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清前期的全球公众领域——法国启蒙思想家与‘邸报’”国际学术讲座顺利召开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2022年10月2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22-10-26
2022年10月24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国宗教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督教研究中心承办的“进入清前期的全球公众领域——法国启蒙思想家与‘邸报’”国际学术讲座在云端召开。
讲座邀请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鲁汶大学汉学系主任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教授主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卓新平研究员,北京语言大学张西平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彭小瑜教授评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研究室副主任刘国鹏副研究员主持。
讲座正式开始前,主持人介绍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与谈人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唐晓峰研究员代表中国宗教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致欢迎辞。
钟鸣旦教授从国内外“邸报”研究情况的分析,以及1800年前后“邸报”资料的保存情况开始说起,带领听众从全球史视野进入对欧洲文献中“邸报”的研究。钟教授使用了“从周边看中国”“交错的文化史”两种跨文化研究方法,得出了极富价值的结论。“从周边看中国”意味着将异文化书写材料视为研究资料。由此我们可发现,欧洲文献扩展了我们对十八世纪中国“邸报”的认识。而“交错的文化史”则是从互相关联的文化史角度,在文本传播中去寻找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研究方法,钟教授得出“邸报”里的内容是借助耶稣会士的翻译向欧洲传播的这一史实。既然早在十八世纪,中国“邸报”就已经进入了全球公众的视域,那么当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又是如何回应“邸报”信息?通过对电子数据库的使用以及对文本的细读,钟鸣旦教授揭示了被欧洲传教士翻译出来的中国“邸报”是怎样成为法国启蒙思想家反思国家与社会的重要思想来源。钟教授以伏尔泰、魁奈、孟德斯鸠,以及1766年的瑞典“出版自由法”为例,指出当时的启蒙运动思想家依据相同的资料,产生了或积极或消极的观点与看法。钟教授的研究材料新颖翔实,讲座信息精彩深刻。
在评议阶段,卓新平研究员从“邸报”产生和命名的历史缘由介绍开来,评论到中西方报纸传播与交流的历史,以及在这之中耶稣会教士的翻译工作所起到的客观作用。卓新平研究员认为,钟教授的报告以“邸报”作为文献案例,使听者深入了解到“交错的文化史”。同时,钟教授的讲座也启发中国学者开展对于相应古代文献资料的多层运用。张西平教授肯定了钟鸣旦教授的文献学功底,认为他对龚当信的信件进行了严谨的文献考索,解决了龚当信翻译的可靠性与真实性问题。同时,钟教授也为相关领域的学者提供了新的材料,打开了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视角,让学者在不同的境遇中去理解文化。彭小瑜教授针对此次讲座内容,同样进行了深入点评,并据此提出中西之间双向文化交流的问题,引发与会嘉宾广泛思考和讨论。
此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举办的“进入清前期的全球公众领域——法国启蒙思想家与‘邸报’”专题讲座在热烈反响中顺利结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国宗教学会举办的系列国际学术讲座旨在搭建高水平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国特色宗教学研究队伍和学科建设,为中国宗教学“三大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供稿人:杜丹雅)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