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张雅平:原苏联的宗教政党问题

来源:2009年12月30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09-12-30

近几年来,由于原苏联政治形势不稳定和经济危机不断加深等众所周知的原因,苏社会上出现了不可遏止的信仰危机,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怀疑和否定。在提倡“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政治的多元化直接导致了多党制,教会内各种独立的党派也由此应运而生。
  一、起因、思想立场及目的任务
  苏联各宗教教会内人员成分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少知识阶层的人转向了宗教,从中寻找“全人类精神价值”。这部分人不同于旧式教徒只满足教堂仪式,而是积极参与教会活动,希望以宗教的理想改造教会,或说借教会表现自己的社会理想。这些人成了宗教政党的基本成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就成了宗教政党的思想基础。但是各宗教党派形成之初,其组织成员的思想动机并不十分统一和明确。而较为普遍的动机则是想通过政治手段为教会和教徒争取更多的权益,进而确立宗教思想的统治地位,用宗教的道德来规范社会生活,争取群众,进行其社会改革。也有人侧重于文化的目的,认为应着重适时地对民众施以民族的和民主的启蒙教育,再有的人政治目的较强,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变革入手谋求执政党的位置。总之,就宗教政党而言,宗教是外衣,政治则是实质。
  苏联解体前后,活跃于社会舞台上较有影响的宗教政党主要有: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教会与改革”运动、人民东正教运动、俄罗斯东正教君主立宪党、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联盟、拉脱维亚基督教使团、伊斯兰复兴党、乌兹别克“统一”运动等。为便于了解这些宗教党派的思想立场和行动纲领、任务等,现就所掌握的材料,把情况分别概述如下:
  1.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1987年组建,去年已正式登记注册,取得合法地位。其中包括几个青年组织,一个出版社,由3人杜马领导。骨干队伍中有15人是全国人民代表。成员分布于俄罗斯、乌克兰等共和国的上百个城市中,约17000人,主要为文化界人士、宗教界人士和教徒。该党建党之初曾主办人文哲学杂志《选择》,并以此作为团结全党的纽带,公开声明从根本上反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主张以文明爱国为基础加强人民的团结统一,指出实现这种统一的途径在于恢复传统的根——基督教。该党领袖之一Γ·阿尼钦科(政论家兼作家)认为,“俄罗斯民族乃至整个俄罗斯如果没有基督教将不堪设想。”目前该党正准备研究制定关于恢复教会权威性的法令。办有一份报刊《道路》。
  2.“教会与改革”运动。该组织的骨干成员是俄罗斯东正教会的数十名神职人员及各个教区的神父,一般成员则来自知识分子阶层的东正教徒。运动纲领中写道:“‘改革与教会’运动是俄罗斯东正教徒的社会性宗教运动,它在苏联宪法允许范围内组织活动”。该党领导集团代表人物Γ·雅库宁早在1965年曾多次批评教会上层对政府的俯首贴耳态度。1976 年他和一些人一起组建“保卫教徒权利基督教委员会”。1979年被捕入狱,承认犯有反苏维埃宣传罪。1987年获特赦,现在莫斯科郊外一乡村教堂任职。1989年10月,该运动领导班子向俄罗斯东正教主教会议递交文件,要求承认谢尔盖总主教关于忠诚苏维埃政权的宣言是“屈于国家压力签署的错误文件”。1989年11月在该党的会议上有人提出设党为立宪制,立运动章程,领导机构通过选举产生,但因意见分歧而未能通过。该运动的方针是:与国家东正教会管理机构协同活动;取得与苏联及国外其他基督教会、国家组织或社会组织的相互支持;“运动成员不应容忍分裂民族、教会和社会的宣传”。章程草案提出的主要活动方面为:1)复活人的内在生命;2)传教;3)以法律手段促进社团登记;4)开展慈善事业;5)对基督徒劳动团体施加影响;6)团结基督教界从事神学、哲学、文学、圣像画艺术工作的知识分子进行创造性活动;7)收集和印发有关受迫害致死的教徒的材料;8)为缓解民族之间、宗教和教派之间的紧张状态而努力。
  3.人民东正教运动。1990年3月组建。下属有5个党派。统一的主旨思想是:以俄罗斯民族和宗教的传统复兴俄罗斯①。五党派之一的“东正教民族爱国阵线”(又称回忆派)颂扬帝王制和暴力政权,幻想铁腕人物,要求“帝王与人民的统一”。声称要粉碎改革②,维护“巩固、统一的政权”。对自由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和民主运动一概抱敌视态度。五小派之二的“基督教爱国联盟”提出的座右铭是“东正教”、“爱国主义”、“公众性”。其解释为:“要信仰,不要意识形态;要宗教精神,不要政治;要公众性,不要民主;要统一强大的国家,不要共和国的联盟。”神职人员瓦列里·苏斯林在该派代表大会上讲:现在不能直接宣传东正教帝王制思想,我们必须从复兴俄罗斯历史上的世界观逐步开始,从宣传东正教的精神价值开始。该派坚决要求并积极参与了宗教立法,提出的议案内容主要包括:法人权利交东正教会;所有教堂、祈祷所、修道院归教会;无神论与国家分离;停止国家提供经费的一切无神论宣传和无神论教育;传教自由;国家广播电视要给教会留有畅通渠道;准许教堂开办周日教会学校;准许成人及经成人允许的儿童听课;准许教徒集资教授宗教课程;教会不上缴官税等。该派在政治主张方面反对暴力和恐怖,维护领土完整。要求分阶段进行改革,从一党制过渡到多党制。经济方面赞成多种经营方式。“人民东正教运动”中另一党派“拥护民族比例代表制联盟”也曾一度比较活跃。其头面人物在一次同记者谈话时说:“战胜法西斯已经45年了,结果又怎么样呢?”他号召以暴力推翻现政权,改变国家体制和社会秩序。他申明该党的任务在于:唤醒俄罗斯人的民族自觉和宗教自觉,把祖国从撒旦的占领中解救出来。方法是通过“联合共产党内、军队内、克格勃内和警察局内的健康爱国力量,打击以‘民主主义’面目出现的撒旦分子。”③
  4.俄罗斯东正教君主立宪党。该派的成立是近几年社会上产生的怀旧情绪所致。1990年成立,同年5月召开记者招待会时会场用双头鹰装饰。曾在莫斯科举办“沙皇档案展览”。该派声明“不满现实,反对共产党,反对改革”,主张恢复旧制度。在其宣言中除要求宗教权利的一些条款外,还包含许多政治性条款,例如“实行土地私有化,允许土地买卖;加强军队建设以保护东正教国家而非社会主义国家;军队忠诚君主和国家;同号称共产主义与基督教同源、证明二者社会道德理想相容的莫斯科主教区异端斗争;与国家的无神论政治——共产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不懈的斗争;以非暴力手段争取上述目的。”
  5.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联盟。成立于1986年。其纲领中写道,“联盟是政治性组织,根据基督之训诫建立民主的公众社会。”其中“理论基础”一节写着:“存在是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的上帝体现为存在的统一和多样性……社会应体现多样化。”“政治纲领”一节写着:“个人和个人的创造是最高价值。总统选举和最高苏维埃选举都应体现全民性,应为直接选举。”该党在其纲领中对政治经济学概念、民族政策、国家安全、经济危机及其克服方法、与其他政党之关系都作了阐述。“党内生活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根据《新约》组织党内关系”。
  6.伊斯兰复兴党。1990年建立。“要在伊斯兰教被驱逐出来的地区恢复其活动”。其成员决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神权统治的地位”。该党鼓吹伊斯兰教的保守信条。
  二、与原共产党、国家和教会的关系
  1.在政治态度上,所有宗教政党都明确宣布与共产党势不两立。事实上它们本身也都是在反对共产党领导、确立宗教权威的斗争中形成的。当然,有的党派民主色彩多一些,提出这个问题时比较缓和。如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允许其成员以个人身份参加其他组织。表示反对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并不意味着与共产党人作对。表示共产党解散后自己不谋求超级党的地位。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联盟代表人物之一B·罗特(他出身于非信教传统家庭)说,“目前要重新评价我们的价值观。”他欢迎共产党①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变化,希望与之进行对话。而有的党强调要所谓“纯宗教精神”,声称“共产党是为撒旦服务的,基督徒不能与之有任何妥协。”对共产党极为仇视。
  2.如何对待国家政权组织的问题历来是原苏联各教会内意见分歧的焦点之一。在苏联解体之前,这个问题同样非常尖锐地反映在许多独立的宗教政党内部。其中一些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最不宽容态度的神职人员在讨论宗教法令草案时坚决反对其中有关与国家宗教管理机关协作的条款。有的党派的部分核心人物表示要依靠国外的东正教会“在俄罗斯建立真正的东正教会。”也存在另一类相反的意见,如“改革与教会”运动曾申明无意取代官方的教会机构。总之,各党派都在尽可能地利用苏联形势变化的有利时机,最大限度地参与国家事务:参加人民代表会议和地方的人民代表选举、积极提议案讨论、制定和修改有关宗教的法令,签署支持俄罗斯总统改革意见书,支持签署联盟条约等。根据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中人民代表的建议,国家成立了信教自由和慈善事业委员会;俄罗斯基督教联盟组建了专门帮助残疾人排忧解难的慈善团;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联盟下设了基督教民主主义自由大学和人文中学,“以提高人民的精神文明程度、传播和深化人文科学知识、宣传基督教对于当今世界改造人性和对于建立真正人道的人际关系的意义为宗旨。”
  3.宗教政党不同于教会,它们把主要精力用于社会政治方面。例如提出各种改革纲领,建立完善社会福利机构,保护文物和发掘宗教文化,组织群众集会宣传自己的各种社会改革主张等。教会的事业在于教徒中,比如拯救灵魂。然而宗教政党最初一般是从致力于民族宗教复兴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因此跟教会,尤其是地方教会关系密切。总的看来,各类宗教政党都鲜明地带有反对原教会上层的特点。例如俄罗斯东正教会主教会议(1989.10)规定神职人员未经教会领导许可不能作人民代表候选人和参加地方苏维埃的选举,但许多参加了政党的神职人员均无视这一决议而热衷于选举活动。莫斯科教会由于其长期与国家合作的历史,因此现在依靠不依靠它的问题在有的宗教政党中争议很大。“改革与教会”运动指出教会对改革过程反应太慢,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会被一些身为无神论者的官吏离间瓦解,致使一些神职人员只满足能保障教堂里的仪式活动。运动领导班子要求“谴责莫斯科主教区曾为斯大林个人崇拜效力”,“参与武力取缔乌克兰希腊一天主教会的活动”,谴责教会的一些神职人员曾与克格勃合作。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申明党不反对教会,作为政党承担保障教会自由的责任,但认为教会可以支持政党的某些主张,而不允许其支持政党,以免引起严重后果(避免由于支一党、打一党而引起政党间的纷争)。
  三、简要述评
  宗教政党的兴起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的原因。宗教不仅是意识形态,它还有很强的参政动机和组成政治群体的传统,而在原苏联解体前的大气候下,这种动机和传统更得以萌发和发展。它是原苏联社会中各种思想意识与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竞争关系的一种表现。80年代末90年代初,各种“运动”、“联盟”沸沸扬扬,结社集会达到高潮。纵观各党派的人员构成、思想纲领和活动情况等,可以发现,其中不少党派的章程、纲领空洞抽象、哗众取宠。究竟有多少能够实施,又以什么方式实施都很模糊不清。无疑,这是对骤然间发生的剧变理论准备不足,也是迫不急待地要在政治舞台上一试身手所致。其内部领袖人物缺乏统一思想,开始为了号召群众,比较团结,尔后则逐渐显露分歧。在苏联,在苏共领导了70多年后的今天,要想打破意识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宗教是最拥有群众、能蛊惑民心的力量。苏联教徒已占全国人口的1/3左右,因此宗教意识很容易成为联系民众的纽带。据观察,80年代末90年代初形成的这些宗教政党,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随着领袖人物们对社会理想问题的再思考,其纲领、方针、组织机构及其对群众影响的程度,也会随之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宗教政党内的经济利益问题(如共产党财产的分配问题)也比较突出,它们的继续演变是必然的。就目前情况看,上述政党的性质大致可分为几类:一种属于极端主义派别(如人民东正教运动中的一些党派),这类党的基本成分按一位苏联基督教分析家的话说是伪知识分子或半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在本职行业中不内行、不得志。这类人结社游行集会是个人利益危机的表现。这类党派得以造成一些影响主要是利用了社会上人们对现实不满的情绪。它们竭力赞扬俄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如彼得大帝、叶卡捷琳娜二世等的功绩和当时俄国强盛的国力,主张复旧,要逆历史潮流而动。这类组织比较容易煽动和拉拢一些青年学生。另一种属于比较民主性的(如俄罗斯基督教民主运动),其成员基本可以算作基督教民主主义分子。反对独裁统治和个人专断,反对把一切文化等其他领域的问题都跟政治联系起来,说要真正学会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分开。它们以“民主、爱国、公众性”为其口号,立足当前,复兴民族文化,投身于社会福利工作,目前影响有扩大的趋势。还有一种由于其成员来源及思想动机复杂(如“教会与改革”运动),其作用性质难以简单说明。对其人员思想立场和活动的研究分析表明,这类组织基本不具群众性(主要是一些神职界人士),目的是争取正常的政教关系,改善教会的地位,在这方面目标明确,设想特别具体,而在政治方面比较温和,希望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但这类组织中也不乏思想极端的教权主义分子,其势力时强时弱,意见建议也往往可能占上风。所以看来根据前者真心实意解决教会与国家关系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的人断定它们推动社会改革或者根据后者认为它们意在控制反社会力量、促进教会与国家对抗,都未免失之偏颇。原苏联宗教研究界和社会舆论大致认为此类党派不属于反社会主义性质的,原因是它们遵纪守法,尚能够与国家政权机关合作。至于中亚等民族地区的宗教政党,它们作为教会中分离出来的一部分政治势力,目的是扩大伊斯兰教的影响,并以此作为团结群众的旗帜。这些党派在发动穆斯林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和共和国独立的活动中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①这里不仅指俄罗斯民族,而且指俄罗斯帝国意义上的俄罗斯。
  ②指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③指以戈尔巴乔夫为首的政权。
  ①这里指苏联解体前的戈尔巴乔夫等人。

(文章转自《东欧中亚研究》1992年第5期)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