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28日下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成功举办了2023年度《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学术活动周系列之一——“从巫觋文化到祭祀文化:清代以来萨满教的文化转向”。本次讲座由《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王伟副编审主讲,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色音教授、大连民族大学萨满文化研究所所长郭淑云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宋小飞副研究员与谈,《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主任周广荣研究员主持。
本次讲座主要探讨了满族萨满教在清代的发展与演变过程,及其背后的原因,并就清朝灭亡之后的满族萨满教在华北和东北地区传播过程中的不同命运做了阐释与比较。王伟副编审首先通过张光直先生“中国古代文明就是所谓萨满式的文明”与陈来先生“在神灵观念上古巫与萨满相近”的观点引出巫术与萨满教的关系,将萨满教的发展与革新置于中华文明史的广阔语境之下,并进一步指出清代是满族萨满教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儒释道文化的浸润下,萨满教发生的一系列的变革,继而通过阐释清初崇儒、禁止巫术、规范堂子祭祀、颁布《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等举措,引出萨满教转向祭祀文化的三个表现:一是血缘祖先观念进入萨满教;二是司祝萨满的出现;三是家萨满与野萨满的分化。她认为,清代萨满教之所以开启文化转型,其内因是清代对儒家学说的尊崇以及对仪礼的模仿,推动了萨满文化向祭祀文化过渡;其外因是满族统治者打压民间秘密宗教而禁止巫术、聚众等行为对萨满的活动造成的限制,从而推动了萨满文化向祭祀文化过渡。最后,王伟副编审指出,萨满教虽然由巫觋文化向祭祀文化发展,但最终未能完成文化转型的主要原因是萨满教缺乏理论的自觉,因而更不可能有理性主义的反思与总结。
与谈环节,色音教授、郭淑云教授与宋小飞副研究员对本次讲座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萨满文化转型的选题角度是基于更广阔视野的新尝试,并分别就讲座内容做了进一步讨论与补充,提出了相应建议。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姚彬彬副教授也基于个人体会从佛教研究视角对讲座内容进行了积极回应。
在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和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讲座得以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取得了良好的学术交流效果。
(撰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博士生 苏雯鑫)
(编辑:许津然)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