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梅克人至今还信奉藏传佛教,讲卫拉特蒙古语。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图片来源:北京老莫)
卡尔梅克人,原是突厥语对大漠之西蒙古土尔扈特部的称呼。我区(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学者苏和认为,土尔扈特本是统一的蒙古族卫拉特四部(和硕特、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之一。
一百多年的政权
卡尔梅克人至今还信奉藏传佛教,讲卫拉特蒙古语。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图片来源:北京老莫)
据苏和介绍,明朝末年,该部族大部分离开原在塔尔巴哈台(今中国新疆境内)的游牧故土向西迁徙。当时,准噶尔部强盛,土尔扈特部不服准噶尔部的统治,为寻求新的生存环境,于1616年在首领和鄂尔勒克带领下,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当时尚未被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里开拓建置,劳动生息,创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汗庭,完善了各项典章制度,维持了长达100多年的政权。但土尔扈特部与克里米亚汗国、达赖喇嘛、中国皇帝都继续保持着联系。
他们来到这块新的领地之后,爱这里的山山水水和一草一木,用蒙古语称里海为“呼克廷格斯”,即蓝色的海湖,称伏尔加河为“额吉纳高勒”,即母亲河。到后来,沙皇俄国势力迅速扩张,不断欺凌土尔扈特人,激起了他们的反抗,为摆脱俄国的控制,1771年在渥巴锡汗的率领下,大部分土尔扈特人离开伏尔加河畔,东归中国故土。由于沿途遭遇俄军和哈萨克人拦截,死伤无数,最后剩几万人到达中国新疆境内。另约三分之一的土尔扈特人由于游牧于伏尔加河西岸,受到伏尔加河的阻拦和沙皇俄国的阻击,没有能够返回故土,这些未能东归的人留在伏尔加河下游地区继续受到沙俄的统治。留下的这部分人就繁衍发展成今日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卡尔梅克人。俄国十月革命后,1920年成立了卡尔梅克自治州,1935年成为自治共和国,1943年自治共和国建制被撤销,1957年重设自治州,1958年重新恢复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升格为俄罗斯联邦内的自治共和国。
卡尔梅克人至今还信奉藏传佛教,讲卫拉特蒙古语。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图片来源:北京老莫)
欧洲唯一的佛教国家
卡尔梅克人系卫拉特蒙古人的后裔,属蒙古人种西亚类型。使用卫拉特蒙古语,分土尔扈特和杜尔伯特两种方言,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十月革命前使用由1648 年班弟创造的托忒特蒙文(中国新疆卫拉特蒙古人使用的文字),现在使用斯拉夫字母拼写的蒙古文。目前多数人已改用俄罗斯语文。
卡尔梅克人在十月革命前大部分过着游牧生活,信奉藏传佛教。卡尔梅克共和国是欧洲唯一的佛教国家,在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卡尔梅克国土从前有140多万平方公里,现今只有7.6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30万,卡尔梅克人约占总人口的45%,在俄罗斯共有卡尔梅克人173996人(2002年统计),其中84%的卡尔梅克人居住在卡尔梅克共和国,还有部分人分布在阿斯特拉罕、伏尔加格勒、罗斯托夫和斯塔夫罗波尔等地。
卡尔梅克人至今还信奉藏传佛教,讲卫拉特蒙古语。卡尔梅克共和国首府埃利斯塔有很多佛像。(图片来源:北京老莫)
卡尔梅克人主要从事游牧或半游牧业,饲养绵羊、马、骆驼等,部分人从事渔业,从19世纪30年代起逐渐定居务农。现在,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产品、畜产品和鱼产品的加工工业。农业以生产小麦和饲料为主。
(原题:卡尔梅克人,流落海外的蒙古人;来源:内蒙古晨报;编辑:刘玉萍)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