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民俗研究》2020年目录

来源:2021年1月21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20-09-27

《民俗研究》2020年第6期目录 

  

学术前沿 

礼俗传统与中国社会建构笔谈/刘铁梁|黄永林|徐新建|吕微||刘晓春||施爱东|刘志伟|刘德增|杨正文|宋俊华 

深描中国本土信仰仪轨传统的文化底蕴”/张志 

当代民俗学学科危机的本质是什么——兼谈实践民俗学的知识生产问题/李向振 

日常实践的分化与回归:生活文化嬗变的机理分析/黄剑 

  

民俗学史 

抗日战争时期自觉图存的民俗学术实践——以重庆中国民俗学会为中心的讨论/王丹|张瑜 

黄石与民俗社会学/吴丽平 

人国问俗:张德彝对西方民俗的心态、体验与认识/杨华 

柳田国男的民俗艺术研究——以《民俗艺术》杂志与民俗艺术丛书为中心/李常清 

  

民俗史 

钟馗信仰在日本的传播、形变与实践/于飞 

琉球王府的时间想象:以祭祀仪式择日为例/徐仕佳 

开运招福大黑天:日本大黑天财神信仰的传播与发展/毕雪飞 

16世纪末朝鲜人对外交往中的风俗辩难研究——以《大明一统志》为对象/解祥伟 

山神信仰:韩国佛教寺院中的异域空间/李海涛 

  

(编辑:许津然) 

 

《民俗研究》2020年第5期目录

 

非遗论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史考释——基于从马拉喀什会议到《“代表作”计划》的演进线索/朱刚

医疗技术的改进与民俗传统的延续:江苏省沛县立春“戴春鸡”习俗研究/孟令法

“族群界别”到“传统风俗”:沧源勐角乡泼水节节日秩序的涵义演变/邵媛媛|彭虹

 

民俗史

“怀土”与“变俗”:北魏太和年间关于迁都问题的大讨论/崔明德|佟宝锁

清代冕宁的村庙组织、村治实践与村落内生秩序/龙圣

建构城市生活方式:上海近代文明化及其动因/徐赣丽

从动还是能动,跟着还是领着?——20世纪初中国女性服饰变革与社会变革/张雪飞|杨小明

“新礼”与旧俗的对峙:民国时期废历运动宣传策略的误区及其阐释/刘爱华

 

民间文学

美感何以得自由:歌谣的纯粹鉴赏判断/户晓辉

水利工程与神话建构:浙江宁绍地区“梅梁”传说的生成与演化/耿金

匮乏与获取:龙王结亲传说的社会隐喻/郭俊红

 

武术民俗研究

武术人类学研究的若干思考/戴国斌

“因生而武”到“向武而生”——鲁西南郓城县尚武风俗考察/宋晓军|李黎

“自治”与“礼治”:近现代冀南乡村社会中的梅花拳/李海云

 

(编辑:许津然)

 

 

《民俗研究》2020年第4期目录

 

学术前沿

民俗与生活世界的意义构造——论民俗学研究的理论向度/周福岩

杰克·齐普斯的创造性讲述实践观/孙正国|雷娜

沃尔特·迪士尼的文明化使命:从革新到复兴/[]杰克·齐普斯 著|方云 译|张举文 校

         

民俗学史       

民俗学与历史学的对话——日本神奈川大学“综合资料学”的探索/王京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民间文学类课程设置探析/王璟|李宗刚

屯堡文化研究四十年:流变轨辙与演进创新/刘洋|肖远平

         

民俗观察       

童宾何以封神——基于景德镇风火仙师传说个案的方法论反思/胡蓉

文化转向与叙事嬗变:日照农民画的迁衍与再生产/林德山

礼仪中的图像——鲁西南《单钱灶》及其礼俗实践/韩明

仪式专家与传统的发明:云南省武定县龙潭村祭山神的个案研究/陈婷婷

         

女性民俗研究       

眼光向下的性别回应:中国现代早期民俗学研究中的歌谣与妇女/王均霞

游观入道:作为自我修行的女性朝山——以明清碧霞元君信仰为例/鞠熙

“女子”与“君子”:从女教理论看儒家思想的传播及礼俗之互动——以“女四书”为中心/曲宁宁

聊城木版年画生产传承中的女性角色研究/张兆林

 

(编辑:许津然)

 

《民俗研究》2020年第3期目录

 

学术前沿

世界社会的民俗协商:民俗学理论与方法的新生命/高丙中

民俗资料学的建立与意义/王霄冰

民俗学艺术论题的转向——从民间艺术到支撑人之“生”的艺术(vernacular艺术)/ []菅丰 著|雷婷 译

 

非遗论坛

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时间性和空间性研究/李晓松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体与保护主体之解析/韩成艳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体的“关系”研究——基于民间习武共同体的“关系”建构及维系机制研究/吕韶钧|李向阳|彭芳

 

民俗史

汉代的民间宴饮与乡里社会/薛小林

南宋进书仪探析——以圣政为例/他维宏

明代山西晋藩政治权势演变与地方宗教网络的发展/吕双

增福财神的信仰历史与当下现状/黄景春

“断裂”的褫夺与原发时境的开启——现象学视域中“长命锁”的时间经验探析/傅松雪

 

田野报告

原始农耕信仰与祖先英雄崇拜的现代展演——湖南新晃侗族傩戏“咚咚推”调查/李琳|金媛|李园园

祭祀仪式“反结构”的“不完整倒置性”——基于上果村壮族“祭太阳”仪式的讨论/周灵颖|林继富

主客之间:乡村地区外来常住者的群体特性与日常交往研究——以鲁中中郝峪村为例/李西香

被忽视的文化:当代中国儿童福利院中的民俗观念与实践/钱霖亮

礼俗化:新乡贤的组织方式及其文化逻辑/张兴宇

 

(编辑:许津然)

 

《民俗研究》2020年第2期目录

 

学术前沿

从走向民间的田野到走在民间的实地:意识形态范式的转换/[]张举文

感受、入户与个体故事:对民俗学田野伦理的思考/刁统菊

个人生活史:一种民俗学研究路径的讨论与分析/王加华

 

民俗文献研究

簿上的宗族,礼下的过法:基于华北丧礼簿的微观分析/赵丙祥

诉讼实践中的意义之网与关系之网:社会关系网络视角下的清末民初龙泉司法案例/杜正贞

清末民初闽东乡民的人情往来及其人际网络——以永泰漈头林家为例/岳沁之

社会关系与日常经济网络的形成——以胡廷卿家庭收支账簿为中心/董乾坤

 

非遗论坛

遗产人类学视域中的非物质文化/潘宝

“非遗后时代”传统民俗的生存语境与整合传播——基于泰山东岳庙会的考察/牛光夏

非遗保护运动与民俗传统的互动同构——以杨家埠灶王年画为个案/徐磊|荣树云

 

民俗史

战国士人参政风尚与《穆天子传》的创作性质解读——兼与史官作、巫觋作诸说商榷/苗江磊

《世本》楚帝系逆溯之风的出土战国文献印证/原昊

“奈河”考论/刘冰莉|武俊辉|赵睿才

明代泰山“山轿示禁碑”考释/周郢

 

(编辑:许津然)

 

《民俗研究》2020年第1期目录

 

非遗论坛

社区驱动的非遗开发与乡村振兴:一个北京近郊城市化乡村的发展之路/杨利慧

实践困境、国际经验与新文化保守主义的行动哲学——关于乡村振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康丽

21世纪前20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理念、实践与经验/安学斌

政策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地方发展/[]爱川纪子 著|唐璐璐 译

 

民俗史

民间的“正统”:明清时期姜太公风物传说的时空结构/任雅萱

“地方”与“国家”文化权力的博弈——明代以降云南腾冲地区汉景帝神祠考论/张柏惠

贩夫走卒与神异高士:明清时期磨镜人诸形象研究/吴琼

浙江遂昌宗祠祭祀“旁亲”“庶母”现象探析/杨园章

 

民间文学

清华简《厚父》所见夏代传说/杨栋

丁景唐与民歌社/戴建国

文本与理论:民间文艺学的双重建构(1949-1966)——以《民间文学参考资料》为中心的考察/毛巧晖

术语互译:ballad的汉译与歌谣运动研究/崔若男

西方世界的中国“歌谣运动”/张志娟

 

田野报告

殡葬改革:土地、木材和金钱浪费及其讨论/陈华文

授权式协商:传统乡村矛盾纠纷的治理逻辑及当代价值——以鄂西余家桥村“说公”为例/李华胤

家堂:平面的祠堂——以山东昌邑南玉皇庙村为例/王爱侠|李平

本真性的困惑:汶川地震后北川羌族的文化展演和身份焦虑/邱月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