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民俗研究》2025年目录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25-09-29

《民俗研究》2025年第1期目录

 

学术前沿

活历史:一种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论探析/方李莉 刘侗勋

人类艺术表达的心灵史——基于认知人类学而有的差异性与共同性理解的新观察/赵旭东

平台时代与中国人的美好生活——基于数字基础设施的观察/周大鸣

文化空间与时间中的声望生产/罗易扉

日常生活中的民俗与自我认同/俞炎燊 黄剑

 

非遗论坛

从专家主导到社区参与:美国公共民俗学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形成/彭牧

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制度改进设计的学理叙事——基于个人、群体与社区的观察/孔庆夫 金姚

“民族形式”的非遗创作实践——以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为例/王臻真

秘鲁活态遗产概念的历史演进与内涵意义/张青仁 王越

 

民俗史

“藏钩”民俗流变及其文化意义/赵玉平

两汉“诸子”风俗思想探赜/秦铁柱

六朝道教冥界观念与民间信仰的关系——以“罗酆山鬼宫”与“泰山治鬼”为中心/刘晨

环境与观念:中古前期临平湖的谶纬现象及政治寓意/敬淼春 胡火金

清代宫廷的龙神信仰与旱灾祈禳/朱家英

 

 

《民俗研究》2025年第2目录

 

中国式现代化与民俗传承

古典儒家生活方式与新型东方伦理型生活方式打造/王学典

大地飞歌: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邱跃强 王杰

 

民俗学史

“社会学的民俗学”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乡村妇女研究/王均霞

“非地方”:道路人类学研究的另一种理论路径与可能/彭秀祝 吴家鹏

传统手工艺如何重构现代生活——以日本民艺复兴为例/徐赣丽 朱俊波

 

民俗史

崔寔《四民月令》的风俗观及其治世愿景/聂济冬

想象的旅行:《穆天子传》所记穆王行程析论/罗瑞霞

汉唐天马、清之寻常:西域天马由名入实的历史进程/李高峰

清代建昌马的演变及其影响/龙圣

清末民国云南孟连春节“拜大印”习俗的制度来源与民间接纳/张诗尧

 

农业文化遗产

近代内蒙古地区畜粪利用及其变革/张博

生物-社会协同机制与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以仙居杨梅遗产实践为例/卢成仁

从动态保护到照料:农业文化遗产研究的另一种思路/黄剑波 孙攀搁

 

 

《民俗研究》2025年第3目录

 

春节研究专题

中国人的特色节日体系及其社会文化功能/刘魁立

循环中的更新:春节的文化意义/安德明

中国年节过渡礼仪的文化建构——兼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时间意涵/高丙中 杨靖文

论春节对优质教育的贡献——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的探讨/王晨阳

人类非遗视野下春节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萧放 叶玮琪

 

学术前沿

中国的日常生活研究为什么需要实践民俗学的先验反思/户晓辉

原乡:文艺实践、城乡关系与民族共同体/吴琪 岳永逸

 

非遗论坛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伦理向度/安学斌 张瑜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视域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传承/谭志满 罗淋丹

协商与认同:公众参与视角下文化遗产的价值实现机制/王爱

中间人与民俗协商:城乡文化融合发展的媒介与机制——以吴桥社火“非遗化”实践为例/张兴宇

 

民俗史

断裂的话语:先秦天文知识考古与发掘/井长海

信仰、观念与记忆:济阳三官庙汉墓鸟图像的三重向度/吕文明 李鸿森

清代苗图人物图式来源考——兼论“图像证俗”的限度问题/蒙锦贤

为何是枣强:论明代卫所、山东宗族建构与枣强移民传说的关系/赵世瑜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