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真主的语言—<古兰经>简介》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 时间:2009-11-19

 

作     者:周燮藩

书摘与插图

一、穆罕默德与启示
1.启示降示的历史背景
《古兰经》把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统称为“蒙昧时代”,以示启示降示前后的区别。这个词在经文中共出现四次(3:154,5:50,33:33,48:26),都强调对“真正的宗教”无知,缺乏应有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态度。启示的教诲,是对阿拉伯人的民族制度和宗教习俗,特别是偶像崇拜的否定,并期望他们与传统观念彻底决裂,归信伊斯兰教。因此,这个词是指没有天启、先知和宗教经典的那个历史时期。
 事实上,在伊斯兰教以前,阿拉伯人在总体上仍属于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制社会。艰苦的自然条件,制约着社会发展。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是沙漠或半沙漠的干燥草原,只有西南一隅得天独厚,雨量充沛,适宜发展农业。那一地区还盛产香料,又地处东西交通的要冲,成为印度洋至地中海的转运贸易中心。大约从公元前8世纪起,一些古代国家相继兴起,并发展了沿着红海东岸北上的陆路交通,对北部的游牧部落产生重大影响。不过,这一地区在6世纪时被阿比西尼亚人征服,至穆罕默德时代已成为波斯萨珊帝国的一个边远行省。
在北部,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起,沿沙漠外围先后建立过几个半文明的边境国家。而在内陆,除了少数绿洲和商站的定居部落外,游牧的贝杜因部落一直占据着统治地位。游牧经济的生活方式,常常导致争夺水源、草场和牲畜的冲突,并酿成部落间的世代仇杀。连绵不绝的部落战争,就是“蒙昧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这种部落问的血族仇杀,极大地削弱了血缘联系,加速了氏族制度和部落宗教的解体,推动阿拉伯社会由部落到民族和国家的过渡。一些共同的宗教制度和社会习俗也随之形成。例如有关禁地和禁月的惯例,使阿拉伯人每年有4个月可以摆脱部落战争,去宗教圣地朝拜,同时从事贸易活动,不必担心劫掠和仇杀。……

目录前言
一、穆罕默德与启示
1.启示降示的历史背景
2.穆罕默德的使命
3.先知与启示
4.启示的记录
二、《古兰经》的成书
 1.经文的收集
 2.各地流传的抄本
 3.经文的规范化
 4.真实性和完整性
三、《古兰经》的编排形式
 1.经文的编排原则
 2.章和节
 3.诵读和礼仪分卷
 4.神秘字母
 5.叙述的分类
四、《古兰经》的风格
 1.音韵和节奏
 2.不同的叙述形式
 3.经文的语言
五、经文的历史分期
 1.不同的历史分期
 2.宗教观念的演变
 3.麦加章和麦地那章
 4.停经学说
六、启示名称的演变
 1.迹象
 2.古兰
 3.经典
 4.其他名称
七、《古兰经》的教诲
八、《古兰经》的注释
九、《古兰经》的翻译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