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7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举办2020年第十二期世界宗教研究所工作坊,本次工作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主任周广荣研究员做了一场题为“普庵咒源流述略”的讲座。
普庵咒,或称《释谈章》,相传由南宋初年普庵禅师创制,因其内容与结构仿自讲述梵文字母及其拼合法的《悉昙章》(Siddhirastu),故名之为“悉昙章”或“释谈章”。本次讲座,周广荣主要从普庵咒的渊源、创制与传播展开,即把普庵咒分别置于中印佛教语文学的大背景下,讨论其渊源;在近世以儒释道三教融合、秘密佛教的泛宗派化与民间化视域中,探讨其创制或发端;在元明清多民族融与汉藏两系佛教交汇的背景下,揭示其传播与影响力。
周广荣指出,普庵咒在入明以后的中国乃至东亚的佛教科仪、民间信仰、汉语音韵学、琴曲谱辞等领域有过曲折、幽微的演变与影响,是“佛教中国化”的典型案例。对普庵咒的研究与梳理,具有多个方面的价值与意义。普庵咒是唯一由中国僧人创制的咒语,从它在不同阶层的信仰生活与文化空间的广泛流布与丰富形态,可以看到它充盈的生命力,更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包容性与创造力。普庵咒的传播与演变,始终与元明清三个王朝的宗教政策息息相关。元王朝对藏传佛教的崇信,明王朝对瑜伽教的倡导与规范,以及清王朝对佛教与音声佛事的重视,除了封建帝王的个人喜好,还有切实的政治考虑,引导宗教与大一统多民族封建王朝相适应,始终是元明清三朝政教关系的出发点。
精彩的报告引起了听众的极大兴趣,学者们踊跃参与讨论并给予高度评价。
(供稿:世界宗教研究所科研处)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