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从于阗到敦煌——以唐宋时期图像的东传为中心》

撰稿: 编辑:许津然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5年3月9日 时间:2015-03-09

作者:陈粟裕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年12月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七批特别资助成果,资助编号2014T70182。书中讨论了于阗绘画的风格样式,以及于阗艺术对敦煌唐宋时期洞窟的影响。通过一系列个案梳理,勾勒出812世纪于阗与敦煌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样式传播的同时,佛教典籍的传播还促成汉地民众把对于阗的想象绘成图像。两地间的交流并不是单向的,书中还讨论了于阗本地图像中的汉文化特质。本书对敦煌和于阗间图像关系的讨论,旨在加深学界对丝路南道佛教艺术的交流与互动的认识,明确于阗在佛教图像上的地位与意义。

目录 
绪论
一 选题介绍
二 研究方法与思考问题
上编:于阗本土的图像研究
第一章 于阗佛教图像的发现与研究

第一节 于阗遗迹的考察与发掘
第二节 和田唐代佛教遗迹的基本概况
第三节 于阗本土艺术的研究史
第二章 托普鲁克墩1号佛寺的图像研究
第一节 托普鲁克墩佛寺的七佛图像
第二节 佛寺内的守护神图像
第三章 于阗毗沙门天王图像的传播与演变
第一节 于阗与长安:毗沙门天王图像的传入
第二节 于阗的毗沙门天王图像
第三节 毗沙门天王的眷属图像研究
第四章 三铺《金光明经变》的比较研究
第一节 敦煌石窟中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变》
第二节 高昌地区的《金光明最胜王经变》
第三节 于阗的《金光明经变》

 
下编: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因素研究
第五章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因素及相关研究

第一节 敦煌与于阗的交往与互动
第二节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因素图像
第三节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因素图像研究史
第六章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瑞像图中的于阗因素——以231窟、237窟为中心
第一节 231窟、237窟中的于阗瑞像概况
第二节 手把袈裟的立佛像研究
第三节 装饰佛与菩萨研究
第四节 于阗瑞像的引入
第七章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守护神图像研究
第一节 于阗八大守护神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于阗守护神的图像比对与样式分析
第三节 于阗守护神样式来源
第四节 甬道两披瑞像的选择与对应
第八章 敦煌石窟中佛教圣迹图内容考证
第一节 佛教圣迹图下段内容考释
第二节 佛教圣迹图上段图像考释
第三节 画面图像来源与图式分析
第九章 五台山与牛头山——榆林32窟《文殊、普贤并侍从图》与菩萨住地的讨论
第一节 榆林32窟的《文殊、普贤并侍从图》
第二节 五台山的经营与文殊菩萨道场的讨论
第三节 关于普贤菩萨道场的争夺
第四节 牛头山的位置与转换
第十章 “新样文殊”中的于阗王形象研究
第一节 220窟的“新样文殊”与相关学术史
第二节 狮子的来历
第三节 从昆仑奴到于阗王
第四节 “新样文殊”的图像影响 
第十一章 敦煌石窟中于阗人的活动
第一节 敦煌石窟中的于阗王族供养像
第二节 于阗人在敦煌的佛事活动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1.古代文献类 
2.著作类 
3.译著类 
4.外文类 
5.论文类 
6.图册类 
图版目录
索引

后记

 

 (编辑:李文彬)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