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质疑:再小的庙,也要装一尊大佛?

来源:2014年7月21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4-07-21

 

佛像缘何越造越大?(图片来源:资料图)

 

2013年,88米高的灵山大佛吸引了大约380万游客,收入数亿元,可谓收入不菲。1993年落成香港天坛大佛高度34米,是当时最大的露天佛,但现在还不到目前一些大佛的膝盖,例如河南鲁山县那座总高208米的大佛。在内地,还有其他几座佛像高于天坛大佛,而且名单还在增加,包括江苏的一座88米高观音像、安徽的99米地藏菩萨像和江西的48米阿弥陀佛像。(27日新华网)

 

毋须讳言,一场轰轰烈烈的造佛运动正在进行中。而且,这场运动并没有停息或是放缓脚步的意思。以至于,许多“驴友”会有这样的感觉:前些天在某地刚刚看了一座世界最大的佛,现在又遇到了一座世界最大的佛。可是,至于哪座佛是正版原装,哪座佛又是新修的假古董,恐怕只能任凭导游们去自圆其说了。

 

造佛本来是好事。佛教中,向来有“造佛像立功德”的说法。一座大佛能够立起,往往能起到“筑巢引凤”或是“抛砖引玉”的效果,能够扩大佛教文化的影响力,能够收集更多的香火,为佛教培养更多的受众。我国历史上,就曾有数次轰轰烈烈的造佛运动。当然了,因为统治者的喜好,或是因为政治左右信仰,我国古代也经历了数次“灭佛运动”。

 

时间迈入新世纪,造佛运动再一次兴起。不过,现在的情况是,造佛似乎与佛教文化有关,与法事无关,甚至与当地的寺院与和尚无关,只与旅游开发有关。在GDP和商业利润的吸引下,无论是富可敌国的百强县,还是国家级的贫困县,都要先抢一个大佛再说。而且,无论这个地方是不是所谓的佛教名寺,无论这个地方有没有得道的高僧,无论这个地方有没有佛教信仰者,先立起大佛来,对地方政府就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功德。以至于,祖国处处是大佛——再小的庙,也要建一座能拿得出手的大佛。

 

山不在高,有佛则名;水不在深,有佛也才灵。现在讲究的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有名胜的地方,自然好说,没有名胜的地方,便必须寻找文化唱戏的载体。“儒”和“道”,这两种文化,土到掉渣,佛教文化这种许多人不懂的外来宗教文化,便成为了“经济搭台”的猎物和目标。在土豪遍地走的当下,一些地方的招商引资饥渴的要命,能够引来项目,又管你是哪门哪派,都可以对佛像大兴土木。

 

大佛,就像是大楼。越建越多,越建越高,还不停的刷新世界纪录。遗憾的是,建大楼建不出城市特色,建大佛也建不出真正的佛教繁荣。正如一位游客所说:“景区里到处都是带着相机的游客,绝对不是进行宗教活动的好地方。”之于游客们而言,则要在类似于无底洞的“门票经济”中渴劲儿地填钱。你看,无锡灵山大佛的门票已经达到了200元以上。

 

佛教经典有云,“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不料,当下的请佛建佛,不为信仰,不为弘扬佛法,不为传经布道,只为发财和GDP,如此造佛运动,让人无法理解,相信也让佛祖无法理解。而这种凭空修建、拔地而起,不讲佛教传承、文化底蕴和历史渊源的大佛,即便修得再高再大,即便贴得满脸都是金子,全身都是金丝楠,甚至是用玉石和钻石点缀而成,又有什么实际意义?这等低劣的“穷得只剩下钱”的造佛运动,既是对佛教文化的亵渎,也是对公共智商的欺侮。(作者:王传涛)

 

(来源:新浪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