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冯今源:伊斯兰教如何兴起?

来源:2011年10月24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1-10-24

要想认识伊斯兰教,首先要理解两个概念。一个是伊斯兰伊斯兰是阿拉伯语的音译,它的阿拉伯语原意是和平、安宁、顺从。伊斯俩木·迪尼(伊斯兰语发音-编者注)就是伊斯兰教,意思是和平教,或者叫安宁教、顺从教。顺从谁?顺从真主安拉。伊斯兰词根的本意是和平、安宁、顺从,那么信仰伊斯兰教的人叫做穆斯林,就是和平的人、安宁的人、顺从的人。这些人一般都不称为伊斯兰教徒,而叫穆斯林。同志们在和穆斯林打交道的时候如果想得到他们的好感的话最好尊重他们,叫他们穆斯林,而不是叫他们伊斯兰教徒。

 

另外还有一个称谓,穆民,有人认为穆民就是穆罕默德的人民,或者是穆斯林的简称。其实不是这么回事,穆民也是一个阿拉伯语,它的词根是另外一个单词,叫伊玛尼(信仰),伊玛尼就是有信仰的人。它和穆斯林是两个词汇。在《古兰经》里面什么人被称作有信仰的人呢?在《古兰经》那个特定的环境里,公元7世纪穆罕默德创教的时候,有信仰的人包括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他们也被称作有经典的人。《古兰经》中专门有一章,叫做《穆民章》,专门谈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的。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伊斯兰教认为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背弃了上帝(真主)跟他们订立的《旧约》和《新约》,所以最后就逐渐把穆斯林称为穆民农(穆民),而一般上不再包括犹太教徒和基督教徒。所以有的人在介绍的时候说:我们作为穆民,作为有信仰的人……”指的就是穆斯林,信仰真主独一的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兴起于公元7世纪初叶的阿拉伯半岛,是适应当时半岛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客观需要的产物。换句话说,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社会需要伊斯兰教,所以伊斯兰教应运而生。这里面蕴含着我对宗教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过去老说,宗教是历代剥削阶级、统治阶级用来麻醉人民的鸦片,是剥削阶级编造出来的谎言,麻醉人民以便于他们剥削、统治的。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是不准确的,事实上任何一种宗教的产生、存在、发展和变革都是应社会需要的。它是社会的产物,不是哪一个人想创一个教就可以创的,也不是哪一种行政力量想要消灭就可以消灭的。如果这个社会呼唤着一种新的宗教,那么任何一种力量也消灭不了它。反之,如果社会不需要哪种宗教信仰的话,哪个人想要让这种宗教立足也是不可能的。所以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7世纪的阿拉伯半岛是适应当时半岛的社会经济、政治和宗教发展需要的。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连接亚、欧、非三大洲,自古以来就是贯穿东西方贸易的一条主要商道,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阿拉伯半岛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差异很大,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很不平衡。阿拉伯半岛可以人为地分成南部、中部、北部三大部分。公元7世纪的时候,阿拉伯南部也就是富庶的也门地区,已经开始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过渡,它的社会发展进步比较快。而中部地区正处于氏族制度瓦解,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阿拉伯北部地区则在当时相继出现了一些小的王国,最后这些小的王国又分别成为拜占庭和波斯两大帝国的附庸。当时南部、中部、北部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并不平衡。社会发展不平衡就导致政治上难以形成一个统一的国家,不同的氏族部落各踞一方,为了争夺水源、争夺牧场、争夺土地,经常发生战争,发生血亲复仇,于是社会动荡不安,于是生产停滞,于是阶级分化加剧。

 

当时阿拉伯半岛南部,也门地区是最富庶的地区,为了占据富庶的也门地区,为了占据从也门到叙利亚的一个传统的阿拉伯商道,波斯帝国和拜占庭帝国从公元6世纪20年代起就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最后,这场战争的结果就造成了传统的阿拉伯商道改道。这条商道原来是从也门到叙利亚,途经沙特的麦加古城。由于常年的战争这条商道被迫改道了,改为经波斯湾、两河流域到地中海这么一个新的航道。也就是说,麦加作为古老传统商道的一个枢纽城市,过境贸易一下子萎缩了。商业贵族收入锐减,靠商业为生的城镇居民收入断绝了,半岛南部和西部经济急剧下滑。麦加城的古老的商业贵族为了维持他们在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加紧了对部落成员的剥削和掠夺,于是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社会不稳定,战争频繁,更加贫穷,奴隶主贵族又拼命压榨、掠夺,加剧了麦加城阿拉伯人民生活的更加贫困化、赤贫化。不断恶化的社会环境就使得半岛上的人们渴望和平,期盼统一,迫切要求建立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新的生活方式。为什么穆罕默德会高举伊斯兰的旗号?我想经过我刚才的介绍大家就可以体会到当中的这种意思了。为什么穆罕默德一举起伊斯兰的大旗,人们就都支持他?因为人们太渴望和平了。

 

以上说的是经济和政治上的形势,此外还有宗教方面的原因。阿拉伯史学界把伊斯兰教兴起以前的时代称作是蒙昧时期。那时的阿拉伯人主要信仰原始部落宗教,崇拜精灵,崇拜星宿,崇拜偶像,麦加城有个克尔白神殿,里面供奉着360多尊各个氏族部落神的偶像,其中的首神被称为安拉。公元1世纪以后犹太教传入也门地区,公元4世纪-5世纪基督教传入阿拉伯半岛,但是这两种一神教都不能适应半岛经济、政治形势的需要,没有能够获得广泛的传播。尽管没有受到广泛传播,没有被广大的阿拉伯群众所接受,可是这两种宗教的一神教教义和它们的历史传统却给阿拉伯人带来了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冲击了正在崛起的氏族部落宗教。于是,受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一神论思想的影响,半岛上出现了一种有一神论思想倾向的宗教改革思潮。这种思潮叫哈尼夫思潮。持哈尼夫思想的人的主要观点就是反对多神崇拜,反对偶像崇拜,主张承认独一的神。应该说持哈尼夫思想的人的主张是伊斯兰教兴起的思想先驱和中介。这也是有道理的。要想统一地下群雄,就应该有一种思想主张天上有一个统一的神,而不是杂乱无章的360多个神,用统一的神来统一地上的割据的各个军阀。为什么哈尼夫思潮能够深入人心,能够影响人们?就是因为人们已经对于战乱,对于各自为政厌恶了。经济上,政治上,宗教上都需要一种新的宗教了。

 

(引自中评网)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