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佛教研究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本次会议由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哈佛大学内亚与阿尔泰研究系、哈佛大学南亚学系和哈佛燕京学社联合主办。
哈佛燕京学社建立于1928年,是由美国哈佛大学与中国燕京大学合作创建的学术机构,作为一个中美学术交流平台,它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占有重要地位。
研讨会就佛教资源的数字化、佛教多语种文献的合作研究、佛教哲学思想的跨区域研究和佛教研究的未来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会上,不少专家就计算机技术在佛教研究中的应用及由此而产生的新方法作了研讨,如北京大学的王颂教授就以“晚清民国时代的佛教影像——利用网络数据库进行的图像学研究”为题作了报告。据介绍,梵、汉、藏文等电子佛典的检索功能在佛教社会史与历史地理学等领域贡献巨大,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为学者提供了比较研究的可行性。与此同时,最新的研究也都意识到了佛教传播过程中对经济和贸易发挥的重要作用。
“佛教研究对理解中国文化传统具有重要意义。”研讨会上,浙江大学副校长、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理事长罗卫东说。据了解,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在今年3月成立,旨在保存和共享佛教资源,发展并深化佛教研究。“佛教通用数字档案馆”是该中心首个国际学术项目,数据中心设在浙大紫金港校区,将扫描、编目现藏于中国、泰国、印度、日本等国家的佛教文本、图像等研究资料,资料主要涉及汉文、梵文、巴利文、日文等语言及其文化圈。
“目前,藏文部分的文献材料已经基本收集完成,这意味着佛教研究者们可以在国内搜索查阅较为完整的藏文佛学文献。”浙江大学佛教资源与研究中心主任何欢欢介绍。(记者 严粒粒)
(来源:《浙江日报》,引自杭州网)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