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佛学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龙教授(摄影:姚勇)
盛世明时、春机盎然。28日,“盛世玄奘”大型纪实图片巡展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会上宣布,活动将于2016年5月14日从陕西法门寺开始,沿六条线路进行国内展览,将来因缘具备,再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主要城市进行巡展。
李四龙教授认为,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唐太宗曾称赞他为“法门之领袖”,鲁迅先生称之为民族的脊梁。
他介绍说,中国佛教史可以分为旧译时期和新译时期。旧译时期主要是以鸠摩罗什为代表的外国高僧主持翻译传播佛教的历史阶段。而玄奘则是中国高僧主持翻译传播佛教、创宗立派的新译时期的一个重要代表。
佛教源于印度,但中国佛教对于印度佛教却有一种反哺作用。玄奘则是能够反哺印度佛教的人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他曾经孤身西行至印度,并在当时世界最大的佛教的大学——那烂陀求学,受到印度僧俗两众的景仰,被尊为那烂陀十大德之一。他的思想对于印度佛学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玄奘归国后,留下了一部《大唐西域记》,详尽的记载了他沿丝绸之路,从中国至印度的睹闻的佛教圣迹。后来,这部书成为欧洲考古学家在印度寻访佛教遗迹的重要参考资料。这使得全世界在学习、研究印度佛教史时,都不得不提到玄奘。
第二,玄奘具有开放的格局和圆融的精神。佛教通过像玄奘这样一批高僧一代一代的积累,佛教最终融入中国文化里面去,把中国文化从一个佛道互补格局展现为儒释道三足鼎立的文化现象。如今,佛教不仅仅是宗教,也是传统文化,而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形态之一,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李四龙教授认为这和玄奘有着莫大的关系。他翻译的《成唯识论》成为唯识学的经典,翻译的《心经》成为整个东亚地区家喻户晓的经典。这让我们从玄奘身上看到中国文化开放的精神,一种圆融的精神,玄奘体现了这样一种精神,发挥了这样的精神。
李四龙教授认为,玄奘是一座丰碑,让我们看到汉传佛教丰厚的底蕴。他在最后强调,“盛世玄奘”大型纪实图片巡展令他十分期待。他希望主办方能够通过这一活动鼓励出家僧人、佛教徒,积极探索、挖掘、弘扬汉传佛教,重振汉传佛教的优秀传统。同时,也能够让佛教信众找回更多的阅读空间。
(来源:大公网)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