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本文以“法门寺文化景区微博改名事件”为背景,通过行动者中心建模的方法,探究了互联网宗教舆情观点演化的内在机制。通过仿真模拟与现实的比较分析,本文发现对峙观点增长率差值对解释观点演化机制而言不够稳定,对峙观点人数占比对观点演变机制具备一定解释力,仿真运行次数和模型结果与现实事件的持续时长、互动次数和结果有较高的契合度。
[关键词]:佛教舆情;互联网宗教;观点演化;行动者中心建模;NetLogo
一、引言
截至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7.24亿[1]。随着网民人数逐年增加,传统媒介向线上媒介的迁移,宗教信息的网络传播开始呈现出主体多元性、不确定性和虚拟宗教空间等特点[2],互联网宗教舆情研究重要性愈加凸显,且互联网宗教的内部发展机制及其发展规律已成为互联网宗教研究的重要议题。
国内外学者在互联网舆情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这三个主要方面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研究主题涵盖了网络舆情定义、传播规律、互联网舆情指标体系[3]的构建方法、舆情数据抓取和分析技术、事件热点的提炼、观点挖掘、态度倾向性分析、舆情观点仿真模拟等。但对互联网宗教领域进行的舆情研究却比较鲜见。社会学的行动者中心建模方法为互联网宗教舆情问题的研究提供了非常有力的研究工具。
行动者中心建模是以行动者为中心[4]、自下而上地对现实世界进行映射、抽象和分析的计算机模拟仿真方法[5],被列为新计算社会学的五大内容之一[6]。行动者中心模型由三部分组成:行动者、互动规则和互动环境[7]。行动者是多元的,以表示个人、组织或国家等不同抽象水平的行动者。互动环境通常是对多元行动者的相对空间位置等进行建模。行动者中心建模方法在研究局部互动清晰的非线性复杂系统问题以及由行动者简易局部互动所产生的突生现象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8],并已在社会学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9]。
本文以景区微博改名的现实舆情事件为背景,针对两类观点演化机制建立了行动者中心模型,并在NetLogo平台上完成模拟仿真,根据仿真结果尝试探索与现实更契合的内部机制和发展规律。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如下:第二部分简要介绍法门寺文化景区微博改名事件背景,第三部分构建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的行动者中心模型;第四部分展示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机制的仿真模拟结果以及相关分析;最后总结全文。
二、事件背景
“法门寺文化景区微博改名事件”是在兴教寺事件的背景下,佛教信众在网络上抗议法门寺文化景区盗用寺院名义进行欺诈的行为并最终迫使法门寺文化景区更改微博名字的互联网宗教舆情事件。
西安兴教寺事件[10](因申遗而险些造成驱僧夺寺)发端于2012年,2013年4月被社会大众广泛知晓。兴教寺事件中暴露出“挟佛敛财”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正是在对“挟佛敛财”的抵制风潮中,盗用“法门寺”之名的“法门寺文化景区”微博遭到了网友的抗议和抵制。
陕西扶风法门寺文化景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行业类别是“休闲娱乐-游乐景点”的公司,却在新浪微博注册使用“法门寺”寺院名作为微博名。此侵权行为引发了新浪微博网友的抗议,广大网友打出“日行一善,每日一滚”的口号,并在法门寺文化景区所发的每一条微博下,发表同样的口号,让景区微博“滚”出“法门寺”。2013年6月5日,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微博被新浪平台强制更名为“法门寺文化景区”[11],终止了景区微博对寺院的侵权行为。至此,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随之落下帷幕,网民也停止了持续留言的抗议行为。
三、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的行动者中心模型构建
(一)行动者中心模型的总体框架图
基于行动者中心建模方法准则,模型仿真研究被划分为数据、建模、仿真和结果分析四个阶段。对于舆情观点演化而言,发布内容的用户才对其他行动者产生影响,发布者是实节点,不发布者即虚节点。因此,本文将行动者的范围限定为在“法门寺文化景区”微博账号下发布内容的用户。演化机制即行动者之间的互动规则,规则在下文中凝练为演化图和状态转移方程式。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机制的行动者中心模型总体框架图,如图1所示。
(二)行动者分类及属性描述
行动者首先划分为新浪官方微博和新浪微博网民两大类,因网民所持观点不同进而又分成抗议者、拥护者和中立者三类。行动者分类及属性描述如表1所示。
基于离散的粗粒度观点划分方法,新浪微博网民对此互联网舆情可持有三种不同观点:抗议、拥护和中立;本文由观点区分将行动者划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抗议者、拥护者和中立者。自然衰减率衡量现实舆情演化过程中随着时间延长网民对此舆情事件疲乏至态度不再明晰等情况。自然衰减率的影响是有方向性的,对抗议者而言自然衰减影响下只能变为中立者,不会变为拥护者;同样的,拥护者自然衰减只能变为中立者,不会变为抗议者。观点比例是指持某观点网民占所有互动网民的比例。比例越大,对其他行动者观点演化转移率越高。增长率差值衡量行动者的观点演化转移率。当持对峙观点网民增长率高于持群内网民增长率时,增长率的差值越大,行动者的观点演化转移率越高。观点演化方向指抗议者、拥护者和中立者在和新浪微博网友交互影响后,观点往哪个方向演化。观点演化转移率是指抗议者、拥护者和中立者在和新浪微博网友交互影响后,行动者进行观点演化的概率。
(三)行动者之间互动规则的构建及算法设计
微博平台上互动行为是跨地域的。抗议者、拥护者、中立者三类网民之间可按照一定互动规则进行观点演化,所以多元行动者在互动后群际边界是流动的,甚至可变为完全相反的观点进行倒戈。行动者中心模型中行动者观点演化图,如图2。
新浪官微的互动准则是其官方裁决,即:持抗议观点网民在舆情事件参与总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后,新浪官方微博以官方身份进行裁决,认定景区微博侵权行为,并修正微博账号名称。改名后,抗议者停止抗议,模型停止运行。中立者、抗议者、拥护者的互动准则是观点演化决策,但三类行动者有着不同的演化规则。行动者的观点演化转换率是由周边其他网民此刻状态共同决定的。
本文针对两种不同的观点演化机制建立模型,在NetLogo平台实现仿真,并比较仿真结果与现实世界舆情的契合度,进而尝试探究其内在演化机制。两种观点演化机制分别如下:机制一是舆情观点演化机制取决于对峙观点增长率差值;机制二是舆情观点演化机制取决于对峙观点人数占比。由以上互动规则和观点演化机制分析,行动者之间互动规则算法设计如下。
机制一:舆情观点演化机制取决于对峙观点增长率差值。在此机制下,抗议者、拥护者、中立者下一刻状态(观点演化转换率),是其他网友两个状态(增长率差值和观点演化方向)共同决定的,状态转移方程式如(1)-(3)所示。
机制二:舆情观点演化机制取决于对峙观点人数占比。在此机制下,抗议者、拥护者、中立者下一刻状态(观点演化转换率),是其他网友状态(对峙阵营的观点比例,决定了倒戈的比率)决定的,状态转移方程式如(4)-(6)所示。
四、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机制的仿真
(一)模拟仿真平台选择
现在主流的模拟仿真平台有NetLogo,Repast等多个平台,基于不同仿真平台的跨平台性、易操作性、学习资料可及性、研究案例复杂度等因素的考量,作者选用了NetLogo作为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机制的仿真平台。NetLogo底层是Java编程语言实现的,所以具有较好的跨平台性,可在多个主流操作系统上运行(Mac,Windows,Linux等);其界面控件是拖拉式的,可为模型灵活添加数据输入框、监视器、绘图和滑动条等。更为重要的是,NetLogo更适用于对随时间演变的复杂系统进行建模,软件中的turtles、patches等建模元素可直接对应于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机制模型中的多元行动者、虚拟的网络舆情空间等。仿真结果会以可视化方式呈现出来,便于研究者讨论分析。NetLogo仿真软件适用于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机制的行动者中心建模实践。
(二)仿真参数设置
(三)机制一的仿真结果
(四)机制二的仿真结果
对照表2对仿真参数设置好后,机制二的仿真结果,如图5所示。由仿真结果分析可知,模型运行92次后,抗议者人数达到一定比例后,新浪官方微博修改景区微博名,仿真模型停止运行。此模型运行次数及停止状态与现实舆情观点演化历时时长、互动次数及事件结果都比较契合。
五、结论
本文在中国现实舆情事件背景下将行动者中心建模方法运用到了互联网宗教研究中,在NetLogo平台上实现了模拟仿真,以可视化方式动态呈现了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过程,并通过比较两种不同机制下仿真结果与现实的契合度来分析模型与现实的拟合度,进而探究互联网宗教舆情观点演化的内在机制。通过比较分析两种演化机制的仿真结果,本文发现对峙观点增长率差值对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而言是个不稳定机制,仿真结果与现实有较大出入;而对峙观点人数占比作为佛教互联网舆情观点演化机制呈现较稳定,仿真结果与现实有较高的契合度。
使用行动者中心建模方法对互联网宗教舆情进行的研究尚在起步阶段,依然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如通过将行动者观点作连续取值、为行动者中心模型添加社会心理特质和舆情媒体平台特质等方法来优化模型等。行动者中心建模为互联网宗教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借鉴。
*本文系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化背景下的本土社会心理学研究”(项目批准号:14ASH014)的中期成果。
注释:
[1]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的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51 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4.3%,其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比例为96.3%。CNNIC:《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阅读时间:2017年8月。)
[2]郑筱筠:《全方位开展互联网宗教研究》,《中国宗教》,2016年第7期。
[3]向宁、王于鹤:《佛教互联网舆情指数的构建与互联网舆情评估》,《世界宗教文化》,2016 年第4期。
[4][英国]奈杰尔·吉尔伯特:《基于行动者的模型》,盛智明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年版。
[5]Gilbert, N., & Terna, P.(2000).How to build and use agent-based models in social science. Mind & Society,1(1),pp.57-72.
[6]罗玮、罗教讲:《新计算社会学:大数据时代的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研究》,2015年第3期。
[7]Bonabeau, E.(2002).Agent-based modeling:Methods and techniques for simulating human system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99(suppl 3),pp.7280-7287.
[8]Macy, M. W., & Willer, R.(2002).From factors to actors:computational sociology and agent-based modeling.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pp.143-166.
[9]Epstein, J.M.(2006). Generative social science:Studies in agent-base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0]兴教寺是中国历史名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2007年始,西安市将兴教寺纳入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范畴。2012年7月,陕西省确定“丝绸之路联合申遗”名单,其中包括兴教寺塔。寺院僧人得知申遗过程将进行大量拆迁后,立即提出异议,在无法改变拆迁方案的情况下,寺院住持宽池法师提出退出申遗的请求,但未获许可。2013年3月,西安市相关部门到兴教寺视察申遗工作,并要求在5月30日之前完成对寺院约2/3建筑的拆除。4月10日,《南方都市报》报道了兴教寺因为申遗将遭受大规模拆迁的新闻,引发全国众多媒体及名人学者聚焦此事,此后,有关方面调整拆迁方案并公布,但拆迁面积仍占寺院总建筑面积一半左右。与此同时,国家宗教事务局、国家文物局、中国佛教协会等有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学术单位对此都发表了声明,众多央级和地方电台、报纸和网站,甚至海外媒体均连续予以报道,佛教界高僧、学者纷纷发言,数千万网民积极参与,抨击、担忧、辩论、建议等充斥网络,由此形成“兴教寺事件”。周齐:《2013年中国佛教发展形势及其热点事件评析报告》,邱永辉主编:《宗教蓝皮书·中国宗教报告(2014)》,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
[11]微博的现用名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阅读时间:2017年8月10日。)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博士)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5期)
(编辑:霍群英)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