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著作
《宗教学关键词(第一辑)》   2024年11月2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主编:金泽

副主编:袁朝晖、卓玲明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4年8月

ISBN:978-7-100-24190-8

 

 

宗教学关键词总序

金泽

宗教学研究在人文社科领域中属于跨学科的一个领域。来自不同学科的诸多学者在这一领域辛勤耕耘多年:宗教史领域的各个宗教史、教派史、地域宗教史、各国宗教史、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的研究成果累累;宗教学理论则在其发展进程中形成了宗教社会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心理学、宗教生态学、宗教与哲学、宗教与政治、宗教与艺术、宗教与科学等诸多分支学科,无论是对国际还是对国内的研究成果一直不断地推陈出新。相对于宗教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已经具有相当规模的现状调研和政策分析,对宗教学基本理论的建构性研究,无论成果总量还是从业的专家学者数量都明显偏少。为此,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宗教学理论建设的基本范畴研究”框架下,我们推出“宗教学关键词”研究系列,意在为进一步推动宗教学理论的发展提供平台,使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研究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同时吸引更多的学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关注和投身宗教学基本理论研究。

目前国内外关于宗教的各类词典已有不少,或全域性的或专门针对某个宗教,体量不等,大多词条少约百字多则千字计。如,1985年伊利亚德主编了英文版《宗教大百科全书》,涵盖面很广,多数词条字数较少,虽有少数词条字数较多,但多是某一宗教或宗派的介绍。“宗教学关键词”研究系列并非一般的词典或百科全书式编纂,而是系统性的专题研究,无论从体量上还是从性质上来说都属于学术研究与探讨。探讨的每个关键词都是宗教学理论的一个基本范畴。这种探讨的基础是相关学术史的发展历程和积累,同时也具有面向当代的“问题意识”。是对传统的“继往”,更是为学科的“开来”。

“宗教学关键词”研究系列体现三个特征一是继承性、民族性二是原创性、时代性三是系统性、专业性。宗教学理论产生于西方,而我们的目标是形成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立足于中国社会、体现中国各宗教历史发展和互动特色、系统化的宗教学理论,因此这个研究系列“既要立足本国实际,又要开门搞研究”:它的立场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它的情怀是中国的,它的眼界是世界的。

首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三者虽有侧重点与关注面的不同,在人类认识自然与社会的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功能也不相同,但却具有内在的贯通性。这种贯通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它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无论面对大千世界的何种宗教现象,无论面对古往今来的何种关于宗教的理论学说,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分析、定位和扬弃。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最主要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主要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人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阐释宗教现象、宗教形态、宗教学说和宗教运动的过程中,提出的一些基本论断和观点。今天,当我们面对千姿百态、复杂纷纭的宗教现象与学说时,特别是遇到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得出那些具体论断所依据生活时空不同的时空场景时,我们要像马克思他们那样,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对当下的宗教问题做出与时俱进的分析和判断。

其次,作为生活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的21世纪的中国人构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我们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他们生活的时代不同国度不同,面对的问题也有差异,我们有中国的文化传统和背景,我们经历了与西欧俄国不一样的现代化进程,我们国家处理国内国际问题的历史经历和经验也与当代的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所以我们是带着中国情怀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体系的。所谓中国情怀,我理解至少有三重含义。第一,中国情怀基于我们有着悠久的人文主义传统。这个人文主义传统内容非常丰富,在中国复杂的宗教信仰丛林中,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这就是和宗法制度紧密结合“祖先崇拜”“天命崇拜”和“圣贤崇拜”,这条主线影响了世世代代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更使中国人的宗教意识独具一格。第二,中国情怀在于中国有着特殊的有关宗教的历史经验。在中国历史上,尽管各种宗教层出不穷,儒家学说宗教化日趋明显,有的地区也确实出现过程度不同、长短不一的政教合一政权,但从全国政权的性质观察,始终是世俗的王权统治地位。宗教不仅根本就没有实现过大一统,而且大多数处于“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的辅佐地位。中国宗教的演进,绝大多数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未经突变的革命,更没有对旧宗教的彻底荡涤;各宗教互相渗透,在分化中有融合,在演进中有积淀。第三,中国情怀还源于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巨变,中国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民主的奋斗历程,世界战争、政治、经济、宗教的格局演变及其对中国诸宗教的影响,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处理宗教问题的实践经验,使近代中国人不仅有历史传统的影响积淀,而且在大起大落的风云变幻中对宗教的社会历史作用有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最后,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是个不断探索、大浪淘沙的过程,而认知的获得一是来自对人类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实践和实验,二是来自与前人和同代人认知成果的对话。它们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及其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世界上所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的积极成果。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的态度是批判地接受我们自己的历史遗产和外国的思想。我们既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也反对盲目抵制任何思想。我们中国人必须用我们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并决定什么东西能在我们自己的土壤里生长起来”。与各种实践实验成果和认知成果的互动,既是吸纳,也是扬弃,既有批判,也有创新。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在建构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体系中树立学术的主体性的目标

中国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体系的建设任重道远,只要我们秉持的立场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情怀是中国的,眼界是世界的,就能行稳致远。

“宗教学关键词”研究系列意在突出以下特点:一是在充分吸收、体现和反思国际宗教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做出对各个范畴的系统性梳理与研究,同时也体现出国内学界对这范畴的研究状况等。二是凸显问题意识,对已有的相关成果,不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要带有批判的眼光,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推进理论的发展或提升。三是注意吸收中国经验,将中国历史文献与当前田野调研中的宗教现象、现状同现有的宗教学理论相对照,探寻新的理论生长点。四是引介一些范畴的新研究成果,虽然它们可能会略显不成熟或令人一时不好接受,但为我们提供了可以借鉴和带来启发的认识工具和分析工具。

为此,每个范畴的成果体量平均为万字包含的内容主要有(1)这个范畴的起源、发展的学术历程(2)这个范畴的基本内容(3)这个范畴相关代表人物、学派及其主要观点(4)这个范畴与相关学科或分支的基本关系和作用等(5)这个范畴在中国的研究脉络(6)这个范畴进一步开拓点(7)与此范畴相关的重要的中外相关参考文献。

“宗教学关键词”研究系列的出版,要感谢商务印书馆的大力支持研究系列计划以“辑”为出版单位,每辑涵盖个基本范畴,成熟一辑出版一辑。这一系列研究将出自众学者之手,既是大家对这一研究发展方向的认可,也是每位参与人为宗教学研究添砖加瓦成果。若真能达到预想的学术建设和积累目标不仅中国宗教学理论的将自身具有一个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平台,而且对于学术新兵,对于在社会上普及宗教学常识,对于宗教学理论创新,也都会大有助益。

 

 

 

内容简介

“宗教学关键词”系列旨在通过对宗教学理论基本范畴的辨析,为形成中国特色的宗教学理论体系奠定基石。系列中每册介绍一个理论范畴,具体包括此范畴的基本内容、起源、发展历程,相关的代表人物、学派及其主要观点,以及相关的学科分支和研究现状,包括未来的研究拓展方向等,并附有与此范畴相关的重要的中外参考文献。

本系列第一辑共七册,包括《宗教宽容》、《宗教组织》、《宗教心理学》、《宗教经济学》、《洁净与污染》、《中华祭祀礼仪》、《宗教霸权》。

 

《宗教宽容》

袁朝晖 著

“宗教宽容”主要是从历史发展中产生的概念。在本书中,作者结合了发展的史实,以及洛克、密尔、马丁·路德等人的思想,对这一概念的基本含义、发展历程和现实困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展开了论述,清晰简明地介绍了围绕这一概念产生的核心思想,并且对这一概念的未来进行了思考。本书兼具历史意义、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政治学等学科初学者和深入研究者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宗教组织》

黄海波 著

该著作共分五章,涉及的内容包括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相关研究的基本内容,如定义、核心问题、类型学研究;相关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如马克斯·韦伯、恩斯特·特洛尔奇、H. 理查德·尼布尔;相关研究的主要理论流派;中国学者对相关概念的理论思考等,系统介绍了概念的含义,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宗教学理论范畴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宗教心理学》

梁恒豪 著

全书分五章,涉及的内容包括:相关学科的心理学理解;相关学科发展简史;主要理论流派、代表人物及理论特点;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及其方法论批判;中国相关学科的发展等方面系统详尽地介绍了这个学科。并且,作者以构建中国相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作结,对该学科在中国的建设与发展进行了有益思考,既可作为本学科的主要思想和研究方法之参考,也对本学科的中国建设有所助力。

 

《宗教经济学》

彭睿 著

宗教经济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采用经济学方法来研究相关学科的一门新兴学科。在本书中,作者详细介绍了本学科的两种研究框架:一是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相关学科研究,二是基于现代经济学理论的相关学科研究。另外,作者还对本学科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历程进行了介绍,并且对本学科在中国的未来探索方向进行了思考。

 

《洁净与污染》

陈锐钢 著

《洁净与污染》一书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在各文化传统中人们有关饮食、触摸等卫生规范与禁忌习俗是如何产生的?不同规范和习俗的产生有无逻辑相通点?人们又是如何将生活中有关“洁净”的观念引申至其他学科和领域的相关观念?本书借用了世界著名人类学家玛丽·道格拉斯的理论,认为在各种文化和习俗中,人们是基于一种事物能否被明确归类、是否被置于恰当位置的分类规则判断它属于洁净还是污染。

 

《中华祭祀礼仪》

古屿鑫 著

中华祭祀礼仪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原始祭祀,发轫于西周时期,定型于西汉时期,是中国本土信仰具有本源性、基础性的部分,故而研究中华祭祀礼仪对于构建相关学科理论体系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书内容涉及中华祭祀礼仪的历史起源与发展;中华祭祀礼仪的基本内容,包括祭祀形态、祭祀礼仪程式、祭祀礼仪的人文理性精神、祭祀礼仪的文化载体、中华祭祀礼仪研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方面。

 

《宗教霸权》

苏杭 著

本书集中探讨了宗教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作者首先从词源学角度分析了相关学科关键词从古希腊到现代的含义演变,对相关词语的含义进行了梳理和解释,继而从该学科早期相关理论谈到20世纪的相关理论,并详细介绍了这些理论的理论特色,之后又对学科相关的理论进行了实证分析,最终探讨了相关理论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以现代国家中的情况对相关学科的现实性问题进行了引申思考。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