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以社会的道德伦理秩序为核心内容,劝谕世人怀善心、行善事和求善果,有助于社会秩序的调整。宗教是个体内心的信仰,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邪教不具备宗教的特征和功能,所以不是宗教,当然也不是什么新兴宗教。
一般认为,新兴宗教特指19世纪下半叶以来形成的一些在教义教规、组织方式和行为规范等方面迥异于传统宗教的宗教团体。有资料显示,20世纪6、70年代以来,新兴宗教在美国、西欧诸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迅猛,人数急剧上升,其影响渗入社会各个阶层,已经成为宗教学和社会学研究者不可忽视的社会文化现象。
广义地说,新兴宗教之“新”,是相对传统的正统宗教而言。许多正统宗教在历史上也曾是“新兴宗教”,被“既有宗教”视为“异端”和“非正统”,在经过不断理性化的过程之后,才被纳入主流文化,成为所谓的“正统宗教”。例如,原始基督教是犹太教的“新兴宗教”,而近代的新教则是天主教的“新兴宗教”。从中国历史上看,明清以来的许多民间宗教团体融合佛教和道教的教义,并进行新的阐释,在当时也是一种“新兴宗教运动”。新兴宗教不是“无源之水”,其产生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和复杂的社会背景。新兴宗教往往“借用”正统宗教的某些教义教规,加以新的阐释和规定,且多发生于社会转型时期,一定程度上反映并迎合了部分人群的焦灼心理和荒芜情感。
在当代社会的新兴宗教现象中,“膜拜教团”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膜拜教团”是指新兴宗教中的一些极端主义派别,它们以批判现实和对抗主流文化的姿态,向现代文明提出各种质疑和挑战,其中少部分还显露出社会破坏性。“膜拜教团”的英语表达是cult,汉语学界一般以“邪教”一词对译。据此,有人将“膜拜教团”一概视之为“邪教”,我以为值得商榷。“膜拜教团”中只有极少数具有反社会、反人类倾向,并对人类社会构成了实际危害的教团教派,可称之为“Destructive cult”,而与汉语“邪教”一词对应。
新兴宗教与邪教的关系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二者都剪裁、拼凑、改造传统宗教的教义教规,都有背离传统宗教、反抗主流社会的倾向,且多发于社会变革或社会转型期,利益的分化与重组导致信仰的重新选择,由于传统宗教不能对社会的新现象、新问题作出及时反应,为新兴宗教和邪教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尤其需要警惕的是,新兴宗教中的一些极端主义派别会逐渐走上反社会、反人类的道路而沦为邪教。另一方面,尽管新兴宗教和邪教都在教义上“脱胎”于传统宗教,但前者大多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宗教的人文关怀,后者则对传统宗教教义采取断章取义的方式,宣扬“教主崇拜”,为其个别领袖人物谋取个人利益。一些新兴宗教通过适当调整,能够融入社会主流文化,成为现代人的“情感黏合剂”,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作出贡献。邪教则坚持敌视人类社会的病态心理,以极端的非法手段破坏社会安定,最终自取灭亡。
宗教以社会的道德伦理秩序为核心内容,劝谕世人怀善心、行善事和求善果,有助于社会秩序的调整。宗教是个体内心的信仰,给人以心灵的慰藉。而邪教不具备宗教的特征和功能,所以不是宗教,当然也不是什么新兴宗教。
(作者单位系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133 期,引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