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民俗研究》2024年目录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24-02-22

《民俗研究》2024年第1期目录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的内涵及共同体意识的再建构/方李莉 毛薇娜

滇黔桂交界地区各民族的地方礼俗传统与区域社会整合/徐祖祥 罗张悦

清代云南盐业社会的儒学传播/李陶红

 

礼俗社会研究

孙末楠的民俗学说对“礼俗互动”研究的理论启示/郑土有 谢思岚

遵“古”而行与以俗——论西汉中期郊祀改革中“古制”的文化实质/张伟

“五四”后地方社会的“新文化”与旧民俗——以吴江双杨会为考察中心/杨华 陈祖根

 

田野报告

生态敏感性食物与地方日常生活维系——深圳阳台山麓客家食的例子/刘晓春 贺翊昕

天狗病痛、治疗与敬神——陇中农村的治疗仪式与天神信仰/王涛

群体错位、文化失调与农村男性婚配困难问题分析——以凼村为例/刘燕舞

“永不落幕”的线上剧场郓城花鼓戏的网络直播与互动仪式/王生

 

民俗史

从麻姑到岳姑昆嵛山仙道女神的历史嬗变/吴欣 贾维军

四女传说——明清卫运河区域文化变迁的个案研究/韩朝建 吕晓

霞浦摩尼教灯仪与波斯宗教在华之递嬗/杨富学 

澳门福德祠等土地社稷神坛与海上丝绸之路研究/谭世宝 谭学超

 

 

《民俗研究》2024年第2期目录

 

礼俗社会研究

礼为俗用:功能导向下“礼仪文体”的流变/邵凤丽

明初洪武礼制改革的内在动力及实践策略探析/李向振

公私观念视角下一座乡村祠堂的诞生——基于对鲁中地区大窎桥村的个案考察/周连华

文化治理视野下的宗族复兴:甘肃连城铁氏谱庙重修中“历史”叙事的构建、拼装与诠释/赵亚川

 

民俗学史

饶宗颐的礼俗研究及其思想探析/胡孝忠 李泰衡

中国早期地理书写与地域观的域外接受——法国汉学《山海经》阐释考/卢梦雅 荀朋星

禄是遒和卢国祥对中国婚丧、岁时风俗书写比较研究/王海涛 夏瑞芳

 

民俗史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夏小正》岁首星象考/刘宗迪 宋亚

宋代端午服饰文化意蕴解读/廖明君 郭艳平

技术情境中的国家礼制与地方神明崇拜/张佩国 黄小莉

俎豆同光:清代乡贤入祀中的文化认同管窥——以贵州古州厅为例/杨蕤 车昌洋

 

图像民俗

汉代操蛇神人图像研究/练春海 武灵

山西元明寺庙壁画图像叙事的农本意识——以新绛东岳稷益庙和洪洞广胜寺水神庙为中心/段友文 段彤彤

明代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考辨/付永强 谭帆

 

 

《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目录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民族地区的文化符号、集体记忆与文化协同——从北川大禹信仰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凝结/宣朝庆 高绮悦

夷夏互根:明清以降清水江下游地区“天地君亲师”相关信仰习俗考察/李生柱

盟亲祖先:国家血脉与民间血脉之结合——以韩江上游合姓祠堂的亲属实践为个案/杨宇菲

 

学术前沿

反对民间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理由/施爱东

创立口头传统研究中国学派的新范式:以交流诗学为例/朱刚

“俗人所欲”的实践民俗学推论/户晓辉

 

有温度的田野

“有温度的田野”二人谈/张士闪 [日]菅丰 陆薇薇 译 陈杭勋 整理

日本民俗类艺术论的研究史——基于vernacular艺术视野下的回顾与展望/[日]菅丰Sugar Yutaka)著 邬梦茜 译 陆杭勋 校

Vernacular与日本民俗学——叙述当代学术史的尝试/[日]岛村恭则Shimamura Takanori)著 周丹 译

 

民俗观察

广州泮塘五约端午龙舟习俗传承的微观社会史考察——都市化背景下传统节日研究的一个尝试/彭伟文

异质化社会中如何“文明以止”——北京大西山的龙王之灵与陌生人社区/鞠熙 刘嘉雪

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祝鹏程

珠江三角洲乡村社坛及其存续——基于对顺德逢简村社坛的分析/吴重庆 尹苗

 

 

《民俗研究》2024年第4期目录

 

学术争鸣

礼俗互动”概念的学术价值及献疑/潘斌

也谈“礼俗互动”及相关问题/邓声国

文本还是实践?——对《“礼俗互动”概念的学术价值及献疑》的回应/彭牧

反思“礼俗互动”概念的生成及其研究实践/龙圣

 

民间文学学科建设专题

日常生活中的表演文艺——重建民间文学学科版图中的说唱与戏曲/陈泳超

资料之学与方法之学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知识生产理路及检视/漆凌云

口头诗学的本土化中国民间文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实践/冯文开

社会动员及文化建设中文艺和学术的整合——1949-1966年民间文学的建设与重构/毛巧晖

 

民俗史

“乡饮酒礼”与早期新年节日的仪俗形态/张童洋

丧中行冠与因丧而冠朝鲜时期的《家礼》实践及其特征/陈媛

 

民俗观察

唐诗记忆的城市衍生济宁杜甫景观生成与文学书写变迁/孙微 耿建龙

仪式、文本与叙事鲁迅小说《祝福》的民俗书写与再造/周荃 韩雷

民族还是迷信?——民国时期《火烧红莲寺》的民俗话语之争/刘磊

 

 

《民俗研究》2024年第5期目录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充分发挥文物和文化遗产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作用/王延中 王琦

礼俗互动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熊威

 

非遗教育研究

非遗如何成为学科非遗学科建设的破与立/萧放

高校非遗教育的内在逻辑与模式选择/宋俊华

非遗教育的实践创新与理论认识/韩成艳 高丙中

文旅融合背景下非遗研学旅行的育人实践探索/徐金龙

身体实践武术类非遗校园传承的路径研究/林松柏

 

民间文学

民间故事的情节链三个隐喻/王尧

“锁龙井”传说的古今演变——兼谈“当代传说”的生产传播机制/周巍

个体生活的变迁贵州紫云山歌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陈正府 王倩

解开“乱麻团”对大型民间故事语料库表征的网络分析/[美]詹姆斯·阿贝洛(James Abello)等著 李扬、谢亚文 译

 

礼俗社会研究

礼治传统与中国古代象征性政治运作/王加华

中国古代农耕图中的老者形象与礼俗观念表达/解树明

丧葬礼俗中农耕元素的多元呈现——以敦煌魏晋十六国墓葬为中心/王方晗

 

 

《民俗研究》2024年第6期目录

 

非遗论坛

人民的非遗 人民共享——从非遗的人民性看中国非遗保护20年的经验与成就/王晨阳

非遗传承主体和保护主体的责任与协同/黄永林

中国非遗研究20年:成就、焦点、贡献与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术精粹”丛书为主要案例/杨利慧 丁红美

 

民俗学史

“民俗”的体系化与“民俗学”的体系化——对中国民俗学教科书的结构分析/周星

民俗学的当代性问题:以韩国民俗学发展为例的思考/高丙中

世界性知识体系与日本民俗学——摆脱知识殖民的全球史/[日]菅丰 著 陆薇薇 译

 

民间文学

明清时期的崖山祠祀与捐粟勤王故事建构/吴滔 张婉莹

祖先来历的真实与建构:鲁东南地区东海移民传说的解读/马星宇

“特地背着家乡人生产”:“特产反差叙事”的生成与极化/朱家钰

19世纪以降英美民间文学的发展及转型研究/甘露

 

民俗观察

乡村文化建设背景下民俗机制的惯性与能动性/罗瑛

社区数字故事实践与文化遗产的意义建设/吉国秀 郭晓宇

淄博烧烤何以火爆:基于多元主体互动视角的分析/吕宁

贺号:乡村仪式实践与国家礼治精神/李海云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