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姚中秋:现代教育体系应引入儒家“人格养成”理念

来源:2014年9月24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4-09-24

人民网北京923日电  今年是孔子诞辰的2565周年,为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诠释孔子及儒家文化的内涵与意义,在孔子诞辰来临之际,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委托搜狐网举办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上行:孔子诞辰网络文化活动”,并对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儒家学者姚中秋进行了专访。姚中秋从儒家教育的本源谈起,条分缕析地讲述了儒家传统在历史上的作用,并说明如何将它更好地与现实的问题相结合。

 

谈到儒学的现实意义,姚中秋表示,孔子思想中有很多值得今天借鉴学习的地方,并认为“过去100年,中国教育出现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抛弃了儒家的教育理念和形态。”

 

千百年来,《论语》一直被奉为儒家学说的经典代表作,而《论语》中记述最多的就是孔子对其弟子言传身教的细节。基于自己多年来对儒学的研究,姚中秋认为,儒家对今日中国首要的价值恰恰在于它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形态。“儒学的理念从根本上来说强调所谓的‘学’——也就是教育。它既表现为学术思想,也表现为教育思想。”他进一步解释道,纵观历史,世界上大多数文明的主流教化体系都是宗教信仰,而孔子以及他以后的“先贤大儒”教化民众却是通过启发教育,而不是盲目的崇拜神明。“我觉得这是中国文明最伟大的地方,”姚中秋说,“所以在此后的两千多年中,中国社会能够维持良好的秩序,儒家的教育理念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过去100年,中国教育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抛弃了儒家的教育理念和形态,它造成了中国社会诸多严重问题的出现。”在姚中秋看来,我们今天所碰到的几乎所有问题,不论是个体精神上的焦虑,还是市场秩序的不健全,甚至社会秩序的混乱,都源自于教育的欠缺。“当代人如此浮躁,就是因为我们已经‘不明道’——不知道我们为何要来到这个世界,即使有些人知道活着的价值与目的,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实现这些价值目的。就好像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应该孝顺自己的父母,但是怎么孝顺?什么才叫孝顺?这些都是需要教化的,我们的教育里没有这方面的内容,所以才需要从传统文化中去获取。”

 

今天的中国要复兴优秀传统文化、让孔子思想和学说发挥出现实意义,首先就要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引入儒家教育理念——“教育要以‘人格养成’为根本目的,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养成君子’。”

 

姚中秋认为要通过教育实现“人格养成”,一个重要的形态就是让孩子有机会认真研读中国经典,把中国的经典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的一部分。“让人比较欣慰的是,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其实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在今年4月份通过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里提出了要在小学、中学、大学建立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我觉得这就是中国教育走上正轨的标志。”

 

在访谈中,姚中秋特别强调,要重建儒家教育体系一定要因时而异,不是全盘照搬古人的做法。“我只是希望用儒家的教育思想为我们现有的教育体系构筑一个基础,孩子有了这样一套教育体系之后,就大体上可以养成比较健全的人格。这时候他再学其它的东西,会学得更快,尤其重要的是他知道学这些东西的目的是什么。”

 

嘉宾简介:姚中秋,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出版过专著《华夏治理秩序史》卷一、卷二,《重新发现儒家》、《国史纲目》等。

 

(来源:人民网)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