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到北京“10·28”暴力恐怖袭击,从昆明“3·01”严重暴力恐怖事件到乌鲁木齐“5·22”严重暴力恐怖案件,频发的暴力恐怖事件刺激着社会敏感的神经。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既是全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更是亟待破解的难题。
5月22日,就在乌鲁木齐发生严重暴力恐怖案件当天,由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中国民族报社共同主办的“抵御宗教极端主义,维护民族团结”学术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行,民族宗教工作者、宗教界的知名人士、宗教学者、反恐专家等齐聚一堂,就有效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和蔓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发生在新疆的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
乌鲁木齐“5·22”严重暴力恐怖案件说明恐怖主义正在步步紧逼,我们没有退缩的余地,全国各族人民要站在一起把这场战争进行到底。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原副所长、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工作专家库特聘专家张新鹰说,“恐怖活动掀起的硝烟烈火在那里燃烧、弥漫,但它离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并不遥远。”
人们不仅要问,频发的暴力恐怖事件背后是什么?
为什么发生在“新疆”?为什么是“宗教极端主义”?
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副院长高占福认为,新疆信教群众多,伊斯兰教就是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已经融入到穆斯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新疆的伊斯兰教问题与民族问题紧密交织,难解难分,双向互动。而且新疆的问题国际性非常突出,南亚、西亚、中亚的宗教、民族问题都对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新疆存在宗教极端主义蔓延的内因和土壤。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民族宗教研究中心主任何希泉认为,新疆暴恐涉案人员有相当一部分都有“地下讲经班”的经历。“有一些人虔诚地信仰伊斯兰教,但他们又缺乏基本、正统的宗教知识,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伊斯兰教,什么是真正的穆斯林,所以他们容易被宗教极端主义的邪说欺骗和蛊惑。” 何希泉同时指出,当前在新疆发生的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恐怖主义是“三位一体”的,这三股势力最原始的驱动力是分裂主义,而宗教极端主义居中承接两头。
中央党校民族宗教理论教研室教授蒲长春也认为,新疆受境外势力的影响非常深,5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几个国家接壤,有多个跨界的民族。新疆的宗教问题从表象上来看是宗教极端,但其背后是非法宗教活动“地下讲经班”的问题。在这些“地下讲经班”有很多学员是青少年,女性也特别多,他们彻底被宗教极端主义思想洗脑。
为什么伊斯兰教中“吉哈德”思想会被恐怖暴力所借用?为什么今天世界上有很多的极端事件和暴力恐怖事件好像和伊斯兰教有关?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宇洁说,今天我们在新疆看到的,是在宗教上持极端主义的一些人,结合自己对伊斯兰教政治发展史的虚幻认识,号召建立一个“纯粹的”、“排他性”的伊斯兰国家。这往往会导致排他性、排外性的暴力恐怖活动。从过去一个世纪以来的历史我们会看到,这样的暴力事件也不仅发生在新疆穆斯林聚居的地方,从欧洲到非洲也都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事例。
宗教极端主义和人类文明发展背道而驰
张新鹰认为,不可否认,表现在“疆独”、“藏独”问题上的极端主义跟宗教有关联。从宗教发展的宏观历史来看,极端主义是不断在出现、不断被克服。作为分裂主义建立宗教政体思想武器的极端主义,从文化角度说,它和人类文明发展是背道而驰的。“我们应该揭露披着宗教外衣的极端主义的政治主张、开历史倒车的性质。” 张新鹰说。
《新华文摘》副总编王善超认为,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负面、消极的社会认同。“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负面、消极的宗教认同,它是一种宗教异化,是对既有的宗教信仰理论的严重背离;宗教极端主义是又一种负面、消极的民族文化认同,是一种错位的民族文化认同,它对民族团结是一种严重的挑战和破坏;宗教极端主义还是一种负面、消极的价值认同,是一种价值扭曲,是对人类既有价值认识的破坏,是对人类文明底线挑战。”王善超指出,现实中的宗教极端主义往往与民族分裂主义和暴力恐怖主义相伴而生,给社会安定带来破坏。
不过,王宇洁认为,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都不是人类社会的新现象,不管是极端主义还是恐怖主义,人类社会自古有之,而且从宗教来讲也是各教有之,各大宗教在不同的时期都曾经出现过一些极端主义的主张、思想、派别组织,这是非常值得关注的。她同时认为,伊斯兰教有非常丰富的反对极端主义的思想资源,它是坚持中道的。伊斯兰教历史上从来不是一个以极端保守为主要特征的宗教,这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
按宗教规律办事,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
高占福指出,真正的信教徒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打着宗教旗号的是另外一回事。“宗教问题要按宗教的规律解决,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高占福说,宗教极端主义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信教群众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最终还是信教群众的问题。新疆的宗教问题和内地的不一样,有历史原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首先要“实事求是地划清什么是正常宗教活动,什么是宗教极端活动,宗教极端势力形成的特点是什么,表现形式和主要危害是什么,哪些是我们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这一点非常关键。”高占福强调,治理宗教极端问题过程中不能伤害信教群众的情感,不能造成与群众对立的局面。要在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前提下治理宗教极端问题,这是我们团结大多数信教群众,保证新疆稳定最有力的基础。
“现在新疆到底有哪些极端思想?分裂分子是如何传播极端思想的?为什么中道思想传播不开?”中央民族大学哲学院教授杨桂萍认为,“我们迫切需要对新疆,尤其是南疆的宣教组织、宣教方式和内容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这不仅关乎新疆反恐的正当性和有效性,也有利于有效抑制极端思想,培育温和力量。”
宗教界在抵御宗教极端主义方面的意义显得更为特殊。王宇洁说,“伊斯兰教界在反对极端主义方面担负着更为重大的任务。”在反对极端主义的过程中,最主要的声音应该来自于宗教界内部。“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在目前的穆斯林世界,呼吁改革的声音也在逐步兴起,而且逐步在扩大”,王宇洁指出,当前在穆斯林世界有很多思想家号召和呼吁穆斯林要走中间主义的道路,以此重建伊斯兰文明,比如说强调在教法上要从严格苛刻走向宽松,要在文化的态度上从封闭和狭隘走向宽容和开放,尊重宗教的多样性。“中正温和的伊斯兰思想扩大,这是抵御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最好武器。”王宇洁说。
何希泉建议,可以参照国外一些国家的做法,出台“宗教法人法”或者“宗教团体法”,把信教群众活动范围用法律的形式界定下来;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让在信教群众中有威望的神职人员宣讲正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说,“我们说恐怖活动和宗教无关、和民族无关,但是我们要仔细研究,任何这样的恐怖活动都和一些宗教因素密切相关。”解决恐怖主义的威胁,核心之一就是去极端化,去极端化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搞恐怖活动的有三盲,“法盲”、“文盲”、“教盲”,我们最需要注意的是“教盲”,“到底是他们对伊斯兰教一知半解,还是有意断章取义,这个我们要搞清楚。”真正破解极端主义,要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我们爱国伊斯兰教的教职人员要能够在其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李伟说。
要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就要大力提升爱国宗教人士的宗教素养和水平”,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魏德东说,“如果我们放弃了对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就无法控制极端思潮在民间的蔓延。”他呼吁在大学建立宗教学院,在大学里开展宗教教育,培养宗教人士、宗教工作者、宗教研究者。“我们中国今天很多优秀的宗教人才都不是我们自己培养的,伊斯兰教界的博士受的是中东国家的教育,基督教的博士是在美国、香港拿的学位,佛教的博士出自斯里兰卡的高等院校,我们自己为什么不培养?!”
宗教知识教育迫在眉睫
抵御宗教极端主义也是全社会面临共同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王灵桂建议向国外学习,做好“三抓”,即“抓思想”、“抓年轻人”、“抓重点领域”。在抓思想方面,鼓励对话,举办文化活动,提倡主流伊斯兰思想。在抓年轻人方面,建立容易受极端思想影响、蛊惑人群的指标体系,鼓励地方政府、学校、青少年管理部门建立以社区为主体的干预机制和服务网络。在抓重点领域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部门可设立预防极端主义工作组。
在国民教育方面,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新提出,进行全民性的宗教知识再教育迫在眉睫。大多数信教群众不会去参加极端的暴恐事件,但是如果他们不了解别人的宗教,鄙视其他的宗教,站在敌对的立场去看待这个问题,就容易形成对极端主义的支持。因此,要做好中国各民族宗教文化、宗教文明互动发展的历史性教育。同时,各民族宗教信仰和谐共处的教育,需要媒体、博物馆等机构全面参与,“最终形成不同宗教、不同信仰之间的平等、宽容、对话。”
延伸阅读: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进行第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反恐怖斗争需要发挥爱国宗教人士的作用,加强对信教群众的正面引导,既满足他们正常宗教需求,又有效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要坚定不移相信和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他们一道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4月27日至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期间,期望宗教代表人士“继续发扬爱国爱民的优良传统,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
5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工作,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会议认为,要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使宗教极端势力渗透蔓延和暴力恐怖活动得到遏制。会议强调,要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加大爱国宗教人士培养力度,努力促进宗教和谐。
5月28日至29日,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
习近平强调,要精心做好宗教工作,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好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处理宗教问题的基本原则,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要依法保障信教群众正常宗教需求,尊重信教群众的习俗,稳步拓宽信教群众正确掌握宗教常识的合法渠道。要重视培养爱国宗教教职人员队伍,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宗教界人士素质,确保宗教组织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教人士手中。[来源:中国民族报;编辑:刘玉萍]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