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首先考定东晋南朝道教《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经》的两件敦煌残抄本。其次考定一件《九天生神章经义疏》抄本的残片,并指出此残片证明《正统道藏》收入的三种古灵宝经疏,可能是南朝道士宋文明所撰《灵宝经义疏》。
一、生神章经文抄本
《太上洞玄灵宝自然至真九天生神章经》,简称《九天生神经》,是东晋末年出现的古《灵宝经》之一。在道教灵宝系诸经中,此经的重要仅次于《五篇真文》和《度人经》。《正统道藏》收入此经两个文本,即洞玄部本文类所收《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一卷;洞真部谱录类收入《灵宝自然九天生神三宝大有金书》一卷。两卷都是宋代流传的文本。前者内容包括序文(2段)、三宝章(颂诗3章)、《九天生神章》(颂诗9章)、太极真人颂2首,诵经灵验记1条。第二种文本仅存序文、三宝章,没有其它内容。另外,《道藏》洞玄部玉诀类还收录三种注本,即南宋绵州道士王希巢撰《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玉章经解》三卷;南宋泉州道士董思靖撰《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解义》四卷;元人华阳复撰《洞玄灵宝自然九天生神章经注》三卷。这三种注本中的经文,都缺少“三宝章”。另外在《无上秘要》、《云笈七签》等道教类书中引述的《九天生神经》,也没有三宝章。
根据上述资料,小林正美先生认为东晋末年最早出现的《九天生神经》,可能仅有序文第2段及《九天生神章》,而序文第1段、三宝章、太极真人颂等,都是南朝刘宋时期天师道三洞派道士添加的。[1]这一结论还可继续讨论,但本文不想就此展开。因为我们所要涉及的《九天生神经》内容,只局限于其中没有疑问的《九天生神章》。
《九天生神章》是全篇经文的核心。据说九首颂诗都是元始天尊降授的天书,“乃三洞飞玄之气三合成音,结成灵文。”实际上这些颂章的内容,与魏晋时期道教中流行的“诵经思神”法术大致相同。在颂章诗句中,隐藏某些人身体内神灵的名号,据说修道者念诵神章,就能安镇身神,混合生气,长生消灾。南北朝隋唐时期许多道教仪式中,都有念诵《生神章》的程序。例如《道藏》所收《灵宝五经提纲》,就规定《生神章》为灵宝斋仪中念诵的五种经文之一。这与茅山上清派重视念诵《黄庭经》、《大洞真经》的修炼法术相似。
唐代流传的《生神章》,在敦煌遗书中已发现两件残抄本。1、中国国家图书馆藏BD11190残片,首尾及下半部均残缺,无卷题。残存经文27行。2、法藏P.4659残本,首残尾全。尾题:太上[洞]玄灵宝自然至真九天生神章。尾题后有注记:“丙午年五月三日,出家道士王法迁敬写讫。”存经文58行。两件残片均为暗黄薄纸,笔迹相同,文字内容首尾连续,原系同一抄本之两截。缀合后存经文3纸84行(第1纸下半文字缺损)。残文内容见于《道藏》本第9b10行“凝化轮空洞”句,至卷末止。文字大致与《道藏》本相同。
关于此件抄本,大渊目仅著录P.4659,未曾见到BD11190(此件尚未公布)。根据P.4659抄本的笔迹,以及题记中的“丙午年”,大渊先生推测应为646年(即贞观二十年)的抄本。这一推测可能有误。首先,这件抄本题记未用唐朝年号,而用干支纪年。从其它敦煌道经抄本题记看,用干支纪年的大多是吐蕃占据敦煌时期抄本。再看这件抄本的笔迹,与唐至德二年(757)以前有题记的敦煌道经正式抄本不同。正规抄本大多为楷书,书法精美。但BD11190+P.4659抄本字品不佳,笔迹近似S.8076+S.9047v(《洞渊神咒经》卷二十)。据荣新江目录的看法,S.9047v是“非正式抄本”。因此笔者认为上述《生神经》也不应写于唐初,而是766或826年的抄本。
二、生神章经义疏抄本
敦煌遗书中不仅有《生神经》的抄本,而且有《正统道藏》未收的注疏本。俄藏Дх.0268残片,首尾及上下均残损严重,无卷题。残存10行。薄黄纸,字品不佳,可能是吐蕃占领期抄本。孟列夫《叙录》此件定作“道经疏释”,大渊目录定作“失题道经”。现据《俄藏敦煌文献》影版,录文如下:
(前缺)
混合而成章出于空洞故令为混合(缺文)
洞灵长夜皆谓之幽寥也北斗第九(缺文)
□□千命之相言大运将开三色混沌之(缺文)
□□也 延康至阳翘四句 太者(缺文)
□□精恶得九 合以为根胞为树胎为精/
血为华叶华叶结实又生子孙也(缺文)
在延康中甚大久远也黄(缺文)
之谓也九夜九幽也天亦(缺文)
□□晨希慕阳翘(缺文)
□□□二句 前(以下缺)
从以上残片文字可以看出,这是一种道教经文的疏释。原件中经文与注文分别用两种字体书写,中间空一格以示区别。但其中的经文省略,如第4行经文省作“延康至阳翘四句”,第10行仅残存“二句”两字。注文也残缺严重,因此极难确定究竟是哪种道经的注疏。可供考定经名的线索,仅有“延康至阳翘四句”这七字。难怪大渊先生这样的道教文献专家也无从措手。
但是笔者首先断定这应是灵宝经的注疏。因为其省略经文的注疏体例,及其行文风格,酷似《正统道藏》收入的三种古灵宝经疏,即《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洞玄灵宝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笔者多年来已注意到,这三种著作都是南北朝末至隋唐之际某位重玄学道士所撰的灵宝经疏释,极有可能就是南朝齐梁著名道士宋文明的《灵宝经义疏》。其注疏采用“开题序次”的方法,先将《灵宝经目录》中列出的某种“元始系灵宝经”排定次序,开解经文宗旨,然后分章释义。这就是南北朝隋唐时期,儒释道经书注释中都流行的“讲疏”体例。在道教中,宋文明最早用此体例疏释灵宝诸经。但是他所疏释的灵宝经,肯定不止《道藏》中现存的三种。
根据上述线索,我们可以缩小搜索的范围,只须从“元始系灵宝经”中去寻找敦煌残片所说“延康至阳翘四句”,出自哪种经文。果然,就在《九天生神章经》中找到以下经文:
郁单无量天生神章第一
混合空洞炁,飞爽浮幽寥。延康无劫期,眇眇离本条。
苦魂沉幽夜,乘晨希阳翘。大有通玄户,郁单降晨霄。
黄云凝灵府,阴阳炁象交。胎元结长命,恶根应化消。
桃康合精延,二帝秀玉飘。灌溉胞命门,精炼神不雕。
九天命灵章,生神神自超。元君遏死路,司马诵洞谣。
一唱万真和,九遍诸天朝。稽首恭劫年,庆此荣旧苗。
显而易见,Дх.0268残片正是《九天生神章》第1首中前六句的疏释。因此可以拟定其经名为《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义疏》。
这枚残片中的注文缺损严重,作为研究道教义理的文献,价值不大。但是从发现其为灵宝经义疏的过程,证实了笔者曾经有过的猜想。即现存《道藏》中收入的三种古灵宝经的注疏,应为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的著作,有可能就是宋文明的《灵宝经义疏》。
我们知道,宋文明是南朝著名的义学道士,撰有《灵宝经义疏》(又名《通门论》)等著作,久已亡佚。据大渊先生考证,敦煌P.2861+2256抄本,可能是宋文明《通门论》卷下。[2]这一发现为研究东晋南朝灵宝经的教义提供了重要资料,引起许多道教文献学者的关注。但是笔者认为,P.2861+2256是否宋文明自撰的《灵宝经义疏》,还有疑问。从该残卷的内容看,主要是转述陆先生(陆修静)和宋法师(宋文明)关于灵宝经目次及其义例的论述。但这只是一种概论式的“开题序次”,而不是直接就某一灵宝经的经文来疏释其义理。这与所谓“灵宝经义疏”的名称不尽相符。现存《道藏》中收入的《洞玄灵宝升玄步虚章序疏》、《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诸天灵书度命妙经义疏》,以及笔者新发现的《洞玄灵宝九天生神章义疏》残片,则是对各种灵宝经文本的疏释。这才是名符其实的“灵宝经义疏”。总之,如果我们能确认这些灵宝经疏释都是南北朝至唐代重玄学者的著作,就可为研究当时的道教义学提供新的资料。
注释:
[1]参见小林正美《六朝道教史研究》第2编1章。
[2]参见大渊《论古灵宝经》,Acta Asiatica 27(1974)。
(来源:《敦煌学辑刊》〔兰州〕2002年第2期)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