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论丛》2022年第3-4期目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新时代互联网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理路探析/陈路路,安俭
河湟花儿的跨族际共融研究——兼论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重结构/马巍
面向成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百年回溯与时代转向/陈雪儿,刘义兵
社会交往视域下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影响因素分析/王鑫,施源
试述广东民族社团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李俊良
民族理论与政策
新中国民族政策“人民中心”特质的历史演进、实践成效与经验启示/狄鸿旭
近十年以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研究述评/丁明俊,沈梦磊
历史研究
试论抗战时期滇边先贤刀京版的国家认同观/刀波,齐传洁
20世纪上半叶华北各族妇女爱国情怀的群体展示/王笑冰,许喃奇
边区党报少数民族媒介镜像构成的内容、规范及参考价值/马文娟,王有军
抗战时期长治回族的爱国实践/梁润萍,李淮东
华北根据地回民的社会流动/杨豪
水环境视域下的边疆:以明代宁夏镇为中心/冯晓多
田野调查与研究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民族地区村庄秩序运作逻辑与自主性秩序建构——以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X村为例/张海洋
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生计变迁与族际互动——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为例/马燕,罗雪凝
民族文化研究
清代民族图志整理研究述评及其再思考/马国君,李心雨
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逻辑及实践向度/吴瑾菁,孔柠檬,刘亮亮
中国古代黄河上中下游的诗文书写与治河文献中的民族精神/田富军,李怡霖
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专题
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全方位嵌人”式社区建设:契合、互促、共生/俞佳佳,李乐
公共艺术介入民族乡村建设的逻辑路向——基于互动仪式链理论的透析/方堃,王妍妍,杨毅
数字化解法: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兴中的短视频实践——以甘孜藏族自治州甲根坝镇为例/万立良,刘丁香,刘安群
“一带一路”研究
张骞丝绸之路的开凿与西汉固原地区历史变迁研究/张腾,李世荣
(编辑:许津然)
《民族学论丛》2022年第2期目录
民族理论与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研究述评/海娜
中国共产党民族教育政策的百年探索/王世忠|李雨谦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边疆民族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热点与前沿趋势/蒋旭
民族互嵌型社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研究——以江苏省无锡市为例/倪佳瑜|姚静芳
民族地区乡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场——以广西忻城县思练圩为中心的考察/韦亮节
人类学研究
清代撒拉族聚居区的社会治理/张蓉
田野调查与研究
兼业传统中的内生发展与乡村经济振兴——基于豫西马屯村的考察/苏二龙
不言而信:城市少数民族社会信任论析——基于F市D社区的调查/白云腾
空间的互嵌:易地搬迁多民族互嵌社区的实践与分析/陈俊宇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表达中的多民族共享文化符号视角——基于黑龙江省街津口赫哲族乡的调查研究/张力文
民族文化研究
新时代民族红色记忆赓续传承的四维价值/王敏
文学史视野与蒙古族“中生代”“新生代”小说的叙述革新/李旺
民族地区专题研究
西北民族地区社区治理法治化路径的理性范式选择/宋晓明
试论宁夏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杨文笔
(编辑:许津然)
《民族学论丛》2022年第1期目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
“秩序”“差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学逻辑/柏友恒|刘赫|杨昌儒
个性表达与价值引领:移动互联网时代村落纪实影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叙事/兰东兴|郑媛之
人类学研究
裂变中的重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人类学研究/虎晓东
西北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快手”现象的人类学研究——基于宁夏某地区乡村社会“快手”直播与短视频的观察/沙彦奋|李文旭
民族学研究
汉族流动人口与当地少数民族网络民族关系特点及其协调发展探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兴庆区为例/马存孝
城市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的社会支持视角分析——以天津市武清区B社区为例/马伟华|付胜斌
主体间性视域下“邘新社亲”的文化传播/王广瑞|刘杰
民族理论与政策
延安时期民族情况调查与党的民族政策制定——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王飞
民族文化研究
青海“花儿”歌手发展路径探索研究/冶英生
论新时期“花儿”研究的问题导向/荆兵沙
田野调查与研究
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健康推进的关键——费孝通城乡及区域发展调查研究的启示/马成明
民族学田野调查中价值选择、情感影响与实践遵循/王明龙|唐彧璇
社会治理专题
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基于宁夏“55124”村级治理模式的考察/徐如明|马敏
党建引领视角下城市互嵌式民族社区治理研究——基于义乌市鸡鸣山社区的考察/史诗悦
民族教育研究
城市民族工作视域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实践经验与路径方法——以广东为例/汪鲸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