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王潇楠:2013年两岸重要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与台湾宗教文化研究概述

来源:2015年9月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时间:2015-09-09

随着大陆与台湾两岸之间政治环境的愈加宽松,双方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包括宗教在内的各种文化交流呈现出快速和密集的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宗教学者们对台湾宗教文化的研究也显得迫切与必需。

 

首先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2013年两岸举办的比较重要的宗教文化交流活动,透过这些活动可以清晰认识到两岸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渊源。

 

201317日,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在博鳌禅寺举行两岸和平祈福法会,并与北京灵光寺方丈、博鳌禅寺首座兼监院常藏大和尚等为万佛塔玉佛开光,星云大师还与企业界、社会界人士就推动亚洲产业和文化的建设、发展进行了交流。[1]

 

2013227日,由台湾地区的财团法人世界宗教博物馆发展基金会、爱与和平地球家、中国宗教徒协会等联合主办的“2013年世界宗教新春祈福”在世界宗教博物馆举办。台湾灵鹫山开山宗长、世界宗教博物馆创办人心道法师带领来宾齐诵大会主祷文。[2]

 

201343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主祭主持2013年遥祭黄帝陵典礼,凸显“慎终追远”、“源远流长”寓意。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始祖,台湾当局将清明节定为“民族扫墓节”;基于“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意义,马英九继2009年、2012年,今年第三度亲自主持,表达对传统文化的重视。[3]

 

201345日,每年举办一次的台湾最负盛名的宗教盛事——台中大甲妈祖绕境[4]活动启动,这也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宗教活动之一。台湾有三分之二人口信仰妈祖,有2000多座妈祖庙。创建于清乾隆年间的大甲镇澜宫,是台湾妈祖信仰主要圣地之一。本次活动吸引了近10万人涌入大甲,沿途更有数百万人次参与。绕境仪式包括妈祖起驾仪式和98夜绕境进香,行程贯穿台中、彰化、云林、嘉义4县,21乡镇市,跋涉300多公里。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亲自恭请妈祖上銮轿。[5]

 

2013424日,东岳庙会于泰山岱庙启会,来自台湾的善化东岳殿、宜兰东岳庙、高雄龙后宫、善化福慈宫、善化道元堂等百余位东岳神信众共赴泰山祖庭进香祈福。明末清初,东岳大帝、碧霞元君金身就已渡海到达台湾,1673年,主祀东岳大帝的台南东岳殿建立。泰山文化在台湾地区的传播由来已久。目前,台湾供奉东岳大帝、碧霞元君的庙宇50余处。每年农历四月中,台湾各庙宇都要举办隆重的祭祀进香活动,东岳神信众达几十万人。自2009年泰山东岳庙会以来,在台湾地区影响力较大的20余家寺庙便组织信众在东岳庙会期间来泰山祖庭进香祈福。泰山东岳庙会是民间由庆贺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诞辰而产生的融宗教文化、群众娱乐、商业贸易为一体的综合性社会活动。泰山东岳庙会历史悠久,是中国广大地区东岳庙会的源头。[6]

 

2013531日,由嘉义市大天宫主办的海峡两岸炎帝神农祭祀大典,在台湾嘉义市举行,来自湖北和台湾各地的数百位各界人士参加了本次活动。大天宫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二战末期被毁,1949年重建,立名为大天宫。1973年,大天宫将伏羲及轩辕二位圣帝合祀一宫,是台湾唯一将三皇圣帝集于一宫奉祀的宫庙。祭祀大典中诵读了《炎帝神农寿诞颂文》:“恭颂始祖,两岸同根。同秉祖训,同沐宏恩。四海一家,难舍亲情。道济天下,化育未来;兄弟情谊,推陈出新。”“伏愿天佑中华,风调雨顺。始祖恩德,长被国人。江山永固,民族之幸;唇齿相依,赤子之情。”大典结束后,还举行了盛大的花车巡游和台湾民俗表演。[7]

 

2013620日,以“缘系关帝、和谐两岸”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海峡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在位于福建东山岛的关帝祖庙所在地揭幕。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的东山关帝庙是中国四大关帝庙之一,是台湾近千座关帝庙的香缘祖庙。台湾数十家关帝庙400余名信众汇聚东山,与大陆关帝宫庙信众一起开展共祭活动,成为本届两岸关帝文化旅游节重头戏。本届文化旅游节还包括两岸信众一系列经贸、文化、旅游活动。两岸官员表示,本届节庆再次为两岸交流沟通搭建前沿平台,促进两岸民众民间信仰交流,增进两岸民众互信与了解,是一次弘扬关帝“忠、义、仁、孝、诚、信”精神的盛典、两岸交流的盛会。[8]

 

2013622日,“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于甘肃天水举行,台湾新党主席郁慕明出席了大典仪式。郁慕明表示,人文始祖伏羲是两岸彼此的文化源头,他把整个宇宙运行非常合理地转化成为人的生活都必须用到的部分,对于中华文化的启示有着重大的作用。在台湾祭拜、崇敬伏羲也非常普遍。通过两岸共同祭拜伏羲,加深了两岸日常生活交流,成为两岸民众平常、直接交往的一个平台和渠道。[9]

 

2013714日,正在参加“情系燕赵——两岸文化联谊行”的百余位两岸文化界人士,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的中华三祖堂共同祭拜了轩辕黄帝、炎帝、蚩尤。这是两岸文化界人士首次共祭“中华三祖”。三祖文化代表了中华民族的融合文化,黄帝、炎帝、蚩尤经过战争,又通过合符会盟,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大团结,并在涿鹿建立了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政权集中地,创造了“龙”图腾。此次两岸共祭三祖,象征着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的融合缺一不可的意义。[10]

 

2013两岸基督教论坛于827日至29日在台北召开,论坛以“交流”为主题,来自海峡两岸的逾200位基督教界人士参加此次论坛。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委员会主席傅先伟指出,两岸基督教界人士不仅同本同宗,而且是骨肉同胞,有共同信仰,双方应该分享经验、联络感情,共同分享彼此的经验、共同担当面临的挑战,促进两岸教会加深理解、彼此尊重。随着两岸基督教教会间的交往和联系越来越紧密,近年大陆和台湾基督教界组团互访频繁,此次论坛交流规模堪称史无前例。[11]

 

201389日,由平顶山市政协、财团法人向阳公益基金(台湾)、平顶山学院主办,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的“海峡两岸观音文化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伏牛山文化圈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平顶山召开。平顶山是汉化观音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被誉为“观音祖庭”。海峡两岸的专家、教授、学者共同研讨观音文化,汇集、展示中国观音文化研究的现状和最新成果,高起点、高层次挖掘观音文化的内涵,促进观音文化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12]

 

在两岸上述这些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中,参与者既有两岸政界官员、宗教界大德、工商界精英,也有普通的平民信众。同时,在宗教文化交流中,既有佛教、基督教等传统宗教,也有包括黄帝、伏羲、妈祖在内的传统民间信仰。随着近年两岸政治环境的良好营造、和平共处,两地经济共同发展、互惠共赢,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大陆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两岸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在不断强化。从2013年两岸举办的这些情感热烈而又形式华丽的宗教文化活动中,可以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厚重的历史积淀,认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挖掘和整理,才更加加深两岸同胞对于同祖同宗、文化同源的认同感。

 

第二,在两岸共同举办多种宗教文化交流活动的同时,对于台湾地区宗教的研究也呈现出一片兴旺的景象。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世界宗教文化》,是中国宗教学术研究的核心刊物。2013年,《世界宗教文化》连续刊登学者对台湾地区宗教研究的论文。在此将这些论文进行梳理和分类:

 

1.以台湾地区为实例进行的宗教理论研究

 

宗教经济理论,是伴随着宗教本身及其在社会经济中的发展而产生的。黄飞君在论文《宗教经济理论的限度——以中国台湾地区宗教实践为例》[13]中,提出宗教经济理论是研究宗教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以排他性宗教为对象建构起来的。在运用于非排他性宗教和排他性宗教共存的多元宗教市场时从适用性和适用度两方面看均存在不足。文章以中国台湾地区的宗教实践为例,阐述了宗教经济理论的解释限度,论证、修订和拓展宗教经济理论相关命题的必要性。

 

新兴宗教是当代宗教发展中的一个特殊而又普遍的现象,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表现出不同的信仰特点和表现形式。学者对台湾新兴宗教理论的探索,将会在当今两岸政治、经济、文化处于良好发展的情况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良的《台湾新兴宗教理论建构的检讨和反省》[14]一文,指出过去20多年,台湾学界在新兴宗教研究方面已经累积了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不但将台湾的所有新兴宗教团体几乎全数调查完毕,而且开始建构台湾自己的新兴宗教理论。本文以社会现象研究的三个层面:整体社会宏观层面、中介组织层面和个人微观层面,检视台湾三位学者提出来的理论或者解释架构。

 

2.以社会学和人类学视角研究台湾宗教

 

丁人杰文章《宗教社会学视野中的台湾新兴宗教:历史概述与理论反省》[15],简述了台湾在1980年代中期解严前后至今之新兴宗教发展概况。特别是台湾1980年代末期,在工业化与都市化发展中,建筑在原有民间教派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了教义上更强调逻辑性、更重视普遍性救赎概念、对现实日常生活世界加以肯定,以及对个人此世修行所能达成的境界有更高自我期许的各类新兴教团。作者选择了几个代表性的教团来回顾台湾新兴教团组织与修行方法上的特征,来说明汉人宗教发展内在逻辑的一个变化与当代宗教供需状况的改变,并由此延伸到现代社会世俗化和新兴宗教发展间辩证性关系的有关讨论。

 

张珣在《人类学视野下的台湾宗教与性别研究》[16]一文中,回顾了台湾人类学界近20多年来在宗教与性别方面的研究成果,并选择部分著作加以介绍,以说明人类学对于宗教教义与组织所呈现的性别尊卑的主张、介绍结构功能派的主张与著作、象征与权力学派的重点与著作、以及作者所做的研究及其相关著述。本文研究目的是要兼顾现代性与代表性,并且能够呈现台湾特色。

 

3.对研究台湾宗教的前辈学者进行的研究

 

林本炫的论文《当代台湾宗教社会学的开创者:瞿海源的研究特色及其方法学的相关检讨》[17]指出,台湾宗教社会学的开创者瞿海源,其研究范围从台湾的宗教变迁、政教关系、新兴宗教,到宗教教育,掌握台湾社会脉动,采用社会学多种研究方法。在台湾发生重要宗教争议时刻,瞿海源所提供的见解和批判,往往具有关键作用。

 

《当代台湾汉传佛教转型史学的诠释建构者:江灿腾的研究特色及其方法学的相关检讨》[18]一文的作者侯坤宏,对江灿腾在台湾现代佛教史领域的成就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指出江灿腾专研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史,且与台湾现代佛教史这一学门的确立密不可分。文章讨论了江灿腾的学术性格和学术特色,并对有关“东亚研究视角”的检讨等诸多问题发表看法。

 

如静在《当代台湾人类学宗教研究的二位典范学者:刘枝万和李亦园的研究特色及其方法学的相关检讨》[19]一文中,介绍了台湾人类学界刘枝万与李亦园两位前辈学者。其中刘枝万延续了日治时代流传下来的全岛性宗教寺庙庵堂普查方法,继而转入道教建醮仪式的调查,独沽一味。刘枝万的方法学是依照日本民俗学的作法将调查对象巨细靡遗地描述以便完整保留。相对地,李亦园在战后从福建到台湾学习人类学,从台湾原住民宗教研究转入汉人宗教研究因而重视代表整体汉人文化的民间信仰,其研究特色是采取宗教人类学理论来涵盖性地检视汉人宇宙观与民间信仰包括祖先崇拜,风水信仰等的关系。其方法学是采取欧美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法,具有重点性与选择性的深入观察。

 

刘宇光、赵东明文章《当代台湾学术性佛教多元哲学研究的诠释建构者:林镇国的研究特色及其方法学的相关检讨》[20],介绍了林镇国教授,对其作为“当代台湾学术性佛教多元哲学研究的诠释建构者”的观点进行了讨论,并对其研究特色及其方法学,都做了相关检讨。

 

张超然的《当代台湾道教文化诠释的典范学者:李丰楙的研究特色及其方法学的相关检讨》[21],李丰楙在道教研究上,横跨文学、文化与宗教等领域,其研究方法综合历史、文献与实地调查等,又强调亲自“实践”,以求掌握道教的文化底蕴。这种研究态度与方法贯串他所投入的学术领域。文章试从道教文学、文化思维、道教教义与实践、中国宗教中的道教等方面,评介其研究方法与特色。

 

林永胜、赖锡三撰写的论文《当代台湾新儒学宗教向度的多元诠释与建构者:杨儒宾教授的研究特色和方法学的检讨》[22],探讨了作为当代台湾儒学之宗教向度的多元诠释建构者——杨儒宾教授的研究特色与方法学之相关问题。从杨儒宾多元诠释学的提出背景与研究起点,占卜、炼丹术与儒家思想的关联性,“冥契主义”与儒家的“体证经验”,气论、工夫论与儒家的身体观等四方面加以论述,对当代台湾新儒学宗教向度的多元进行诠释与建构。

 

4.台湾基督教现状研究

 

黄怀秋在论文《当代台湾天主教的宗教交谈:历史-现况-展望》[23]中,从台湾天主教会的对话组织、当代台湾天主教宗教交谈的三位代表人物、当代台湾天主教宗教交谈值得思考的问题等三个部分,扼要探讨了当代台湾天主教宗教交谈的历史、现况,并对未来提出尝试性思考与展望。汪长亮则在《台湾地区天主教对敬天祭祖传统的传承》[24]中,提出台湾地区天主教敬天祭祖的推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基督宗教的本土化,具有重大意义。

 

梁唯真的文章《台湾基督教研究之内部研究:以基督教历史与神学为主要探讨范例》[25]指出,多年来,台湾基督教学者,与教会历史撰述者,身处两难之间,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拟从台湾基督教内部撰述与研究和台湾宗教学术脉络中的基督教研究两大层面,来处理以台湾基督教历史与神学的两者交互辩证史。

 

5.台湾佛教研究

 

江灿腾是研究近现代中国汉传佛教史的学者,他的论文《当代台湾佛教史学论述及其思想诠释冲突》[26],是关于1987年以来台湾本土佛教史学与思想变革诠释问题的探索。他认为当代台湾本土的现代佛教史学研究环境,虽曾历经长达38年之久的戒严体制的压抑,但是因其确能与现代性社会的发展接近同步,所以自解严以来的当代台湾现代性佛教史学研究,却有区域性佛教现代史或断代佛教社会文化史各类优秀的著作相继出现。而其中的相互诠释冲突,也相对激烈和多元化。

 

丁敏的论文《当代台湾佛教文学研究的诠释建构者群像及其相关论述》[27],就当代台湾佛教文学研究的几个主要诠释建构者及其相关论述,提出学术史视野下的简明考察,和有关这些学者的研究特色及其深具学术突破性观点的扼要解说。敦煌学、禅与诗、僧传和经典文学四者,就是此文解说的重点。

 

6.台湾民间信仰研究

 

王见川《台湾妈祖研究新论:清代妈祖封“天后”的由来》[28]一文,认为民间相传妈祖在清康熙朝受皇帝敕封为天后,是因为在施琅进攻台湾的过程中,屡获妈祖庇佑,渡过困境,取得胜利。因此施琅向皇帝奏荐,妈祖获康熙皇帝晋封为“天后”。对于这个流言传闻,最近陆续有学者提出反驳。本文是奠基在此新问题意识上的最新探索和发现历程的相关解说。

 

林富士在论文《当代台湾本土宗教的文化史诠释:童乩仪式装扮的新探》[29]中提出,“童乩”是台湾社会备受瞩目也屡屡引发争议的宗教人物,既被许多民众认为可以“降神”以替人祈福解祸,也被不少人认为是“神棍”,是邪恶、疯狂之人。作者从童乩在仪式过程中的仪式装扮入手,将图像数据与文字数据两者交互参证,剖析当代台湾童乩的仪式装扮,并讨论其古今之变。

 

7.台湾道教研究

 

谢聪辉《关于撰述当代〈台湾道教史〉的诠释建构试探:兼论台湾本土世业道坛与道法传承谱系的相关研究突破问题》[30],以台湾本土世业道坛与道法的传承谱系为中心,讨论当代《台湾道教史》诠释建构的体系架构概念,以及检视前人研究的主要贡献与可补充之处,藉以凸显从道坛道法的根源性及其发展性的相关考察,所累积的一些新的研究个案与突破的意义,并尝试提供对当代《台湾道教史》体系性诠释建构的具体参考例证。

 

从对上述2013年发表的有关台湾宗教研究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近年学者对台湾宗教的研究正在和已经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研究的方法和角度也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不少学者撰文介绍研究台湾宗教的前辈学者,并希望在继承前辈学者学术传统的基础上,探索出不拘一格的新的研究视角和学术方法。在对于台湾基督教的研究中,与大陆一样都比较重视将神学教义本土化的实践相结合。台湾民间信仰与儒释道是密不可分的,学者对此的研究则是保持兴旺,长久不衰,这与台湾既作为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相关,也与台湾作为一个渔业相对发达的岛屿、其信众自发多重选择信仰的现实状况相关。大陆东南沿海的民间信仰状况与台湾地区相互辉映,两岸学术研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再反观前面所谈到的蓬勃发展的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不难得出结论,在一衣带水、血浓于水的两岸同胞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今天,通过对历史文化的共同挖掘、继承、发扬,不断加深民族认同感,才能携手共进,创造新的历史辉煌!

 

注释:

 

[1]http//www.gwytb.gov.cn/lajlwl/trueth/201301/t20130108_3524407.htm201318日。

[2]http//fo.ifeng.com/tupian/tupiangaoqing/detail_2013_03/01/22622674_0.shtml#p=1,凤凰网。

[3]http//www.gwytb.gov.cn/lajlwl/trueth/201304/t20130404_4038552.htm201344日。

[4]所谓“绕境”古已有之,常在某个宫庙的主神出巡前往外地进香返回后举行,意思是要巡视辖区、带给信众福祉。而后大甲镇澜宫董事长颜清标将“绕境”活动发扬光大成为台湾民俗宗教盛事。此后,妈祖、关公、城隍等民间信仰中的神明但凡出巡,通常都冠以“绕境”之名。

[5]http//www.huaxia.com/jjtw/jjtd/2013/04/3285994.html201349日,华夏经纬网。

[6]http//www.gwytb.gov.cn/lajlwl/trueth/201304/t20130425_4127111.htm2013425日。

[7]http//www.gwytb.gov.cn/lajlwl/trueth/201305/t20130531_4267437.htm2013531日。

[8]http//www.gwytb.gov.cn/lajlwl/trueth/201306/t20130621_4348689.htm2013621日。

[9]http//www.gwytb.gov.cn/lajlwl/trueth/201306/t20130624_4359551.htm2013624日。

[10]http//www.gwytb.gov.cn/lajlwl/trueth/201307/t20130715_4451267.htm2013715日。

[11]http//www.fjnet.com/gdb/201308/t20130830_212201.htm2013830日佛教在线。

[12]http//www.gwytb.gov.cn/lajlwl/trueth/201308/t20130816_4644873.htm2013816日。

[13]《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1期。

[14][21][22][23]《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5期。

[15][16][26][27]《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2期。

[17][18][19]《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3期。

[20][25][28][29][30]《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4期。

[24]《世界宗教文化》,2013年第6期。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世界宗教研究》2015年第3期)

                                                          (编辑:霍群英)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