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简介
周广荣,男,1971年11月生,山东平阴人。自1989年起,先后就读于济南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扬州大学,历获文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0年1月入北京大学外语学院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佛教语文学与中印文化交流史研究。2002年4月起,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佛教语文学与后期印度佛教史,现为《世界宗教文化》编辑部主任、副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至印度尼赫鲁大学梵文研究中心、日本名古屋色目寺、尼泊尔梵文佛经写本研究中心、美国华盛顿大学亚洲语文系犍陀罗语写本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访学。承担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院、所研究课题多项,目前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绝学项目“《悉昙藏》整理与校注”。
二、学术简历
1993.9-1996.6,湖北大学古籍所古典文献学专业硕士生;
1996.9-1999.11,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
2000.1-2002.4,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2002.4-2004.11,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助理研究员;
2004.11-2015.06,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室副研究员;
2015.06-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三、主要成果
专著:
1.《梵语悉昙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305千字,宗教文化出版社,2004年10月。获世界宗教研究所2002-2005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印度佛教卷》(公元7世纪以后),473千字,魏道儒主编《世界佛教通史》第二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
编著:
1.《中华发明发现大典》,武汉出版社,1996年6月版,主编助理;
2.《康熙字典通释》,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编纂人员;
3.《汉语成语辞海》,武汉出版社,2000年2月版,主要编纂人员;
4.《搜神记译注》(合注),中华书局,2009年10月版;
5.《汉文佛藏中的音乐史料类编》(合编),凤凰出版社,2014年12月;
译著:
1.《佛教阐释学》(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2.《佛教伦理学》(合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学术论文:
1.唐代《悉昙章》传本辑考,7.5千字,《文献》,2000年4期;
2.敦煌悉昙章歌辞源流考略,13千字,《敦煌研究》,2001年1期;
3.梵语《悉昙章》与等韵学的形成,10千字,《古汉语研究》,2001年4期;
4.悉昙学叙论,17千字,《普门学报》(台),第9辑(2002年5月);
5.试论法相宗对《悉昙章》的传习,8千字,《佛教研究》,第11辑(2002年);
6.从史实论十四音与四声起源及诗文声律论之关系,15千字,《中华文史论丛》,第74辑(2003);
7.得新声于异邦——唐高僧义净诗文旨趣谈片,5.7千字,《佛教文化》,2003年6期;
8.虚云和尚复兴佛教祖庭考,12千字,《中国宾川鸡足山佛教文化论坛论文集》,2003年4月;
9.华严诸祖传习《悉昙章》考略,8.5千字,《五台山研究》,2004年1期;
10.宋元时期的佛经译勘与梵字的传习,10千字,《世界宗教研究》,2004年2期;
11.参禅之道与音韵学——清代帝王的文化习气,6千字,《佛教文化》,2004年3期;
12.华严字母探源,14千字,《普贤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2006年12月版;
13.悉檀,成就也?遍施也?——天台诸祖的言语文字观及其对梵字的传习,24千字,《天问》第一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14.赵宧光及其《悉昙经传》,7.5千字,《周绍良先生纪念文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
15.佛教言语伦理及其现代意义,7.8千字,觉醒主编《佛教伦理与和谐社会》,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1月版;
16.宗门提祖令,千古播嘉声——楚山绍琦禅学思想谫论,8.5千字,素慧主编《禅心映天成 显密照石经——纪念楚山禅师诞辰600周年、能海禅师诞辰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7年3月版;
17.近现代汉传密教复兴背景下悉昙典籍的撰述与传播,14千字,《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杨曾文先生七秩贺寿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3月版;
18.从《大日经》看悉昙声字在真言密教修行中的形态与功用,12千字,《东方哲学思想与文化精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6月版。获世界宗教研究所第三届(2006)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
19.悉昙学的印度渊源(The origin of Siddham Learning in India),《天问》第三辑,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
20.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禅门日诵》中的华严字母考述,15千字,《宗风》己丑秋之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0年4月。获世界宗教研究所第四届青年学者论坛二等奖,宗教所2006-2009年度优秀科研成果奖;
21.真言识小,6千字,吕建福编《密教的思想与密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版;
22.当真言遭遇王权,10千字,《宗风》庚寅春之卷,宗教文化出版社,2012年3月版;
23.曼殊揭谛行实著述摭考,11千字,李利安主编《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三编,西北大学出版社,2013年10月;
24.佛教经咒翻译中的实践与启示,11千字,《世界宗教研究》,2014年第4期;
25.谈谈玄奘对梵语声明学的译介与弘扬,7千字,《世界宗教文化》,2014年第5期;
26.使万世奉同文之化——明清悉昙家对华梵声韵的比较与会通,《宗教研究》(2014年秋),宗教文化出版社2015年6月版;
27.不空罥索密法探源,12千字,《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第4期。获世界宗教研究所2016-2021年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8.文殊密法与《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22千字,《戒幢佛学》第四卷,凤凰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29.四部怛特罗考源,12千字,《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4期;
30.观音与湿婆—南亚宗教文化交流互鉴例示,12千字,《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6期;
31.声字与般若———试论梵语声字在般若经典中的形态与功能,19千字,《世界宗教研究》,2019年第6期;
32.尼耶舍:走向“梵我合一”的方便法门,《世界宗教文化》2020年第6期;
四、书评与短论
1.佛教与文学研究的精审之作——读普慧《南朝佛教与文学》,3.5千字,《中国禅学研究》第三辑(2005);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张总《地藏信仰研究》,3.4千字,《中国宗教》第11辑(2005);
3.南传佛教研究的典范之作——读宋立道先生《传统与现代—变化中的南传佛教世界》,书评/5.5千,《中国禅学研究》,第四辑(2006);
4.《西来东去——中外古代佛教史论集》述评,3千字,《世界宗教研究》,2007年第3期。
5.《观音座骑漫谈》,3.5千字,《百科知识》2010年6期;
6.《作为绝学的梵学研究》,3千字,《光明日报》“理论周刊”2010年12月7日1版;
7.《千年绝学从今起——“梵学与佛学研讨会”综述》,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站(2012年1月16日);
8.《追前贤于往日,励后学于来兹——写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阶段性成果梵汉佛经对勘丛书出版之际》,3.5千字,《光明日报》(2012年5月9日11版);
9.《梵汉对勘三书评议》,4.5千字,《哲学宗教与人文》第2辑(2012.6);
10.《少林学琐谈》,3.5千字,《少林学辑刊》第1辑,宗教文化出版社2021年10月;
11.《人间性与星云大师的期刊编辑理念》,2.5千字,《此岸彼岸——<星云大师全集>读后》,新星出版社2021年11月;
五、研究报告
1.浙江苍南宗祠宫庙壁画调查报告——以钱库镇所在的江南垟为中心,世界宗教研究所“浙江民间信仰调研”课题组报告,2007年5月;
2.《安徽省DT县基督教堂及其附属聚会点调研报告》,世界宗教研究所基督教调研课题组《中国基督教调研报告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版。
六、获得奖项
1.《汉文佛经音乐史料类编》(王小盾、何剑平、周广荣、王皓编著,凤凰出版社,2014年12月版)获2014年全国优秀古籍二等奖;
2.《佛教伦理学导论:基础、价值与问题》(与李建欣合译)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十届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19);
3.《世界佛教通史》(魏道儒主编,本人独立完成第二卷《印度佛教(公元7世纪至20世纪)》)获第七届国家图书奖、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2019)。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永久域名:iwr.cass.cnE-Mail:zjxsw@cass.org.cn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京ICP备0507273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