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合国的号召下,“2013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World Interfaith Harmony Week)于当地时间2月14日在纽约举行,世界各大宗教代表聚首一堂。2010年10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宣布每年2月的一个星期为所有宗教、信仰与信念之间的“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以增强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谐与合作。
当天,联大主席办公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宗教非政府组织委员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纪念“世界不同信仰间和谐周”特别活动。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武克·耶雷米奇在活动上发表开幕致辞时说,从创立伊始,联合国的理想之一就是促进世界和平,重视对话而不是武力,同时将宗教信仰自由写入了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但令人遗憾的是,时至今日,世界上仍充满了太多的对抗、不宽容和战争。
耶雷米奇说,人类历史上有过许多在宗教名义下的纷争与仇恨。他指出,尽管人们有着不同的信仰,但这些信仰的核心道德宗旨却有着共同之处,人们应该以此为基础,摈弃分歧,致力于弥合千百年来不同宗教间冲突所造成的伤口,共同建设全球和平文化。
中华能源基金委员会常务副主席、秘书长何志平也在纪念活动上发言,他也是首位出席这个活动的中国人。
何志平的演讲辞以《中国人的传统智慧与和平理念》为题,主要介绍了中国人的特征与儒家思想中的仁者爱人的理念。他说,“中国与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面对未知与未来时,永远抱持着相对乐观而务实的态度。中国人,不管前路如何,总是在追求一个和平、文明的世界。并以仁爱、尊重、信任、平等为基本,持续不断地推动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这种抱负,始于人类长久以来对和平与繁荣的追求,以及我们身处‘同一个世界,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恩之心。”
在谈到中国人爱好和平时,何志平列举了郑和的例子。他说:“中国明朝时的国民生产总值,已占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著名的航海家郑和,率领着强大的舰队,从南中国海一路到了印度洋和非洲。甚至有学者考究,当年郑和应该也到过美洲。假若属实,郑和则比‘哥伦布发现’整整早了71年。凯撒大帝说,‘我来了,我看过了,我征服了’;而郑和及他的属下船员们则说‘我来了,我看过了,我交了朋友,接着我回家了’。郑和的强大舰队,从来没有武力攻打过任何一处他们所到达的地方,也从不曾将任何地方占有或划为殖民地,更不曾奴役其他的民族。”
何志平认为,这种和平主义是中国人根深蒂固的一种传统美德,根植于2500年前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又与中国宗教中的道家和佛家并列,更与中国社会紧紧相连,是中国人日常生活里密不可分的一部份。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古代儒家教诲的核心价值——和平,在今天,亦无疑成为了全世界不同信仰、不同文化、不同文明和不同国家之间相互联系与沟通的桥梁。
他认为,儒家思想同时又将其核心与古老的道教理念相结合,并为中国传统社会定下了社会价值和理念。它以人为本,提倡全社会秉持高尚的品格。儒家哲学讲求“三重境界”:天、地、人,重点阐述人与天、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强调人类只有在这三重境界之中,达致内心的最终平和。
人与人之间,孔子强调人在社会关系中必须要有适当的品行,认为人要达到自我的终极实现,就需要与他人共同实践。而品行的关键是“礼”,也就是社会与伦理的规范,它指导人在适当之时做合宜之事,表达尊重和仁慈。
人与自然之间,儒家认为人类与大自然之中所有生命相连,因此必须尊重、关怀和保护大家安身立命的环境。人类对经济发展和资料增长的执迷,特别是追求更便利、愉悦和舒适,跟反对极端贪婪的教诲,以及讲求适度中庸的原则相悖。
至于人与天的关系,孔子以“天”作为善的至上之源,且人人皆从属于天。人生至妙之境乃天人合一。孔子所说的天,正是人们内在的和平。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并藉着在生活里实践道德而获得。
众德之首是“仁”。仁者,爱人。它是源于人类尊严和伟大自尊的慈悲感。要实践“仁”,每个人就要代入他人立场。希望他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对待他人。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仁正是实践这两条的金科玉律。这些原则,遍及世上老幼、所有文化和宗教的伦理传统。
何志平在演讲中强调,透过不断追求真理、自律、尊重他人,秉“礼”而行,人就能体现“仁”这种最高层次的道德,继而达到天人合一,与“道”和谐并处,然后得着和平。中国人明白,和平是内在的,始于每个人之中,需要每个人来培养。在以行动追求正道之前,人们必须先心存正念,保证目的真诚,好使人们对智慧的追求得以藉着对本质的明辨而臻圆满。这就是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内心开始向外延伸,推及世界和平,这是孔子乌托邦世界和平观的基本要义。这些观点均出自儒家经典四书中的《大学》,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的曾参。
何志平最后说:“祈求我们能够领悟本质,得着智慧,诚心所愿。真正的自律,可使家庭和谐、国家治理、四海升平,这也是孔子对和平的大同之愿。和平始自我们每个人的内在平和,必须先拥有内在的和平,然后才能与他人和平共处。和平,其实不在远方,就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世界和平,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由‘人心’出发。容我们爱人如己,并敬爱他人之国,如同敬爱己之国,藉此寻求和平。这是我的愿望和祝祷,也希望是全世界每一个人的愿望和祝祷!”
出席本次活动的人员包括联合国秘书处与成员国的高级代表、多位宗教领袖,以及联合国非政府组织的代表等,宗教界代表分别来自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部落信仰、锡克教、犹太教、巴哈伊教、耆那教、神道教、祆教。(文/何新)
(来源:《中国民族报》)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