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博鳌亚洲论坛宗教分论坛:共臻人类文明互鉴新境界   2023年4月6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3月31日,以“万物并育 大道同行——共臻人类文明互鉴新境界”为主题的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在海南博鳌举行。

 

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于3月28日至31日举行,其中3月31日举办的“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邀请东西方4位宗教界代表和合论道、互鉴文明、凝聚智慧,共话人类社会共同价值、共臻人类文明互鉴新境界。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海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印顺,德国道教协会会长、德国第一道观“遇真观”创立人刘诚勇,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宗教和平组织(“拉美宗和”)秘书长埃利亚斯·什奇特诺奇,蒙古国乌兰巴托善妙寺方丈乃尔贵·赛布彦,围绕分论坛主题“万物并育 大道同行——共臻人类文明互鉴新境界”开展深度对话。与会嘉宾畅谈对文明及宗教交流互鉴的认识和理解,结合自身经历,深入交流与其他文明接触中的体会和感悟,共同展望不同宗教交流互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力量的美好愿景。

 

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为不确定世界的发展传递了怎样的信息?印顺法师的答案是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德国道教协会会长刘诚勇给出一个非常中国式的答案:和谐共生。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宗教和平组织(“拉美宗和”)秘书长埃利亚斯·什奇特诺奇说,各大宗教之间只有和平对话、融合包容,才能为世界带来积极正面的和平。蒙古国乃尔贵·赛布彦方丈回顾佛教在蒙古国的传播,说明包容开放不仅促进了宗教的发展,也推动了世界文明的繁荣。

 

嘉宾一致认为,文明的繁荣、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开放包容,离不开文明交流、互学互鉴。中华文化“和而不同”“万物并育”的思想,是对其他文明真正平等和谦虚的态度,展示了中华文化的自信,彰显中国开放的胸襟,表明中国对世界的担当与责任。

 

3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宗教和合与文明互鉴”分论坛举办媒体见面会,印顺法师在回应媒体提问时说,博鳌论坛是一个以经济为主题的平台,为什么要设置一个看起来与经济毫不相关的宗教分论坛?因为经济发展、文化先行,民心相通是桥梁,宗教文化可以发挥独特作用,助建各国人民的心灵桥梁。

 

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再次发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也是在这一年,博鳌亚洲论坛首开宗教文明对话分论坛。8年间,宗教文明对话分论坛不仅促成中国佛教内部汉传、南传、藏传三大体系的高僧大德展开对话,也推动与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等不同宗教代表间沟通交流,以和合圆融的精神,汇聚起不同种族与不同文明间的融通互鉴,共同为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发展、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贡献智慧力量。

 

此外,印顺法师从2008年倡导“南海佛教文化圈”概念以来,已经连续举办7届南海佛教深圳圆桌会,吸引18个国家和地区的宗教界与政界学界代表的对话交流,打造泛南海地区文明交流互鉴的新高地。

 

本次宗教分论坛由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主办,海南省宗教事务局、海南省佛教协会承办。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陈瑞峰应邀出席,并会见参加论坛的各国宗教界嘉宾。

 

(供图:南海佛学院新媒体

(来源:2023年4月4日《中国民族报》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