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比较神话学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历程,新时期以来成就尤为突出。最近,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研究所叶舒宪和谭佳共同撰写的《比较神话学在中国》出版,这是首部总结中国比较神话学发展的专著。借“《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新书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召开之际,记者就比较神话学的反思与超越等问题向相关学者了解了情况。
反思中国的比较神话学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本没有“神话”一词,中国比较神话学的产生与发展深受日本汉学和西学的影响。在20世纪早期,“比较神话学”开始在中国生发,一些中国学者利用神话比较的方式,对世界文明的起源进行追溯和对比。梁启超曾撰文表示,“比较神话学可以察各民族思想之渊源,此类是也。”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的比较神话学不断发展,理论和方法日趋多元化。《比较神话学在中国》著者在书中指出,新时期的比较神话学仍然呼应了西方比较神话学的主轴,并延续了中国比较神话学在发生过程中的重要特征:聚焦文明和人种溯源研究,从文化交流和互动中揭示中华文明渊源。不过,著者也指出,有必要对当今的比较神话学进行反思。如何在先秦文献中找到类似于荷马史诗等标准的神话样式与体系,并由此剥离神话与古史,一直是中国比较神话学潜在的学科诉求。不过,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否能够像西方文化那样进行“圣-俗二分”?中西文化间可变通、流动、转化的“文化场域”究竟是什么?这还值得继续探索。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利慧认为,从国际学术发展史来看,比较神话学的研究历来是文明探源不可或缺的维度,中国的学者需要在这方面有自己的建树,《比较神话学在中国》填补了这一空缺。她指出,针对“什么是神话”这个经典问题,是站在什么神话观立场进行研究?从十九世纪到今天,比较神话学的中国本土视角能为世界性的比较神话学研究带来什么贡献?这都是未来有待继续明晰的问题。
认识神话和历史的关系
在中国先秦时期,神话与历史的关系十分紧密。应当如何厘清中国古代神话与历史的关系,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比较神话学在中国》指出,中国比较神话学的发展需重新理解“神话”与“历史”的关联性,在延续八千年的文化大传统中回到“神话现象”本身去理解中国历史文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刘跃进赞同这一理解,他指出,从口传到写本的转换过程中,那些吟游诗人、祭司、教师、艺术家、官员、学者等充当的重要的角色。他们传述历史,有真实的依据,也有合乎情理的想象。这就与文学发生关系。可以说,历史与文学,在早期的历史中,就像一对孪生姐妹一样,很难分开。
北京大学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教授陈连山认为,现代人文学科所强调神话与历史的对立,其实是建立在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之上。所谓“疑古”与对“真实”的诉求是相对而言的,究其根本是现代文化观念和学术分科的需要。在他看来,古人并不区分神话和历史,不应当用今人的观念硬性裁剪古史,应当尊重古代先人神话历史一体的观念。
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应谨慎对待神话和历史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宋镇豪表示,神话与先秦文化无法分割,但另一方面,神话并不等于历史,神话不是信史。我们不应该完全走出“疑古时代”,而是要继续从“疑”开始,就神话学加强对古文字的综合研究,并充分吸收前人的,尤其日本汉学界,西方汉学界的相关研究成果。
发挥多学科整合优势
神话学是高度跨学科、跨文化,具有比较研究性质的学科。与会学者指出,未来,比较神话学可以发挥跨学科的多角度整合优势,成为解决中国文明发生研究中重要疑点和难点的突破口,这将给中国文化史研究带来新的思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所研究员金泽强调,由于是跨学科的研讨,所以各领域学者的视角肯定不一,学科背景之别是导致进入相同对象的理解方式不一致的原因所在。人类怎样去建构自己的神话体系,又解构它,同时又建立新的神话体系,这一问题非常需要各个领域的学者共同参与、共同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许宏则从反思当今包括考古学在内的学术分科碎片化情境的角度出发,提出必须关注神话的研究。他认为,究其底,考古学无法进行完全实证的复原研究,毋宁讲,它更是一门倚重重构、建构的阐释性学科。从这个角度而言,比较神话学参与上古文化的路径不可或缺。(作者:孙妙凝)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