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3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联合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23·宗教学)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论坛以“世界之变与宗教学研究”为题,汇聚了来自中国、英国、意大利、印度、韩国、斯里兰卡、坦桑尼亚等国家和地区的近60位专家学者分享了国际宗教学相关研究心得。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王兵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郑筱筠致辞。郑筱筠研究员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自2011年起承办宗教学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经过十多年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论坛”(宗教学)聚焦宗教学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宗教与世界文明交流与互鉴、宗教与社会发展、宗教与慈善、宗教与全球治理、世界宗教热点、宗教风险等主题进行过深入研讨,已经成为宗教学领域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对话的重要论坛。
在主旨发言环节,郑筱筠研究员首先以《深化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宗教学研究的理论和范式》为题进行了发言,论述了如何通过宗教学研究的理论与范式来深化世界各文明之间的交流与互鉴,以及如何才能通过交流互鉴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后,来自意大利托斯卡纳宗教学高等研究所的贝鲁米尼教授以《通过宗教间对话实现全球和谐》为题,讲述了在当今国际社会中,不同社区间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为构建人类共同体之大善所做的努力。来自中国台湾“中央大学”林安梧教授的报告主题为《再论“儒教释义”:孔子之教是否可以称为儒教?》,他通过对“学”、“家”和“教”的诠释与理解,对儒学、儒家与儒教的不同之处与判定进行了探讨。中央民族大学的班班多杰教授以《藏传佛教中观思想探微》为题,对藏传佛教中观自续派与应成派之间对义理的争论、派师思想的不同等内容进行了考究。最后,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周越教授在以《做宗教研究的方式与现代性的影响》为题的演讲中,从宗教话语/经文、功夫、仪式、关系等宗教实践行为模式出发,对现代性影响下的宗教实践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张力进行了探讨。
随后,各与会专家在论坛下设的两个分会场中,各自围绕宗教与世界发展、佛教研究、儒教研究、基督教与天主教研究、宗教学研究与当代研究等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报告与探讨。
论坛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唐晓峰主持。闭幕式首先由两个分会场的小组代表,上海大学宗教与全球政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刘义教授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主任李华伟副研究员分别进行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孙晶总结。
此次论坛不仅是宗教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会议,更是疫情后宗教学界一次重要的线下盛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宗教学研究者,积极应对世界之变所带来的挑战,深入探讨全球宗教发展趋势,揭示不同信仰间关系与互动方式,剖析宗教在多元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了宗教和谐发展规律在解决人类文明冲突中的新路径,为构建美好世界提供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观点和成果。
(撰稿: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 曹政;图片:世界宗教研究所科研处)
(编辑:许津然)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