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甘肃玉门市区约70公里处的黑石山崖上,有一座被称为莫高窟姊妹窟的昌马石窟,坐落在离地面约25米的山壁最中央。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了对仅存的4座洞窟进行保护,当地实施了“封闭保护”,对外“谢绝参观”,这里也被封藏“深闺”,鲜有人问津。
昌马石窟原有石窟共计24座,分为上窖石窟和下窖石窟。1932年昌马盆地发生7.7级强烈地震,昌马上窖石窟的12座洞窟全部被震塌,石窟中的壁画、彩塑等各种文物被全部损毁。昌马下窟石窟的大多数洞窟被这次大地震损毁,如今只有4座洞窟幸存。
记者近日探访了昌马石窟。甘肃省玉门市文体局副局长五东民告诉记者,昌马石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从洞窟开凿形成上看,与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及新疆的石窟寺有很多相似之处。
五东民说,昌马石窟的壁画和雕塑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渗透了较为浓厚的佛教思想。其艺术手法,与敦煌及新疆等古丝绸之路的石窟艺术手法极为相似。
据了解,作为敦煌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昌马石窟是莫高窟和榆林窟的姊妹窟。近期,敦煌研究院在对昌马石窟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幅北魏壁画,按照此前昌马石窟开凿于五代宋初的历史记载,此次发现将昌马石窟历史提前了数百年。
五东民介绍,上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相继投入资金对昌马石窟进行了“封闭保护”。对石窟岩体进行加固,将山下的十亩耕地都征回进行平整,将沙石小道修成了柏油路,并在路旁刻了些石碑。同时,还雇佣石窟周边农户对石窟进行日夜看护。
“石窟内壁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人为破坏,乱刻乱画。甚至有人在石窟内居住,烟熏火燎。加之岩体渗水,引起的壁画剥落等病害。目前很多条件不具备,只能继续进行‘封闭保护’。”五东民说,几十年来,当地很多人鲜有机会进去看看,甚至当地文物保护的管理者都很少有机会进去。
谈及下一步“对外开放”的可能性,五东民表示,将继续对昌马石窟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待安防工程建设后才能考虑接待游客。(文:冯志军)
(来源:中新社)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