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
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研究员加润国在《自觉用习近平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武装头脑》一文中,概括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重要论述的精髓要义:
宗教问题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要把宗教治理纳入国家治理体系,对宗教管得住、管得好。做好宗教工作首先要解决认识问题,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宗教问题。对宗教要坚持“导”的态度,在“导”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做到“导”之有方、“导”之有力、“导”之有效,牢牢掌握宗教工作主动权。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必须坚持我国宗教的中国化方向,必须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须辩证地看待宗教的社会作用,必须重视发挥宗教界人士作用。要构建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特别是处理好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我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关系,促进宗教关系的和谐。要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和人才培养,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宗教工作范围广、任务重,既要全面推进,也要重点突破,要结合各宗教情况,抓住主要矛盾,解决突出问题,以做好重点工作推进全局工作。宗教工作是综合性、全局性工作,光靠统战和宗教工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要加强党中央对宗教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建立健全宗教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宗教部门依法管理、相关部门和群团组织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我国是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是大原则,我国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都要坚持这个大原则,不要有意无意违背。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绝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文章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做好新时代宗教工作的根本遵循。
■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宗教理论创新始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结合宗教发展变化和宗教工作实际,走出了一条依法保障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宗教关系和谐、发挥宗教界积极作用的成功道路。中国妥善处理党和政府与宗教、社会与宗教、国内不同宗教、中国宗教与外国宗教、信教公民与不信教公民等多种关系,形成了积极健康的宗教关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民族和宗教教研室副主任蒲长春在《40年来党的宗教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一文中,总结出改革开放40年来党的宗教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宗教工作创新推进,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处理宗教问题的正确道路。宗教政策、宗教理论、宗教工作实现了良性互动。党的宗教理论创新可以从宗教和宗教工作两个方面来概括。从宗教方面看,主要有5个基本观点:一是宗教历史现象论,二是宗教长期存在论,三是宗教多重根源论,四是宗教价值两重论,五是宗教关系和谐论。从宗教工作方面看,可概括为5个重要观点:一是宗教工作重要定位论,二是宗教工作群众本质论,三是宗教工作引导方式论,四是宗教工作法治路径论,五是宗教工作中国化重点论。这些理论观点始终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始终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始终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认识和处理宗教问题的基石、方法和指南。
■守正出新才能开拓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境界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何虎生在纪念文章《守正出新——开拓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新境界》中指出,只有坚持在守正中出新,才能不断开拓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
文章认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宗教属性、处理宗教问题、做好宗教工作的行动指南。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宗教问题,解决宗教问题,真正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个看家本领学精用好,这就是守正。同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也绝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同中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鲜活丰富的当代中国实践来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发展,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守正中出新,不断超越自己,才能不断开拓当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新境界。
■应关注海外华人信仰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意义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暨南大学时强调指出,要关注海外5000多万华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也强调,海外华人、华侨遍布世界各地,是中华民族联系各国、增强世界人民友谊和团结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因此,关注海外华人的信仰问题,有着极其重要的文化意义。”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卓新平在《海外华人信仰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意义》一文中指出,在全球化过程中,需要一种文化中国、信仰中国的共在,这也正是吸引、凝聚海外华人的中华之魂、中国之心。海外华人以其宗教信仰实践保留了对中国社会独特、持久的整体性和一统性传统及其发展惯性的注重和神圣化,这种民族意识及其中华文化意识是全球各地华人的共性及标识。全球范围的中华民族“四海一家”“多元一体”,具有共同的民族秉性及精神气质,有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使命。这一“文化中国”的愿景,使海外华人不断在身体力行中感动世界,并增强中华文化软实力。
■民间信仰是最基本的中国宗教文化传统
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院长张志刚在《关于中国民间信仰研究的若干思考》一文中认为,遍布中国乡土的民间信仰,其总量占据了中国宗教文化的绝大部分版图;中国民间信仰主要是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仰习俗,应该界定为“原生态的宗教-文化现象”,而且是“最普遍、最真实、最基本的中国宗教文化传统”。
文章同时认为,中国宗教研究要“自下而上”,即要从中国宗教的社会基础——民间信仰、传统仪式和日常生活等开始,因为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重视宗教信仰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的关系。只有做好这些基础研究,才能进一步研究那些后来发展起来的教派性宗教传统,如儒、释、道等。
■道教教义的全新建构应以与科学精神相调适为主要取向
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盖建民在《科学化浪潮下如何进行道教教义的新诠释与新建构》一文中认为,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的关键在于与当代中国相适应,其重点便是要在当代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对道教教义作出符合当前时代思潮的全新建构。随着当代社会自然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化浪潮在各个领域不断涌现,道教教义的全新建构应以与科学精神相调适为主要取向。
文章认为,在当代科学化浪潮的不断冲击下,对道教教义的全新建构应回归到“神仙之道”对人的重视这一核心内涵上来,复归道教悠久的重生爱生传统。结合我国当下重点实施的“健康中国”战略,从仙到医,将道教医学作为突破口,以医学、养生学视角诠释“神仙信仰”为关键途径,进一步发掘道教医学的历史传统和当代价值,从而推动道教教义的全新建构。
■新时代宗教文化资源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统战理论教研部教师张祎娜在《新时代宗教文化资源需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文中指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挖掘中华优秀传统宗教文化资源,推动宗教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是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的应有之意。
文章认为,中华宗教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中华宗教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宗教中国化的现代表达,可以为人民提供丰富多样的精神食粮,可以打造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亮点,可为中华文化对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贡献力量。
■中国宗教将会对国际社会有更大担当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国际政治系主任徐以骅在《中国宗教将会对国际社会有更大担当》一文中指出,随着我国宗教法治化和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宗教软硬件水准以及宗教的社会认知度和受尊重度的不断提高,作为大国宗教的中国宗教将会对国际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文章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迅速提升,为我国宗教硬件建设的升级换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我国全方面“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际人文交流的拓展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也为我国宗教团体走出国门、走向世界提供了基础设施和交流平台。同时,与我国其他宗教团体相比,佛教、道教拥有最大的国际宗教交流的资源和能力。佛教、道教的对外交流不仅是我国近年来对外宗教交流能力大幅提升的写照,也是展现大国宗教国际竞争力优势的范例。
■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标志我国宗教事务全面进入法治时代
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自2月1日起施行。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冯玉军在《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标志我国宗教事务全面进入法治时代》一文中指出,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和此前已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顺应宗教工作新形势、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行的全面依法治国战略、落实中央关于宗教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为我国宗教事务全面进入法治时代举行了奠基礼,是我国宗教工作法治化的重要里程碑。
文章认为,新修订《宗教事务条例》为落实宗教信仰自由和国家尊重并保障人权的宪法要求,深化和细化了制度保障;遵循宪法精神,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治理的特色与优势;坚持法治精神,为宗教界合法开展各项活动提供了法治保障。
(来源:2018年12月25日《中国民族报》)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