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若把佛教的传入视为“中外文化的首次大规模、深层次的交流互鉴”,且把佛教看作“外来宗教中国化的典型”,回溯其历程的开端,考察其先驱的创举,揭示“佛教中国化”的根由,无论就“重读中国佛教史”还是对“续写中国宗教史”,皆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重读东晋高僧道安(312—385)的“五失本”与“三不易”学说可以发现,早在“佛教中国化”之初,前者就从词语、语法、文体等方面,探索了“经典翻译的本土化、民族化”;而后者则开示了“经典解释的难题、哲理与境界”,堪称对世界宗教经典翻译史与解释学的方法论贡献。据此可以得出结论:道安的诸多弘法贡献首屈一指“佛经翻译与解释的中国化”,此乃“佛教中国化的基石或根基”;而道安在经典翻译与解释理论上的杰出贡献,尤数“三不易的首要义理”——“经典解释的时代性原则”最值得浓彩重笔;因其既可令人深思世界宗教史的思想根源,又能令人顿悟“续写中国宗教史”的智慧灵感。
关键词:经典解释;道安;比较研究;宗教中国化;续写中国宗教史
作者:张志刚,男,山东青岛人,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外国哲学研究所教授。
期刊:《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1月第56卷第1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宗教中国化’的基础理论建构”(项目编号:18DA23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国家、文明与世界宗教”。
附件:经典解释与宗教中国化——道安的佛经翻译与解释理论的学术启迪.pdf
(编辑:许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