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6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之八:“宝卷与民间仪式”成功举办   2024年5月2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24年5月2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60周年系列学术讲座第八讲“宝卷与民间仪式”在世界宗教研究所成功举办。本次讲座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道家与道教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宗教学会道教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志鸿研究员主讲,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陈进国教授与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刘志研究员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唐晓峰研究员、汪桂平研究员、谭德贵研究员、周广荣研究员、周伟驰研究员、李维建研究员等多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其他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们参加了本次讲座。

 

 

 

本次讲座主要从宣卷仪式与民间教派史的传承,宣卷仪式与丹道修行,宣卷仪式与五更调、五更词三个部分来进行分析探讨宝卷对民间教派、民间社会的影响。李志鸿研究员首先介绍了学界对于宝卷研究的诸多成果,以及本人在马西沙先生的教导下步入宝卷研究领域的历程。讲座指出,宝卷的研究联系着民间教派的发展,宝卷对于民间宗教是重要的传播载体,对于研究三教融合、民间文艺、曲艺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接着,李志鸿研究员凭借丰富的田野调查经验提到,民间宝卷还处于活态发展的阶段,比如罗教五部六册宝卷在民间的传唱、河西走廊宝卷的宣讲、京津冀地区民间音乐会等;此外,江浙地区的宝卷在国内外民间教派研究都有重要的影响。最后,他以弘阳教宝卷为例,讲述了民间教派以医术来治病救人的宗教实践活动。对于民间宗教宝卷的研究发现,宝卷不仅吸收道教法会、仪式还有丹道修行,而且结合佛、儒,明清民间宗教比如三一教,呈现出三教融合之大趋势。他还提到,在民间宗教宝卷中大量存在的五更词与丹道修行相关,并介绍了西北地区的“回道对话”研究。

 

 

在与谈环节,陈进国教授以五部六册宝卷中的思想为例,讨论了宝卷对于道教、佛教思想的吸收融合;从宝卷与民间社会角度来看,民间教派在对社会解放思想、促进三教思想文化的传播作用重大,道教思想文化在民间教派也表现出一种兴盛状态。他认为从宝卷在明清时期的广泛传播来看“道教在明清之际衰落”这个问题,可以重新思考明清道教以及民间宗教所表现出的活力,以及研究佛教、道教与其他宗教包括基督教、伊斯兰教等各大宗教,尤其是在清代民间社会的传播下出现的中国化、本土化现象都有所帮助。

 

在现场交流环节,周伟驰研究员对于晚清基督教、天主教的传播与道教、民间宗教的交流互动进行了相互问答。李金花助理研究员对于如何定义道教、明清道教衰落的问题进行了提问,陈进国教授和刘志研究员从王卡老师所提出的“大道教”概念来看“道教”的界定进行了回复以及总结,引发了大家对道教在民间教派、民间社会呈现出快速发展趋势的思考。最后,刘志研究员进行总结发言。

 

本次讲座在世界宗教研究所党委、所领导,以及办公室、科研处的大力支持下得以成功举办,圆满结束。

 

(撰稿、图片: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 蔡金龙)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