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机构
党建工作
研究领域
期刊年鉴
专家学者
学术著作
搜索

《佛学管窥》

来源: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2年02月09日 时间:2012-02-08


   作  者:戈国龙
   出 版 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有关佛学文章的结集。作者虽以道教内丹学的研究著称,但其实于佛学亦用力甚勤,在硕士阶段师从著名学者楼宇烈教授研究佛学,尤其对天台佛学和禅学有独到的研究与体悟。作者在研佛悟道的过程中,以广阔的胸襟,虚心学习人类社会中各家各派的修炼思想和理论,虚心向各种有一己之长的大师们学习,不怀任何先入为主的偏见。同时又有最自信最坚定的立场,一切以自己的眼光而作最后的判断,敢于超越一切已有的理论和已有的大师们,站在高处,看到远方。佛道儒医,乃至现代悟道大师们的经验成果,都在作者的考察范围之内。其研究旨趣是:通过比较与实践,确立自己的见地,成立自己的文化判摄,寻找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因而本书虽非一家一派的专门研究,但却蕴含了丰富精深的佛学识见,初步显示了作者在佛学上不同凡响的造诣。

 

目录

自序__ 2

第一章 对中国哲学的兴趣__ 7

修身之学——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_ 7

读《论语别裁》_ 8

文化与人生_ 9

形上形下_ 10

理学旨归_ 12

无极化思维场_ 13

论哲学━━我的哲学观_ 15

哲学论━━我的哲学大纲_ 19

思想散论_ 26

哲学家与哲学_ 30

第二章 走进佛学的殿堂__ 32

《心经》的哲学意义_ 32

《金刚经》中的“有无”问题_ 36

清净的莲花_ 38

《中论》思想略析_ 41

佛法·哲学·宗教_ 44

第三章 《摩诃止观》之“圆顿”义__ 47

Ⅰ、引论_ 47

Ⅱ、《摩诃止观》论圆顿止观_ 49

Ⅲ、圆顿止观的哲学意义_ 58

Ⅳ、附论_ 61

第四章 从《摩诃止观》看“烦恼即菩提”在天台圆教中的意义__ 65

一、“烦恼即菩提”与“圆顿止观”_ 65

二、“烦恼即菩提”与“四谛”_ 67

三、“烦恼即菩提”与“一心三观”_ 69

四、“烦恼即菩提”与“六即”_ 71

第五章 临济禅中的“有”与“无”__ 74

一、有法与无法_ 75

二、有心与无心_ 77

三、有修与无修_ 79

第六章 禅思随感录__ 83

与真实共处_ 83

真性与妙用_ 84

当下的圆满_ 84

禅:一种存在的体验_ 85

本来面目_ 85

无门之门_ 86

大智慧的成就_ 87

禅:心灵的故乡_ 87

第七章 在佛学与学佛之间__ 88

顿悟渐修略说_ 88

关于玄奘大师及其唯识学_ 89

从“教圆”到“宗圆”:读《佛性与般若》的一点感想_ 91

性空学的两个向度_ 92

佛经、轮回与极乐世界_ 94

行善与戒律对于修道的意义_ 96

第八章 与佛学相关的宗教学思考__ 98

神与神性:两种宗教类型与宗教的两个维度_ 98

内在的田野,心性的考古:宗教学研究的另类思路_ 100

对上帝的沉思_ 102

谈“灵性市场”_ 104

内在真理的国度:超越灵性专制主义_ 107

第九章 从性命问题看内丹学与禅之关系__ 110

一、丹家评禅_ 110

二、禅家论丹_ 113

三、丹禅合一_ 115

第十章 明心见性与内丹学的性命双修__ 120

一、别禅之丹_ 121

二、归禅之丹_ 122

三、融禅之丹_ 124

 

 

免责声明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