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在线台湾讯 人为何而活?应如何生活?又如何才活出应活出的生命?台湾大学生命教育研发育成中心2012年2月4日于福山寺举办- 2011第五期高中教师在职进修生命教育类课程教学,期中工作坊有来自全台湾94位高中教师,由福山寺监院妙原法师带领大众朝山、过堂、跑香等佛教礼仪,以及宗教的生活体验。并透过“宗教相遇与对话”小组讨论,法师、神父、牧师与高中教师激发出生命的火花。
“宗教相遇与对话”-综合座谈,由台湾大学生命教育研发育成中心主任孙效智主持,邀请佛光山丛林学院女众院长永固法师、天主教神父饶志成、基督教牧师刘清虔,就小组的分享、归纳、报告,以及对于宗教的疑惑,学员纷纷提出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与谈人依据宗教的体验,剖析宗教的意涵,透过脑力激荡,宗教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络。
永固法师为大众说明朝山的意义,对于宗教信仰不同者,也可以当个随喜者、观礼者。新春朝山,在新的一年发愿,来确立一个目标、祝福家人、感谢家人,以朝山降服贡高我慢。孙效智表示,一年半前,他曾经在惠中寺参加过朝山活动,一个牧师朝山会不会有冲突。并以《圣经》120、134篇为例,在基督信仰里头也有朝山,朝耶和华的山。
座谈针对的内容有:一、参与不同宗教礼仪之分享。二、对宗教一些核心问题的的看法分享。基督教的信望爱VS佛光人的工作信条?悲智双运的基督教意义?佛教意义?面对这些许许多多宗教的意涵,教师们纷纷将自己宗教的亲身体验,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且确切认为对不同的宗教信仰者,更应该给予尊重与包容的态度。
神在哪里?佛在何处?要如何肯定?为何相信有神佛?神父饶志成提出《钟表论》在时间每秒的推动中,肯定神的存在。从“灵修六原则”在每一个人的身上,看见神!看见佛!看见人!
从事宗教活动的人是否看到神迹?永固法师表示,“当时我出家,我并没有看到什么奇迹,但我看见一本《释迦牟尼佛传》,从这本书认识这个人,佛教是宗教师,没有显示奇迹,不是崇拜对象,而是看到真理的美,就读佛学院才彻底认识佛陀大导师,我想把美丽的真理化为因缘。出家的理由,就是为了终身学习智慧,见到佛法的智慧。
牧师刘清虔则表示,一般人喜欢以“眼见为凭”,当眼睛看到工具箱,却看不见制作工具箱的人。他以“人生无常,唯爱永恒”来强调神等于爱,佛等于慈悲。(文:陈璇宇)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