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晏琼英:苏非主义研究取得新进展    2022年3月1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近10年来,我国伊斯兰教研究取得长足进展,苏非主义研究作为其中的重要领域也取得了显著成绩,这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对苏非主义历史发展、教团沿革、理论体系、社会影响进行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对重要苏非人物、思想和典籍的译介研究;应用多元视角、交叉学科、田野考察等方法对国内门宦和道门的研究;对国内苏非主义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挖掘整理、校勘考订和分析解读。

 

2012年,《苏非之道:伊斯兰教神秘主义研究》(周燮藩、王俊荣、沙秋真、李维建、晏琼英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第一部综合性和系统性的苏菲主义研究著作,全面论述了苏非主义的起源和发展、修持的道路和方法、思想体系的产生和演变、以及苏非教团在各地的传播和兴衰,并指出苏非主义在历史上为伊斯兰教的传承注入精神活力,也对近代以来伊斯兰教的思潮和运动有着持久的影响力。紧接着,金宜久的《苏非主义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付梓,这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国内苏非主义的学术专著。该书重点探讨我国内地经堂教育兴起后所受到的苏非主义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礼仪之争和教理之争,介绍了从事汉文著述的著名学者、经师和阿訇,并对道门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阶段以及基本特点进行了论述。这两种著作具有自主的话语意识与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国内苏非主义研究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里程碑意义。

 

国内苏非主义研究进入新阶段的标志还在于,一批重要苏非典籍和苏菲人物被相继译介给国内读者。其中重要的有:早期苏菲大师呼吉伟瑞的《开释福—苏非之觉兆》(马效惠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6),大苏非古筛勒的《古筛勒苏菲论集》(潘世昌译,商务印书馆,2016),“新千年的复兴者”安萨里的《心灵的揭示》(金忠杰译,商务印书馆,2016)和《知识之书》(康有玺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17),“最伟大的精神导师”伊本·阿拉比的《智慧珍宝》(《〈智慧珍宝〉翻译、注释与研究》,王希、王俊荣译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苏菲典籍的译介为研究者立足原始文献提供了条件,避免了雾里看花的缺憾,也突破了研究中的西方话语和解读框架。此外,当代著名伊斯兰哲学思想家纳塞尔的研究性著作《穆斯林三贤哲》(周传斌译,商务印书馆,2017),也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该书以伊斯兰哲学史上最关键的三个人物伊本·西那、苏赫拉瓦迪和伊本·阿拉比为中心,以敏锐的洞见勾勒出伊斯兰哲学的历史图景,彰显了苏非主义同伊斯兰哲学之间的密切关联

 

这一时期,苏非诗歌的译介也是苏非主义研究中的一个热门领域,其中以鲁米和萨迪的作品最受欢迎。《心灵的泪滴——来自富饶的玛斯纳维:鲁米精选》(土耳其奥斯曼·努日·托普巴希编著,谭卉颖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13)是对《玛斯纳维》的精选和注释。《果园》(张晖译,中国文联出版社,2016)是萨迪一部传颂千年的伟大诗集,既是指导灵性追求的苏非修行之书,也是洋溢着波斯文化的文学名著。

 

在综合性研究和译介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苏非人物、教团、理论学说等方面的研究也有明显的推进和深入,相关的成果不断涌现。潘世昌在其《试论安萨里的知识论》(《西北民族研究》2012.04)指出,安萨里的知识论具有鲜明的原创性,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穆斯林对知识结构的认知,为伊斯兰各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苏非学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时期,随着伊本·阿拉比著作的译介,理论苏非学(即苏非哲学)开始受到国内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王希《理论苏菲学的体系架构和思想内涵》(《世界宗教研究》2018.04)一文指出,理论苏非学是伊斯兰传统知识体系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内容涵盖伊斯兰基本教义、形而上学、宇宙论、人性论、认识论、方法论等诸多领域,系神秘主义在宗教学术维度的重要体现。与此同时,现当代非洲、南亚、中亚苏非教团研究也日益受到学者重视,相关论文不断发表。

 

对本土化或地域化苏非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的门宦或道门,以及明清之际的回儒思想这两个领域,并取得了新的进展。关注改革开放以来各门宦的恢复、发展和变化,注重近三十年来发展现状的调查,采用宗教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是当代门宦研究的新气象。《甘肃临夏门宦调查》(李维建、马景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西北伊斯兰教社会组织形态研究》(丁明俊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都是课题组深入甘、宁、青等地清真寺、拱北、道堂等宗教场所,进行大量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参考前人研究,所最终取得的成果。此外,还有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库布忍耶》(杨学林、王蕾著,2011)、《中国伊斯兰教嘎德忍耶大拱北门宦道统史》(杨杰芳主编,马敬成编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两种门宦研究著作。

 

最近十年间,学术界对道门的关注开始增加。道门与门宦同属苏非派,但一般规模较小,或属于某个门宦的分支,或独立存在。近来的研究侧重于道门兴起的社会历史条件、发展阶段、道统传承、组织制度、信众参拜、基本特点、发展趋势等问题,突出其与传统门宦的差异。这一时期,对新疆苏非主义依禅派的研究也在历史文献、重要人物、田野调查等方面取得进展,《苏非主义与维吾尔文学》(姑丽娜尔·吾甫力著,民族出版社,2013)对维吾尔文学史中的苏非主义进行细致梳理,为这一领域的开拓性成果。

 

回儒汉文译著中的苏非思想,是近些年来苏非主义本土化研究中的热点,在宗教中国化的大氛围下,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出现一批学术佳作,如《伊儒会通研究》(季芳桐,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中国伊斯兰先贤——马注思想研究》(金宜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中国伊斯兰教金陵学派研究》(米寿江,文化出版社,2020)。通过长期的学术研究,学术界现已达成基本共识,明清回儒代表人物张中、王岱舆、马注、刘智、马德新等人的著述中参考了大量的苏非主义著作,其思想也包含大量的苏非主义内容。不过,他们并非全盘照搬域外主张,而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对苏非学理做了有选择的引介。撒海涛在其《清初学者张中思想研究》(《回族研究》2019.01)中指出,苏非思想对张中的影响体现在其著述对波斯苏非典籍的引用,以及他对“大世界”“小世界”“中道”“止一余光”“两弓一梢”等苏非理论的汉语重构。张雪松在《汉译〈研真经〉与伊斯兰教苏菲思潮在我国明清之际的影响》(《宗教研究》,2013)一文中指出,宋代以来儒释道三教都非常注重心性论,明清以来的伊斯兰教学者以苏非主义心性论为桥梁,沟通了中国儒释道传统,开辟出一条实现伊斯兰教本土化、处境化的卓有成效的路径。

 

苏非主义研究在过去十年取得显著的成绩和突破,但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这一领域还存在基础薄弱、人员不足,视野有限等诸多问题。鉴于目前国内苏非研究中译名和术语混乱的现象,学术界应该联合起来,编纂一部苏非词典,统一译名和术语,纠正一些错误的提法或观点,为构建苏非主义研究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提供便利。近十多年来,西方学界涌现出一批苏非主义研究的著名专家,在各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学者应及时关注、译介和利用这些研究成果,以推动我国的苏非主义研究以及学术话语体系的建设。另外,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非常有必要加强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苏非主义研究。苏非主义大都高度本土化和在地化,包容性和兼容性较强,是应对极端主义、化解安全风险、维护地区稳定的有力因素。总之,构建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苏非主义研究在未来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作者:晏琼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来源:《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6期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