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张泽洪:宋代道教与社会政治——以赵姓皇室祖黄帝为中心    2023年3月1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摘要:宋朝是中古史上道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宋代社会政治有利于道教。北宋王朝立国之后尊黄帝赵玄朗为圣祖,由此推出的一系列崇拜黄帝的举措,给予宋代道教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机遇。论文通过北宋真宗朝天书下降神话的黄帝崇拜,道教对北宋皇室祖黄帝积极回应的详细考察,认为天书下降神话为赵宋皇室立国奠立了神学依据,尊黄帝赵玄朗为圣祖是宋王朝神道设教的举措。通过天书下降神话及其影响的深度解读,指出道教与皇权政治的密切结合,是宋代道教得以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

 

关键词:宋代道教;天书下降;圣祖黄帝;宋真宗;斋醮科仪

 

作者:张泽洪,四川大学二级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基金项目:本文受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明清正一道与江南地域社会研究”(21AZJ006)、四川大学“从01”创新研究项目“老挝瑶族经书研究”(2021CXC02)、四川大学“创新2035”先导计划:儒释道思想融合创新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专项经费资助。

 

宋朝是中古史上道教发展的兴盛时期,其中重要的因素是宋代社会政治有利于道教。北宋王朝立国之后尊黄帝赵玄朗为圣祖,由此推出的一系列崇拜黄帝的举措,给予宋代道教发展以前所未有的机遇,宋代皇室尊崇道教予宋代社会政治以深刻影响,但学界已有研究对赵氏祖黄帝事件及其影响关注不够。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指出:“宋代道教的发展和演变,除了道教内在的原因外,是和当时政局的演变以及一些帝王的大力倡导分不开的。”[1]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亦说:“北宋道教具有唐代道教那种明显的官方性质,它的复兴是跟统治者的崇奉分不开的。”[2]两部道教史都注意到宋代道教发展与帝王的关系,但并未就赵氏祖黄帝之事展开深入考察。陈寅恪曾指出:“宗教与政治虽不同物,而终不能无所关涉。”[3]宋代道教发展与国家政治关系密切,北宋初期赵姓皇室祖黄帝的举措,关涉宋代道教发展与社会政治的重要问题,还值得从中古道教史的宏观视野予以解读。

 

一、北宋真宗朝天书下降神话的黄帝崇拜

1.北宋王朝的天书下降神话

北宋王朝立国后推行尊崇道教的国策,道教在社会政治中的作用和地位逐渐提升。建隆(960-963)初,宋太祖遣使赴真源祠老子,于京城修建隆观。宋太宗命张守真在皇宫琼林院建延祚保生坛,设周天大醮为国祈福。在宋太宗“翊圣”降临神话之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多次建构出天书下降的神话。仅在大中祥符元年正月初三、四月初一、六月初六,就有天书三次下降的神话。[4]《宋史》卷一百四《礼志七》载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月戊午,宋真宗语辅臣梦先降神人传玉皇之命曰:

“先令汝祖赵某授汝天书,令再见。汝如唐朝恭奉玄元皇帝。”翌日,复梦神人传天尊言:“吾坐西斜,设六位以候。”是日,即于延恩殿设道场。五鼓一筹,先闻异香,顷之,黄光满殿,蔽灯烛,睹灵仙仪卫天尊至,朕再拜殿下。俄黄雾起,须臾雾散,由西陛升,见侍从在东陛。天尊就坐,有六人揖天尊而后坐。朕欲拜六人,揖天尊而后坐。朕欲拜六人,天尊止令揖,命朕前,曰:“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也,是赵之始祖,再降,乃轩辕皇帝,凡世所知少典之子,非也。母感电梦天人,生于寿邱。后唐时,奉玉帝命,七月一日下降,总治下方,主赵氏之族,今已百年。皇帝善为抚育苍生,无怠前志。”即离坐,乘云而去。[5]

宋真宗以神人托梦的道教神学手法,宣称玉帝命赵玄朗下降主赵氏之族,宋真宗语辅臣的这段天书降临的神话叙事,旨在向天下宣示赵氏王朝是受命于天者。为将天书下降神话转化为历史文本,宋真宗于十一月庚子御制《圣祖降临记》及《真游颂》,夏竦为此上《谢赐御制真游颂表》。[6]宋真宗还命王钦若收集圣祖事迹,王钦若撰写《先天纪》三十六卷,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冬十月乙巳呈上《圣祖先天纪》。[7]宋王应麟《玉海》卷五十一《艺文》之《祥符仙源积庆图》说:

祥符八年十月壬辰,知制诰盛度上《圣祖黄帝天源录》五卷。乙巳,枢密使王钦若缵《圣祖事迹》十二卷,请御制序名曰《先天纪》。十二月,钦若又言所集《天源录》,于经史、《道藏》、诸子书中,取其事之本始,续成二十卷。[8]

王钦若《圣祖先天纪》取名为《仙源积庆图》,是模仿唐代尊老子的《天潢源派谱制》。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八十六《真宗》载大中祥符九年(1016)三月:

癸亥,宗正卿赵安仁言:“唐朝玉牒首载混元皇帝,今请以御制《圣祖降临记》冠列玉牒,及修皇朝新谱,如唐《天潢源派谱》,并以《降临记》冠篇,仍别制美名。又请以知制诰刘筠、夏竦并为宗正寺修玉牒官。”从之,名新谱曰《仙源积庆图》。[9]

宋朝的玉牒以编年体记述黄帝赵玄朗的世系,《仙源积庆图》是宋代皇室的牒谱图籍,可谓是宋王朝钦定的黄帝与赵氏关系的历史文本。至天禧三年(1019)三月戊午,宋真宗又出《圣祖降临内记》四十卷,进一步渲染圣祖黄帝降临的神话。宋王应麟《玉海》卷三十《圣文》之《祥符圣祖降临记》说:

九年十月乙酉,出圣祖篇翰等及《降临内记真纪》于龙图阁,示辅臣。天禧三年六月戊申,召宗室近臣等诣真游殿,观像设,仍赐御制《圣祖降临记》人一匣云。[10]

宋真宗御制的各种圣祖降临的历史文本,都要颁赐给朝中辅臣以昭告天下。宋真宗天书下降神话的创意来自道教,道经中不乏天书下降的神学叙事。道教宣称天书是上天降示的真文,《太平经》卷四十九《急学真法第六十六》就说:“是以吾上敬受天书教敕,承顺天心开辟之。”[11]天书是象征上天旨意的神秘文字,而宋真宗得神灵降示的天书帛上有文曰:“赵受命,兴于宋,付于春。居其器,守于正。世七百,九九定。”[12]这种真人宝文玄妙之语,昭示宋王朝立国是天授神意。唐代道士史崇奉敕撰《妙门由起序》说:“或天书下降,玉字方传;或代出圣师,撰述灵旨。”[13]道经中还有太极真人徐来勒下降葛仙公之室传授灵宝天书的叙事,总之,渲染天书下降的神异是道教神学的应有之义。

唐高祖尊老子为李姓皇帝远祖,有老君于羊角山示现点化的神话。[14]唐玄宗在长安置太清宫,诸道置紫极宫以尊崇老子。而宋大中祥符年间的天书下降神话,促成东京玉清昭应宫、太一宫、景灵宫的兴建。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一说:“宋朝崇信道教,当时宫观寺院少有不赐名额,神鬼少有不封爵号者。”[15]宋真宗敕命在圣祖降临之地兴建的景灵宫,史称“始大其栋宇,华其相貌,崇奉之仪,日益严絜”。[16]大中祥符八年(1015)五月建成的景灵宫,“凡七百二十六区,正殿曰天兴,琢玉石为圣像,仍刻真宗圣容立侍。”[17]景灵宫是东京供祀圣祖的宫观,景灵宫天兴殿铸有玉石黄帝像,而其侧有宋真宗、仁宗、英宗之神御像立侍。[18]宋真宗还命王钦若检阅《道藏》,查得赵氏神仙四十人事迹,在景灵宫廊庑图画其形象。

而地方供祀圣祖则有天庆观的置立,大中祥符二年(1009)十月甲午,宋真宗诏天下置天庆观。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七《道释》载:

真宗建天庆观,大中祥符二年十月,诏曰:“朕钦崇至道,诞受元符,庶敦清净之风,永洽淳熙之化。式营仙馆,以介民禧。宜令诸路州府军县,开择官地建道观,或改旧宫观名,题而崇葺之,以奉三清、玉皇,并以天庆为额。五年闰十月,诏增设圣祖殿,惟西京谓之天庆宫。天禧中,各赐金宝牌。”[19]

宋真宗御赐天庆观的圣祖金宝牌,据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卷三十三《典故沿革·给金宝牌》说金宝牌,“长三尺,阔一尺,文曰:‘玉清昭应宫成,天尊万寿金宝。’其背文曰:‘永镇福地敕’”。[20]金宝牌的符号象征意义至为明显,昭示其御敕宫观的特殊地位。宋徽宗于政和七年(1117)二月辛未,御笔:“天下天宁万寿观改作神霄玉清万寿宫。如小州、军、监无道观,以僧寺充,即不得将天庆观改。”[21]宋徽宗宠信神霄派林灵素而大兴神霄宫,但也特别规定不能将供祀圣祖的天庆观改名。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载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月“癸酉,诏天下府州军监天庆观并增置圣祖殿。”[22]当时宰臣张士逊建言以州郡旧道观改名天庆观以节省建造新道观的费用,此建议为宋真宗所采纳。宋代的天庆观多为唐代宫观改名而来,宋代地方志对此不乏记载。宋张淏《会稽续志》卷三载:“天庆观在府之东南,本唐之紫极宫也。大中祥符中令州郡各建天庆观,郡即以此宫应诏。”[23]宋陈耆卿《赤城志》卷三十载:“天庆观,在州东北一里一百步,面挹双峰,背负重岗,号城闉胜地,旧为白鹤观。”[24]宋罗浚《宝庆四明志》卷十一载:“天庆观,子城东南一里,唐天宝二年,诏天下皆置紫极宫,以祠老子。梁开平二年,易为真圣观。皇朝大中祥符二年,诏赐今名,且命立圣祖殿,扁以金字牌。”[25]宋范成大《吴郡志》卷三十一载:“天庆观在长洲县西南,即唐开元观也。兵火前,栋宇最为宏丽。绍兴十六年,郡守王唤重作两廊,书灵宝度人经变相,召画史工山林人物楼橹花木各专一技者,分任其事,极其工致。”[26]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一载:“天庆观,诸州皆置建之,所以奉圣祖天尊大帝。”[27]元代道经《玄天上帝启圣录》卷二载陕州天庆观,“有道士千众,厨供约近一千五百余人”。[28]宋大中祥符年间已有三元日朝谒天庆观的习俗,宋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五载:“天庆观在天庆坊,以奉圣祖保生天尊大帝香火,郡家官僚,朔望到任,俱朝谒于此。”[29]说明天庆观祭祀黄帝的礼制习俗,至南宋时期仍然得以保持。

天庆观作为皇帝敕立的地方道观,史籍道经所见各地道士的活动多与其有关。北宋道士徐守信知人休咎、天机深妙,在泰州海陵天庆观传承神霄雷法而知名。北宋道士陈景元曾在高邮天庆观,礼崇道大师韩知止为师。南宋道士陈葆光曾学道天庆观,撰写《三洞群仙录》。南宋杭州天庆观妙真派大宗师褚伯秀,撰《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南宋泉州圭山天庆观道士董思靖,撰《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宋代知名道士在天庆观修道、撰经,而天庆观的取名和置立与天书下降有关,北宋王朝为此还确立了诸多天书节日。诸如正月三日天庆节,四月一日天祺节,六月六日天贶节,七月一日先天节,十月二十四日降圣节,这都是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天书下降神话而产生的节日。[30]这些天书节日朝廷要休假庆贺,在两京诸州还要举建醮谢黄帝的灵宝道场。

2.北宋王朝景灵宫祭祀黄帝的仪式

北宋是中古史上斋醮最为盛行的时期,围绕宋真宗的天书下降神话,宋王室多次举建斋醮仪式,以道教丰富的祀神科仪来祭祀圣祖黄帝。大中祥符元年(1008)正月乙丑,宋真宗对辅臣言天书下降的神异说:“方就寝,忽室中光曜,见神人星冠、绛衣告曰:‘来月三日,宜于正殿建黄箓道场一月,将降天书《大中祥符》三篇。’”[31]宋王朝为此举建三十日的黄箓道场以迎接天书下降。天禧元年(1017)正月二日,宋真宗按照道教科仪于坛场祭祀圣祖。史称宋真宗“服衮冕,诣天兴殿,奉上圣祖天尊大帝册宝仙衣,荐献如上仪。……是日,天书赴景灵宫,大驾次至,斋于明福殿。二日,帝服衮冕,诣天兴殿,奉上圣祖天尊大帝册宝仙衣,荐献如上仪。乃改服诣保宁阁焚香。还宫,群臣入贺。于崇德殿命诸州设罗天大醮,先建道场二十七日。”[32]罗天大醮是宋代道教为国家举行的大型法事,此上三坛醮仪供祀的神灵有一千二百圣位。天禧元年(1017)正月二日,以王钦若为宣读天书礼仪使,这次宣读天书之礼是行道教的斋醮仪式,宋真宗亲临坛场焚香拜谒圣祖。史称“置录本天书于东,圣祖板位于西,建金箓道场三昼夜。其日三鼓,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诣道场焚香再拜,西向立,百官朝服升殿……王钦若跪进所录天书,帝跪受之,登歌酌献。”[33]宋夏竦《赠太师中书令冀国王公行状》就说王钦若,“多用道家科仪,建坛场以礼神”。[34]按照宋代道教斋醮科仪的格式,举建金箓斋旨在“保佑帝王,安人镇国。”[35]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三说:“上元金箓斋,帝主修奉,展礼配天,罢散设普天大醮三千六百分位。”[36]可见宋真宗为庆贺天书下降,举建了道教最高等级的斋醮仪式。

宋真宗不仅穿皇帝礼服衮冕,按照道教的斋醮仪式祭祀圣祖黄帝,还亲自撰写祭祀圣祖黄帝的科仪词文。《宋真宗御制玉京集》卷三《谢道场表一道》说:

圣祖天尊大帝:嗣天子臣某诚感诚庆,顿首顿首,再拜上言,臣祗答降祯,虔修法醮。荐隆孚佑,愈罄精心。庆五稼之顺成,仰怀丕荫;考九清之科教,用达至诚。高明洞照于丹衷,兴寐益钦于鸿应。臣无任感幸激切之至,谨奉表称谢以闻。臣某诚感诚庆,顿首顿首,再拜谨言。[37]

宋王朝以重视文治礼仪著称,朝廷祭祀圣祖黄帝有专门的礼乐。《宋史》卷一百四十《乐志十五》收录国家祭祀圣祖天尊的乐词二首,其二曰:

圣祖天尊:仙宗灵祖,御气降中宸,孚宥庆惟新。国工镕范成金像,仪炳动威神。玉虚圣境绝纤尘,欢抃洽群伦。导迎云驾归琳馆,恭肃奉高真。[38]

《宋史》卷一百三十五《乐志十》载《真宗奉圣祖玉清昭应宫御制十一首》,是宋真宗为玉清昭应宫祭祀黄帝撰写的词文。《宋真宗御制玉京集》收录上呈“圣祖天尊大帝”的词文共计二十三首,其《谢降天书表一道》说:“爰因献岁之始,特垂秘箓之文。谕以十世之延长,诲以为治之清静。”[39]词文表达对圣祖降示天书,谕示宋朝江山稳固,行无为清静之治的感恩之意。

3.宋代青词所见的祭祀黄帝科仪

宋代道教斋醮科仪祭祀圣祖黄帝,仪式中表达斋意的文书是青词。青词是道教斋醮时敬献天神的文书,青词一般用四六体的骈文。青词的书写是用青纸,经书中称为青纸朱书。吕元素《道门定制》卷六说:“逮及宋朝,真宗皇帝更以青纸谓之青词。清青之义,各有攸始。”[40]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五《醮谢请献门》首列《圣祖位序说》:“礼院详定,当院与道众,参详天下道观。圣祖每遇醮设,于圣祖殿供献。圣祖天尊及六位仙官,即与众真,各无相妨,仍别用青词奏告。”[41]道教斋醮科仪在发炉、请圣位之后,有宣读青词的仪节。高功在太上御前宣读青词,故道教有青词奏圣之说。宋代文士为国家斋醮撰写的供奉青词,亦可见国家斋醮仪式祈禳的内容。宋代文士苏颂、苏辙、王珪、韩维、欧阳修、周必大,都为东京景灵宫祭祀圣祖黄帝撰写青词。苏颂《景灵宫天兴殿雅饰了毕开光明奉安奏告圣祖御容青词》,苏辙《景灵宫预告雅饰圣祖青词》《装饰圣祖御容青词》《雅饰了毕开启奉安圣祖真容道场青词》,王珪《明堂朝谒景灵宫天兴殿圣祖奏告道场青词》《明堂朝谒景灵宫保宁阁元天大圣后奏告道场青词》,韩维《景灵宫天兴殿开启雅饰圣祖并真宗皇帝神御及侍从仙众了毕告谢道场青词》,宋欧阳修《景灵宫天兴殿开启催生保庆道场青词》,周必大《立皇后奏告天庆观景灵宫报恩光孝观青词》《郊祀大礼奏告景灵宫青词》《奏告景灵宫青词》《玉牒所玉牒殿安奉仁宗皇帝哲宗皇帝玉牒前一日景灵宫奏告青词》。以下例举宋代文青词二首:苏颂《景灵宫天兴殿雅饰了毕开光明奉安奏告圣祖御容青词》:

维元祐四年岁次己巳九月戊辰朔二十七日甲午,嗣皇帝臣某,谨遣昭宣使和州刺史内侍省内侍押班管勾景灵宫臣赵世长,谨上启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伏以帝福万世,开景命于皇基,道法自然,奉真仪于靖馆。属载严于像饰,用祗告于常居,仰竚飙游,即安邃宇,宁神斯在,介祉无疆。无任恳倒之至。谨词。[42]

欧阳修《景灵宫天兴殿开启催生保庆道场青词》:

伏以诞弥叶庆,蠲洁修诚,严秘殿于灵宫,诵真文于藁简。通此苾芬之荐,祓其灾害之虞,仰冀昭回,丕符鉴佑。[43]

上述文士青词内容反映景灵宫的斋醮,有天兴殿奉安圣祖御容,装饰圣祖御容,圣祖御容开光,圣祖奏告道场,立皇后奏告道场,催生保庆道场,安奉仁宗、哲宗玉牒,青词反映景灵宫的斋醮道场,多为祭祀圣祖或赵氏皇室祈福,这些道场仪式彰显出道教斋醮济度的功能。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九真宗大中祥符五年(1012)十月有司言:“道场及奏告,自今用青词云‘嗣皇帝臣署。’大事,祀官朝服。常时奏告,公服。荐献,则太祝读词。醮设,止命道士备香酒、时果、碧色币。”诏可。[44]此外,还有景灵宫祭祀黄帝的功德疏文、祝文等。北宋王朝有礼仪之事,都要择日奏告景灵宫,时人称之为“宫谢”。[45]

 

二、道教对北宋皇室祖黄帝的回应

1.宋代道教尊黄帝为圣祖的叙事

宋代道教斋醮科仪坛场供奉的神灵,其圣位变化最大的是黄帝的排序。宋代黄帝在斋醮坛场上的圣位,已跃升至仅次于三清、玉帝的位次。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二《济世立功门》解国主有灾兵革四兴符,与之相配的上层圣位供祀的神灵是:“昊天上帝,圣祖天尊,天皇大帝,太微天帝,十方灵宝天尊,四圣真君,五师真君,太一十神。”[46]宋代道经《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十三《修禳条格品》载下轮供奉的神灵为:“圣祖天尊大帝,太一救苦天尊,十方应化灵宝天尊,消灾解厄天尊,九宫捍厄天尊,普慈护国天尊,长生保命天尊,灵宝无量库人天尊,大慈大悲大慧真人,救苦真人,真定真人,郁罗真人,光妙真人,太极真人,三天法师。共一十五位。”[47]宋真宗尊赵氏始祖赵玄朗为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后圣号增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道经中简称为圣祖天尊、圣祖天尊大帝。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五《醮谢请献门》之《圣祖位序说》称:

唐以李姓出于老子,故祖老子。本朝以赵姓出于黄帝,故祖黄帝,遂加尊号,筑景灵宫而事之。州郡天庆观率立圣祖殿,其礼至严。景祐,礼院详定天下道观,每遇醮设,独于圣祖殿供献,不与众真参列,所以尊其祖之所自出也。州县官僚,为国为民,祈请禳禬,遇有醮设,或可邀迎,已失于僭。臣庶之家,不宜僭及。[48]

宋代科仪宗师蒋叔舆在《醮谢请献门》开篇论说圣祖位序,说明宋代道教在天庆观圣祖殿专门供祀黄帝,其威仪反映宋代道教对黄帝的特殊尊崇。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界所治门》说:

圣祖保生天尊大帝,按古典云:九天司命真君,于大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十月二十五曰,降于延恩殿,时有六真人侍立左右,自称是赵氏之始祖。当时王钦若为宰相,遂下诏上尊号,曰高道上灵九天司命圣祖保生天尊大帝。又尊司命之配为圣祖母,上尊号日元天大圣后。自此列天帝之班,为上九位。天下只得遵朝旨行。[49]

道教将黄帝列为神仙谱系中的天帝之班,这符合宋真宗尊黄帝为圣祖的旨意。宋代道士熟悉天书降临的故事,对天书下降神话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宋代道教宗师在道经注释中引用天书下降神话,由此形成宋代社会道俗两界认同的黄帝叙事。陈景元在《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卷二中说:“黄帝,即本朝圣祖天尊也。按大中祥符五年十月二十四日,真宗皇帝御制《圣祖九天司命保生天尊降临记》云:‘吾人皇九人,中一人之数是赵之始祖。’吾于世有功,故再降……生而能言,后得道升天。”[50]

贾善翔《犹龙传》卷五说:“大唐圣祖,大唐之有天下,推尊太上为圣祖,而钦崇之礼,前古莫之比。亦若圣宋推宗绪而绎仙源于黄帝为圣祖。在真宗时,降真游殿,其语具《降临记》。”[51]贾善翔此关于大唐圣祖老子与北宋王朝圣祖黄帝相比较的叙事,从一侧面反映道门人士确乎熟悉天书下降的历史文本。

2.宋代道教宗师推崇黄帝

(1)张君房撰《云笈七籖》的黄帝叙事。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籖》模仿《史记》纪传体的编写体例,将道教神仙分为纪、传的不同等次,而将黄帝列为本纪之首。《云笈七籖》卷一百为《轩辕本纪》,《云笈七籖》卷一百一为《元始天王纪》《太上道君纪》《上清高圣太上玉晨大道君纪》《三天君列纪》《青灵始老君纪》《丹灵真老君纪》《中央黄老君纪》《金门皓灵皇老君纪》《五灵玄老君纪》。《云笈七籖》卷一百二为《混元皇帝圣纪》《太微天帝君纪》《青要帝君纪》《总真主录纪》《中天玉宝元灵元老君纪》《赤明天帝纪》《南极尊神纪》。《云笈七籖》卷一百三为《翊圣保德真君传》,卷一百四至卷一百七则为道教众仙真的传记。在《云笈七籖》的神仙纪传中,惟独北宋王朝天书下降中的黄帝、翊圣保德真君,在本纪、列传中被单独列为一卷,浓墨重彩地描写其仙道事迹,张君房将黄帝列为本纪第一的神灵,显示其对北宋王朝祖黄帝之用意有深刻理解。

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开篇,收录《真宗皇帝御制先天纪叙》说:

枢密使检校太尉、同平章事王钦若,枢机协赞,文史博通。仰锡羡于元都,徇追崇于凉德。覃精紬素,尽铨鲁壁之编;率励铅黄,感正晋河之误。以至琅函琼蕴,竹简云籖,远访名山,近观藏室,群分类聚,索隐造微,缵集成书。盖无乎遗论,封章来上,尤见乎资忠,庶谐永世之期,求乃冠篇之作。庆基绍祚,思祖德之垂鸿;惇史扬辉,表孙谋之继志。虽有惭于丽薄,盖聊叙乎徽音。式制佳名,用标绷衷,题曰《先天纪》。冀夫恢隆世表,不显天宗。龙门补艺之言,常传其实录;阙里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52]

大中祥符八年(1015)十月十八日,王钦若奉敕撰写圣祖黄帝事迹的《先天纪》,宋真宗为王钦若《先天纪》作序。[53]宋代将《先天纪叙》一类尊崇圣祖的书写称为圣文。《先天纪》旨在宣扬黄帝赵玄朗为赵姓始祖,由此奠立了宋王朝与道教关系的新格局。张君房在《云笈七籖·序》中说:

昔祀汾阴之岁,臣隶职霜台,作句稽之吏。越明年秋,以鞫狱无状,谪掾于宁海。冬十月,会圣祖天尊降延恩殿,而真宗皇帝亲奉灵仪,躬承宝训,启绵鸿于帝系,浚清发于仙源。诞告万邦,凝休百世,于是天子锐意于至教矣。[54]

宋真宗天书下降神话及圣祖玉牒的编撰,体现宋王室尊崇道教的国家意志。张君房《云笈七籖》卷一百《轩辕本纪》详细记载黄帝仙道事迹,是继唐王瓘《广黄帝本行记》之后最为系统的黄帝传记。张君房在《云笈七籖》各卷经书叙事中,还广泛引用黄帝之书以论说道教经义。

2)宋代道门认同黄帝道家之宗的地位。宋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卷一《盘古物祖·黄帝道宗》引《道学传》称黄帝:“弱而能言,圣而预知,好道希妙,故为道家之宗也。”[55]西汉刘向《列仙传》卷上《黄帝》有“弱而能言,圣而预知”之语。[56]南朝陈道士马枢撰《道学传》二十卷,所述多魏晋南北朝时期道士的简略传记,陈葆光《三洞群仙录》在《列仙传》《道学传》黄帝叙事的基础上,不仅将黄帝列为群仙之首篇,且评说黄帝为道家之宗。北宋道士陈景元注《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四亦说:“黄帝,道之宗师,视听不以耳目,若未忘言,是犹听莹也。”[57]陈景元对黄帝“道之宗师”的评价,同样受到宋代政治的影响。不仅宋代道教宗师推崇黄帝,儒家文士苏轼亦认为,“道家者流,本出于《黄帝》《老子》,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如是而已”。[58]总之,宋代道俗两界对黄帝的尊崇,确乎是宋王室祖黄帝社会影响所致。

3.宋代道教科仪中的黄帝

1)道教五方五帝学说中的黄帝。在道教五方五帝学说中,居于五方之中央者为黄帝。《淮南鸿烈解》卷九《时则训上》说:“黄帝之神治中央也。戊巳土日也,盛德在土,土正中央也。”[59]道教神仙世界的神灵有名字里居,早期道教就赋予黄帝“含枢纽”的神名,宋代道教科仪经书亦沿袭魏晋道经中的黄帝名号。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界所治门》:“中央黄天玄灵老,姓通班,讳元成,号含枢纽,主领万神。”[60]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四十《散坛设醮品下》载五方五帝,其中“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号曰黄帝,姓通班元氏,字含枢纽。”[61]宋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卷十六《科仪门·古法宿启建斋仪》:“黄帝一炁,天文黄中土炁,总统众灵。”[62]宋林灵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九十《科仪立成品》散坛仪的《卫灵咒》,也有“中央黄帝,统御万真”之语。[63]

道教斋醮有祭五方五帝的科仪,科仪中有《青帝歌》《赤帝歌》《黄帝歌》《白帝歌》《黑帝歌》的歌咏。道教斋醮科仪中的五方真文、符箓,其中有中央黄帝灵宝赤书玉篇真文。道教科仪中的黄帝真文还有中央黄帝镇天真文、中央黄帝消灾真文、中央黄帝八威真文、中央黄帝召龙真文。宋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卷三十四《受持策杖品》载“中央黄帝符,黄地白书”,与此符相配的《黄帝歌》曰:

万天拱中宸,控驾玉池根。翘机贯亿历,洞明辟四门。大有混黄真,斜制星宿魂。非帝道不运,有方赖之存。威忿即霜秋,味豫为阳春。地成握元纪,仰荷戴无垠。[64]

宋代道经《灵宝玉鉴》《三洞赞颂灵章》《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符图》、宋陈椿荣《元始无量度人上品经法》,科仪中都有《黄帝歌》的吟咏。

2)宋代道教提升黄帝圣号位序。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将神灵分为七个等级,黄帝排列在第四等右位,属于东南西北中自然之神。[65]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三界所治门》将圣祖黄帝列天帝之班,为上九位,属“神仙人物之主,天子王侯之尊”。[66]宋代黄帝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大幅提升。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五载所请神灵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降生天尊、昊天玉皇上帝、圣祖天尊上帝”。[67]圣祖黄帝的圣号置于三清、玉皇之后,在众真中居于第五位。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六十《斋法章奏门》之《申天枢院进奏状》:“灵宝大法司:今据入意某,领词难抑,恭伺至期,依科关奏。预取今月某日,先扬宝幡,上闻斋意,仰祈恩霈,普济幽明。今发奏状六函,重封印全,须至开申下项,三清上帝陛下,昊天玉皇上帝陛下,圣祖保生天尊大帝御前,勾陈星宫天皇大帝御前,紫微中天北极大帝御前,东极太乙救苦天尊御前。”[68]此科仪文书上呈圣祖黄帝的圣号,仅次于三清、玉皇之后。

我们知道宋代道教三箓斋的圣真位号,是王钦若奉命在新修科仪中核定的。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三说:“右三箓斋升降次第,及圣真位号,乃大中祥符年,诏推忠协谋同德佐理功臣丞相王钦若重修定,颁下在京宫观,并天下名山福地收掌,以备朝廷修奉,或大臣为国,亦许修设,庶人不许奉修。又近降皇帝本命及天宁节,逐年七次。藩方节镇修建金箓道场,罢散设醮三百六十分位止。圣位具载新降科仪,永为定式。”[69]宋真宗敕命王钦若修订的三箓斋升降次第及圣真位号,道教举建斋醮仪式要遵照执行。王钦若在奉敕撰写的《翊圣保德真君传》中,将宋代斋醮坛场分为上中下三等,上三坛的顺天兴国坛、延祚保生坛、祈谷福时坛,是为国家祭祀设立的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罗天大醮。此三坛大醮又称为三箓斋,即上元金箓斋、中元玉箓斋、下元黄箓斋。

4.宋代黄帝经书的注释

唐代王冰注释的《黄帝内经素问》,是以黄帝命名的道教医学经书,北宋林亿对该经进行校正补注释文。林亿在上《黄帝内经素问表》说:

顷在嘉祐中,仁宗念圣祖之遗事将坠于地,乃韶通知其学者,俾之是正。臣等承乏典校,伏念旬岁。遂乃搜访中外,裒集众本,浸寻其义,正其讹舛,十得其三四,余不能具。窃谓未足以称明,诏副圣意。……恭惟皇帝抚大同之运,拥无疆之休,述先志以奉成,兴微学而永正,则和气可召,灾害不生,陶一世之民,同跻于寿域矣。国子博士臣高保衔、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等谨上。[70]

可知宋仁宗嘉祐(1056-1063)年间,林亿承诏校定补注该经,旨在从医经的角度补充圣祖之遗事。宋林亿《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卷一对“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解释就很有特点。林亿释“真人”说:“真人,谓成道之人也。夫真人之身,隐见莫测,其为小也,入于无间,其为大也,遍于空境,其变化也,出入天地,内外莫见,逵顺至真,以表道成之证。几如此者,故能提挈天地,把握阴阳也。”[71]林亿还撰《黄帝三部针灸经》,作为供奉于朝廷的儒士,他补注的《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被收入《道藏》,成为道教医书中的名篇。

在赵氏皇室祖黄帝的北宋时期,北宋道士、文士纷纷注释《黄帝阴符经》,其动力是崇拜黄帝的社会政治氛围。北宋蹇昌辰撰《黄帝阴符经解》,任照一撰《黄帝阴符经批注》,沈亚夫撰《黄帝阴符经注》,蔡氏注《黄帝阴符经注》,胥元一撰《黄帝阴符经心法》,唐淳撰《黄帝阴符经注》,北宋道士黄居真撰《黄帝阴符经注》一卷。北宋女道士曹道冲以撰《阴符经注》知名,在《黄帝阴符经集解》卷上、卷中、卷下开篇列举的注解者中,就有清虚真人曹道冲。《黄帝阴符经集解》卷上开篇列举注解者有:“赤松子、子房真人张良、太极左仙翁葛玄、西山真人许逊、正阳真人钟离权、纯阳真人吕岩、华阳真人施肩吾、至一真人崔明公、海蟾真人刘玄英、清虚真人曹道冲。”[72]《黄帝阴符经集解》卷上“性有巧拙,可以伏藏”条,曹道冲注曰:“大巧莫巧于造化,而莫知所为,岂不似拙?经曰‘性有巧拙,可以伏藏。’《老子》曰‘大巧若拙。’与此义同。”[73]《黄帝阴符经集解》卷下“禽之制在炁”条,曹真人注曰:“虚化神,神化炁。炁强者制物,而弱者制于物,故曰禽之制在炁也。”[74]《黄帝阴符经集解》卷下“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条,曹真人注曰:“谋生者,先生而后死;习死者,先死而后生。”[75]《黄帝阴符经集解》卷中“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条,曹道冲注曰:“凡理性命必先饮食,五谷、五果、五味、皆须调候得所,量体而进,熟则益人,生则伤脏,此乃食之理。故使饮食不失其时,滋味不乖其节,只令中道不可越常,如此,则百骸俱理,五脏安和,无诸疾病,寿数永长。故曰食其时,百骸理也。”[76]明王世贞说宋代注《黄帝阴符经》者,“则有黄居真、曹道冲、沈亚夫、任道明、蔡氏、唐淳、俞琰、刘处玄、袁淑凡十余家”。[77]《宋史》卷二百五《艺文志四》载:“袁淑真《阴符经注》一卷,又《阴符经疏》三卷,《阴符集解》五卷。”[78]袁淑即北宋女道士袁淑真,其注解言阴阳至理。在注《黄帝阴符经》的十余家中,宋代女道士曹道冲、袁淑真名载史册。

 

三、余论

宋朝赵姓皇帝尊黄帝赵玄朗为远祖,是中古史上皇权与道教结合的典型事例。但宋代的黄帝崇拜在元朝立国之后,供祀圣祖黄帝的神祠不复存在。《元史》卷十七《世祖本纪十四》载至元三十年(1293)四月甲寅:“敕江南毁诸道观圣祖天尊祠”。[79]《元史》卷十八《成宗本纪一》载元贞元年(1295)秋七月壬寅,“诏易江南诸路天庆观为玄妙观”。[80]元王朝敕令毁道观圣祖天尊祠和天庆观的改名,是对宋王朝尊崇黄帝国策的断然否定。

北宋王朝祖黄帝的政治举措,肇开了宋代道教兴盛发展的历史。唐宋皇室攀附道教神仙的举措不尽一致,但以神道设教的主旨则完全相同。魏王弼《周易注》卷二说:“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81]宋真宗时期的天书下降神话,为赵宋皇室立国奠立了神学依据。北宋王朝尊黄帝赵玄朗为圣祖,是宋代道教在帝王支持下发展兴盛的根本原因。宋王朝尊崇道教表现在热心斋醮科书的编撰。王钦若奉敕撰写的《翊圣保德真君传》,将斋醮坛场分为上中下三等九级的科仪格式,道教斋醮上三坛的大醮格式在宋代得以确立。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六月,陈绎编修《道场斋醮式》二十八卷。张商英亦奉旨修订《金箓斋科仪》。《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百二十七《徽宗皇帝·道学》载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三月庚申:“诏以《金箓灵宝道场仪范》四百二十六部降天下有道观处,令守令选道士依按奉行。”[82]宣和年间杨杰奉敕编撰金箓道场科仪,此科书是徽宗朝国家斋醮的范本。宋神宗时命宋敏求制定国家祭祀的《祈禳》四十卷,内分《祀赛式》《斋醮式》《金箓仪》,主要由道教斋醮科仪构成。宋朝皇帝热衷于为皇室的金箓斋撰写词文,《正统道藏》收录张商英奉敕编《金箓斋三洞赞咏仪》三卷,收录宋太宗、宋真宗、宋徽宗撰写的步虚词、白鹤赞、太清乐等道词一百六十首。《正统道藏》还收录《宋真宗御制玉京集》六卷,宋真宗为斋醮撰写的斋词共一百五十七道。宋徽宗编撰的《玉音法事》是斋醮音乐经韵集,是国家斋醮法坛行用的道乐经本。

宋代道教发展体现在道门科仪经书编撰的繁荣,宋代道教科仪宗师辈出,斋醮科仪经书的编撰亦最有成就。南宋留用光、蒋叔舆《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宁全真、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金允中《上清灵宝大法》,路时中《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宁全真、林灵真《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吕太古《道门定制》、吕元素《道门通教必用集》等,都可视为道门宗师积极编撰科仪经典,以回应宋王朝对斋醮科仪的重视。综上所述,通过赵氏皇室祖黄帝为中心的讨论,我们认为宋代道教发展确与国家政治密切相关,宋代道教已发展为典型的国家宗教,承担着为国家社稷祈福的宗教职能。

 

[1]任继愈主编《中国道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464页。

[2]卿希泰主编《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2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26页。

[3]陈寅恪:《明季滇黔佛教史·序》,载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科学出版社,1959年,第6页。

[4]汪圣铎:《宋代政教关系研究》,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39-41页。

[5](元)脱脱等:《宋史》第8册,中华书局,1985年,第2541-2542页。

[6]《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7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15-116页。

[7](元)脱脱等:《宋史》卷八“真宗本纪三”,第1册第159页。

[8]《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4册,第370页。

[9](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7册,第1980页,中华书局,1979年。

[10](宋)王应麟:《玉海》卷三十二“圣文”,《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3册,第759页。

[11]王明编《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第161页。

[12](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四“礼志七”,第8册第2539页。

[13]《道藏》第24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721页。

[14](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2册,第421页。《混元圣纪》《犹龙传》《龙角山记》等道经亦有记载。

[15](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41册,第332页。

[16](清)胡聘之:《山右石刻丛编》卷十五“汾州平遥县清虚观记”,《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年,史部第907册,第360页。

[17](宋)李攸:《宋朝事实》卷七“道释”,《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08册,第89页。

[18](宋)王明清:《挥麈前录》卷一:“至大中祥符中,建景灵宫天兴殿,以奉圣祖。其后真宗之奉真,仁宗之孝严,英宗之英德,皆在其侧也。”《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38册,第365页。

[19]《文渊阁四库全书》第608册,第86页。

[20](宋)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下册第41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1]《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一百二十七“徽宗皇帝·道学”,(宋)杨仲良撰,李之亮校点《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第4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2139页。

[22](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6册,第1801页。

[23]《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86册,第480页。

[24]同上,第848页。

[25]《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87册,第174页。

[26]《文渊阁四库全书》第485册,第232页。

[27](宋)赵升:《朝野类要》卷一“诸节”条,《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4册,第109页。

[28]《道藏》第19册,第584页。

[29](宋)吴自牧:《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35页。

[30]《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54册,第108109页,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31](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四“礼志七”,《宋史》第8册,第2539页。

[32]同上,第2542-2543页。

[33](元)脱脱等:《宋史》卷一百四“礼志七”,《宋史》第8册,第2540-2541页。

[34](宋)夏竦:《文庄集》卷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87册,第281页。

[35](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六,《道藏》第31册,第676页。

[36]《道藏》第31册,第676页。

[37]《道藏》第5册,第805页。

[38](元)脱脱等:《宋史》第10册,第3312页。

[39]《宋真宗御制玉京集》卷四,《道藏》第5册,第809页。

[40]《道藏》第31册,第715页。

[41]《道藏》第9册,第464页。

[42](宋)苏颂:《苏魏公文集》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92册,第326页。

[43](宋)欧阳修:《文忠集》卷八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2册,第691页。

[44](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第6册,第1801页。

[45](明)章潢:《图书编》卷九十五“郊祀总论”:“乃天圣以来先举南郊礼,而后告景灵宫,谓之宫谢。”《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72册,第51页。

[46]《道藏》第30册,第756页。

[47]《道藏》第3册,第793页。

[48]《道藏》第9册,第464页。

[49]《道藏》第30册,第731页。

[50]《道藏》第15册,第901页。

[51]《道藏》第18册,第27页。

[52]《道藏》第22册,第674页。

[53](宋)王应麟:《玉海》卷三十二“圣文”载大中祥符“八年十月乙巳,制《先天纪序》”。《文渊阁四库全书》第943册,第759页。

[54]《道藏》第22册,第1页。

[55]《道藏》第18册,第27页。

[56]《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058册,第489页。

[57]《道藏》第15册,第213页。

[58](宋)苏轼:《东坡全集》卷八十六“上清储祥宫碑”,《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108册,第383页。

[59]《道藏》第28册,第36页。

[60]《道藏》第30册,第738页。

[61]《道藏》第31册,第617页。

[62]《道藏》第9册,第473页。

[63]《道藏》第7册,第429页。

[64]《道藏》第31册,第570页。

[65](梁)陶弘景《洞玄灵宝真灵位业图》载:“自然之神。东方灵威仰。南方赤嫖弩。西方曜魄宝。北方隐侯局。中央含枢纽。此太清五帝,自然之神。”《道藏》第3册,第277页。

[66](宋)王契真:《上清灵宝大法》卷十,《道藏》第30册,第731页。

[67]《道藏》第31册,第707页。

[68]同上,第262页。

[69]同上,第676-677页。

[70]《道藏》第21册,第1页。

[71]《道藏》第21册,第7页。

[72]《道藏》第2册,第746页。

[73]同上,第748页。

[74][75]同上,第754页。

[76]同上,750页。

[77](明)王世贞:《弇州续稿》卷一百五十七《文部·道经书后》之“赵吴兴书阴符经后”,《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84册,第273页。

[78](元)脱脱等:《宋史》第15册,第5179页。

[79](明)宋濂等:《元史》第2册,第372页,中华书局,1976年。

[80]同上,第396页。

[81]《文渊阁四库全书》第7册,第220页。

[82](宋)杨仲良撰,李之亮校点《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第4册,第2129页。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23年第1期,该编辑部已授权转载)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