童成为哈里发国的新世代,设立训练营,向15岁或以下儿童灌输极端伊斯兰圣战思想,教导他们以消灭异教徒为人生目标,年满16岁则接受军训。伊斯兰国命令学校不可提及叙利亚国歌、民族主义思想,以及停止使用祖国叙利亚等词汇,要用伊斯兰国穆斯林的土地沙姆省等词汇代替。伊斯兰国还强制学校实施性别隔离。

 

2014815日,联合国安理会全票通过制裁伊斯兰国的决议。叙利亚、美国、伊朗、法国、巴林、卡塔尔、沙特、约旦、阿联酋、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相继展开对伊斯兰国的空袭。伊斯兰国的宗教极端主义意识形态和恐怖主义手段想要赢得人心很是困难,其命运轨迹应该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各方力量的联合绞杀下,伊斯兰国将会迅速衰弱下去,区别仅在于时间长短及影响大小。

 

任重道远——尼日利亚应加强民族一体化进程

 

 

 

有报道称,尼日利亚目前已成为非洲第一大经济体,但对绝大多数生活贫困的尼日利亚人来说,这只是一个数字游戏,是口惠而实不至的虚名。因为近一个时期,尼日利亚在实现其大国梦想的同时,并没能遏制并消除愈演愈烈的恐怖主义。

 

20142月,疑为该国伊斯兰极端组织博科圣地的武装分子袭击了约贝州的一所中学,开枪并挥刀杀死了正在宿舍中睡觉的43人,其中一些死者的尸体被烧成灰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4年,首都阿布贾一处繁忙的客运汽车站发生爆炸袭击事件,造成70多名无辜平民死亡、100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而就在同一天,一伙武装恐怖分子袭击了尼日利亚博尔诺州奇博克地区的一所公立寄宿女子中学。歹徒们除了劫掠一些财物,还绑架了300多名年龄在1217岁的女学生。在此过程中,只有53个女孩成功逃脱,其余276人都被歹徒们用卡车掠走,最后消失在尼日利亚与喀麦隆交界的偏远森林里。

 

博科圣地是尼日利亚的一个伊斯兰教极端组织,而博科圣地的意思是禁止西方教育。这一恐怖组织2002年成立于尼日利亚东北部的迈杜古里地区,后来逐步扩展至尼日利亚整个北方地区,近年的活动甚至跨出了国界。成立之初,该组织主要宣扬进行圣战,要在尼日利亚建立一个伊斯兰独权国家。恐怖分子认为,应该由北方穆斯林担任总统,而不是南方基督徒的乔纳森。2015年的大选,他们将会老调重弹,如果乔纳森继续参选,必将引发更多暴恐事件。所以,尼日利亚政府不要图虚名而招实祸,而是应坚持不懈地加强民族一体化进程,以最大限度地消除恐怖主义滋事的土壤,这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事出有因——加拿大首都发生史上最严重恐怖袭击

 

 

警察处理枪击事件现场

 

加拿大首都渥太华20141022日发生枪击事件,一名32岁的加拿大男子迈克尔·泽哈夫-比博(Michael Zehaf-Bibeau),先枪杀了国家战争纪念碑一名执勤士兵内森·西里洛下士,随后逃进附近的议会大楼,与警卫发生激烈枪战,最终被击毙。这是加拿大有史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恐怖袭击,有媒体称之为加拿大版9·11”。在枪击事件10个小时后,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发表电视讲话,认定这起枪击事件为恐怖行为。这名枪手是阿尔及利亚裔,加拿大警方此前已将他列为高度危险的可疑人物,并且没收了他的护照,以防止他前往国外作战。随后,加拿大公共安全部发表声明,宣布将国内恐怖主义威胁级别从轻微调高至中度。

 

加拿大首都之所以发生史上最严重恐怖袭击,是因为201410月,加拿大政府宣布将参与美国领导的打击伊斯兰国的国际行动,行动时间最长达半年。2014107日,加拿大联邦议会授权政府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进行空中打击。不久后,伊斯兰国公布一份报复西方国家对其空袭的目标国家名单,其中包括加拿大。

 

争取权益——马拉拉自信可以改变世界终获诺贝尔和平奖

 

 

马拉拉·尤萨夫扎伊

 

诺贝尔和平奖于20141010日在挪威揭晓,获奖者为在巴基斯坦呼吁女性受教育权利而被塔利班组织枪击的马拉拉·尤萨夫扎伊,同时获此殊荣的还有印度儿童人权活动家萨蒂亚尔希。马拉拉因致力于巴基斯坦斯瓦特地区和平而备受赞誉。虽然塔利班禁止斯瓦特地区女性接受教育,但是马拉拉不仅继续学业,还致函外媒,为巴基斯坦妇女和儿童争取权益。201112月,她被巴基斯坦政府授予国家青年和平奖,并成为这一奖项的首位得主。从2009年起,当时年仅12岁的马拉拉开始在BBC乌尔都语网站上发表日记,记述塔利班武装在当地焚烧女子学校、恐吓和袭击平民等暴行,由此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塔利班武装曾多次向她发出死亡威胁。马拉拉2012109日乘校车回家时遭到塔利班枪击。塔利班宣称对此事负责,并说如果马拉拉逃过一劫,一定会再想办法追杀她。尽管如此,马拉拉并未停止自身的正义事业,她说:一位教师、一本书、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

 

峰回路转——埃及未建立亲伊斯兰政权成为中东变局的风向标

 

 

穆尔西支持者示威游行

 

埃及坐落于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中心地带,埃及的未来将会影响整个中东和北非地区。在后穆巴拉克时代宗教和世俗力量的博弈中,主张埃及走世俗化道路的力量最终占据了上风。

 

201463日,埃及前军队领导人塞西当选埃及新任总统。塞西顺应复杂的国际环境,严厉打压以穆斯林兄弟会(以下简称穆兄会)为代表的宗教势力。20148月,埃及最高行政法院裁定解散穆兄会下属的自由与正义党,在国内团结埃及各派力量,实现埃及政治稳定;在国际上实施相对平衡的对外政策。这些做法赢得了西方对埃及军人政权一定的克制和对军政府的承认。但与此同时,穆兄会也不善罢甘休,其领导的支持合法性全国联盟发表声明,号召前总统穆尔西支持者在军方武力清场一周年之际发起抗议示威活动。随后,警方对涉嫌参与暴力活动的穆兄会支持者进行大规模抓捕。此外,警方在全国各地共逮捕了114名示威者,并拆除23颗自制炸弹。由此可见,政治严重分化、经济止步不前、社会矛盾尖锐等问题和挑战以及如何平衡推进对外关系,仍可能让埃及这个中东大国未来充满不确定性。

 

阴魂不散——安倍拜鬼继续遭批

 

 

韩国民众反对安倍拜鬼游行示威活动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年年参拜靖国神社,引发恶劣国际影响,日本国会议员继续对其咎责。20142月,在众议院预算委员会上,日本共产党籍的众议员笠井亮发言质询,对安倍的参拜行为进行了严厉批判。笠井亮特别指出,靖国神社的历史观是将日本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成自存自卫,安倍的参拜行为否定了日本战后的出发点,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挑战。笠井亮还表示,对日本、德国、意大利的侵略战争进行定罪,是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日本也是在承认《波茨坦公告》、接受东京审判的基础上才回归国际社会的。作为日本首相,不仅不指出靖国神社的立场错误还去参拜,这是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挑战。安倍的参拜行为破坏了日本与邻国的友好关系,严重损害了日本的国家利益,应该马上停止。

 

众所周知,安倍拜鬼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强烈反弹,尤其是引起了中韩两国的愤怒谴责,致使现在的中日、韩日关系降至冰点,造成了东亚局势的紧张,不稳定因素骤然上升,破坏了东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给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增添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这个责任理所当然应由安倍执意拜鬼的行为来承担。

 

人道援手——澳大利亚为4000名伊、叙基督徒难民提供庇护

 

 

伊拉克难民

 

澳大利亚政府20148月称,考虑向4000名伊拉克和叙利亚的难民提供庇护。此前,澳大利亚的英国国教主教菲利普·皮埃尔曾向总理和移民部长呼吁为伊拉克北方的基督徒提供庇护,使他们免受伊斯兰国极端势力的杀戮。而英国国教首领坎特伯雷大主教也对他的呼吁予以响应,建议英国政府为基督徒提供庇护,称在伊拉克北部发生的惨案超出了人类恐惧的承受范畴

 

20146月以来,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占领伊北部和西部大片领土,并于6月底在摩苏尔宣布建国,摩苏尔为伊拉克第三大城市。据媒体报道,占领摩苏尔的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当时发布了一项针对基督教徒的声明,要求他们在皈依伊斯兰教、缴纳吉兹亚税(一种向非伊斯兰教徒征收的古老税种)、死亡或离开摩苏尔之间做出选择。由于受到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威胁,数百基督教家庭相继从摩苏尔逃离。7月底,最后一位基督徒离开了伊拉克摩苏尔,结束了那里的基督教历史。至8月,伊拉克最大的基督徒聚集地克拉克斯镇已经被伊斯兰国占领,数千名基督徒逃亡。而位于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苏尔附近的尼尼微城也被占领。一位尼尼微城的神父说:今天,基督教的故事在伊拉克结束了伊斯兰国部队占领了尼尼微城,并告诉当地基督徒:不改信伊斯兰教将面临死亡。超过20万的基督徒和少数民族逃离了家园,寻找避难的场所。

 

对于伊斯兰国的暴行,教宗方济各说,伊拉克北部发生的事,如反基督徒和其他宗教少数群体的暴行,是一种无可容忍的苦难,它必定会激发众人的良知,促使他们保护与支持这些暴力受害者。

 

澳大利亚在这种时候愿伸援手,实在是救人于涂炭。当数千人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不管他们是信奉哪个宗教的人,他们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受到保护。澳大利亚的做法颇有侠义之举,值得肯定。

 

四面楚歌——土耳其仍旧进行着世俗、伊斯兰和民主的艰难选择

 

 

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

 

20141013日,发自土耳其的两则针对同一事件的消息搅乱了人们的视线:来自法新社的报道称,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表示,土耳其已经授权美军使用其空军基地来轰炸伊斯兰国组织;而DefenseNews网站在当天稍晚的时候刊登消息称,土耳其官方否认允许美国使用其境内空军基地打击伊斯兰国武装。与此同时,土耳其方面表示已经同意训练叙利亚反对派。土耳其坐视叙利亚、土耳其边境的重镇科巴尼被伊斯兰国武装围攻,让西方批评愈发激烈,甚至有美国高级官员称:土耳其的表现简直不像一个北约盟国。

 

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以下简称正发党)执政以来,使土耳其的内政外交政策中,伊斯兰意识形态的比重持续加大。塔伊普·埃尔多安政府不论是拆绿地建清真寺,还是出台限酒令,都引发了该国是否出现泛伊斯兰化的讨论。而在国际层面,其外交重心从回归伊斯兰文明转向追求与区域内的逊尼派联合,表现在与以色列关系上的交恶,武装叙利亚境内逊尼派为主的反对派组织叙利亚自由军,甚至不惜支持伊斯兰极端主义组织,以及对上台执政的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认同等诸多方面。但埃尔多安政府将伊斯兰强加给土耳其的做法不仅没有为正发党赢得其算计中的伊斯兰红利,反而落得四面楚歌。在国内,土耳其版本的阿拉伯之春上演,埃尔多安政府在塔克西姆盖齐公园抗议活动中被革命;在对外交往方面,土耳其在教派和族裔问题上拉偏架的做法,严重损害了土耳其模式的影响力和软实力,也不利于区域稳定。埃尔多安的威权主义、不宽容等形象迅速在土耳其和西方国家传播,正发党民意基础受到削弱,土耳其模式的影响力受到深层破坏。

 

20137月的民调显示,61.4%的土耳其民众不赞同政府在处理塔克西姆盖齐公园抗议活动的做法。看来,在代表世俗自由派的力量少,而宗教派占全国人口的2/3以上的土耳其,世俗、伊斯兰和民主,这仍将是以后几年困扰土耳其的艰难选择。

 

应遭天谴——天主教神职人员性侵上万儿童

 

 

梵蒂冈成立调查委员会

 

2010年,天主教神职人员在欧洲性侵儿童的丑闻被大量披露。从前年开始,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着手调查,梵蒂冈也在前年年底成立调查委员会。总部位于日内瓦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委员会20142月发表报告,强烈谴责梵蒂冈偏袒性侵儿童的神职人员等不当行为。联合国报告称,全球数以万计的儿童遭受天主教神职人员性侵。报告要求梵蒂冈立即把其所掌握的所有与神职人员性侵事件有关的信息或嫌疑人、包括那些帮助别人掩饰罪行的神职人员,移交给犯罪调查机构,并强制各教区执行将性侵事件报告给政府机构的规定,彻底结束教廷在性侵丑闻上的沉默做法。报告称,在一些案例中,教会要求受害儿童及其家庭为性侵者保密,以换取经济补偿。此外,天主教官员们还阻止特定国家延长刑事或民事案件追诉时效。

 

神职人员性侵上万儿童的行为,违背了人类良知和作为神职人员的道德底线,是应遭到天谴的行为。一切有正义感和良知的人们都应该对他们的不齿之行进行无情揭露和口诛笔伐,将他们绳之以法。

 

残害生命——塔利班袭击巴基斯坦学校致多人死亡

 

 

巴基斯坦学童为死难儿童祈祷

 

塔利班武装分子于20141216日袭击了巴基斯坦白沙瓦陆军公立学校,导致至少160人死亡,多数受害者为儿童。巴基斯坦官员称,除了死亡的160人之外,至少有122人受伤。巴基斯坦塔利班组织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其发言人称袭击是为了报复此前巴基斯坦军方的清剿行动。巴基斯坦总统、总理都强烈谴责了这次袭击。

 

塔利班通过袭击学校残害众多学生甚至是儿童的行为,是遭致天怒神怨人恨的行为,是反人类、反社会、反正义良知的邪恶行为,人们对此只能持零容忍的态度。

 

(来源:《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