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著作
《道教学》   2020年3月18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者:朱越利、陈敏

出 版 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6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对道教学本身进行理论研究,探讨性地规定道教学的定义、范围和研究方法。这种理论探讨是在系统总结中国和世界道教研究百年史的基础上进行的。作者全面阐述了有关道教的产生与流传、道教的经典、道士与宫观、道教的崇道活动、神仙信仰、济度思想、方术、戒律与科仪制度、道教与传统文化等方面的学术观点和一般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国和世界道教学的主要成果,并简要地展望了道教和道教学的发展前景,提出了建议与希望。

 

目录

第一章 道教学概述

第一节 何谓道教学

一、道教学定义

二、道教学的研究对象

三、道教学研究的范围

第二节 从事道教学研究的基本条件

第三节 道教学的研究方法

一、宗教学方法论

二、宗教学方法论的具体化

三、道教学研究的具体做法

第四节 中国道教学史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五节 世界道教学史

一、日本、韩国道教学史

二、西欧道教学史

三、俄国道教学史

四、北美、澳大利亚道教学史

第二章 道教的产生与流传

第一节 道教前史

一、古代哲学

二、神仙信仰

三、自然崇拜与鬼神崇拜

四、巫术

第二节 原始道教

一、太平道

二、五斗米道

三、两晋时期的民间道教

第三节 贵族道教

二、葛洪与《抱朴子内篇》

二、寇谦之与北天师道

三、陆修静与南朝道教

四、陶弘景与茅山宗

第四节 道教的兴盛

一、隋唐五代时期

二、北宋时期

三、南宋金元时期

第五节 北宋以来道教的教派与宗派

一、龙虎山天师道

二、《悟真篇》丹法派

三、神霄派

四、真大道

五、太一教

六、全真教

七、清微派

八、净明道

九、南宗与北宗

第六节 道教的衰落

一、明代

二、清代

第七节 近代以来道教的抗争与新生

一、近代道教

三、现代道教

三、当代道教

第八节 中国港澳台地区的道教

一、台湾省的道教

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道教

三、澳门地区的道教

第九节 道教向国外的传播

一、朝鲜的道教

三、日本的道教

三、越南、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道教

四、欧美和澳大利亚的道教

第三章 道教的经典

第一节 道经的产生

一、道经的界定

二、道教对神授神述道经的解释

三、学术界对道经的考证

第二节 《道藏》编纂史

第三节 道经分类

一、传统分类法

二、新分类法

第四节 道经目录

一、东汉时期

二、六朝时期

三、隋唐时期

四、宋元时期

五、明清及近现代

第五节 敦煌道经

一、敦煌遗经的发现与研究

二、敦煌道经的基本内容

三、敦煌道经的价值

第六节 藏外道经

一、失收道经

二、《道藏》以后的几种道经丛书

第七节 几类综合性道经

一、小道藏《云笈七签》

二、其他综合性道经

第八节 道经的用途与价值

一、《玄门日诵早晚课》

二、日常奉诵道经

三、道经的史料价值举例

第四章 道士与宫观

第一节 道士

第二节 名山与宫观

  一、道教名山

  二、宫观

第五章 道教的崇道活动

第一节 对《道德真经》的崇拜

第二节 对道的崇拜

一、以道构筑宇宙和神灵世界

二、以道解释神灵

三、以道解释修炼

第三节 对老子的崇拜

一、秦汉时期对老子的神化

二、老子化胡说

三、其他神话和尊崇

第六章 道教的神仙信仰

第一节 神仙、仙界和成仙理论

一、神仙的类型和品级

二、成仙的方式

三、道教的彼岸世界

四、成仙理论

第二节 道教中的古代神仙

第三节 教祖神仙

一、正一派教祖

二、全真派教祖

第四节 民间神仙

一、八仙

二、几位女神和土地、城隍等

第七章 道教的济度思想

第一节 济度思想

  一、道教济度思想的演变

  二、济度思想的哲学变化

  三、阴曹地府信仰

  四、承负说与善恶报应说

第二节 符咒崇拜与斋醮

一、符箓

二、咒语

三、斋醮

第三节 主要尊神

第八章 道教的方术

第一节 养生术

第二节 外丹术

一、外丹术的形成与发展

二、外丹术的内容

三、外丹术的成就

第三节 内丹术

一、内丹理论

二、内丹经典

三、内丹流派

第四节 斋醮及杂术

  一、步罡踏斗

  二、炼度

  三、镜、剑、印术

  四、乘跷

  五、变化术

  六、五遁

  七、守庚申

  八、拘神制魄法

  九、术数

第九章 道教的戒律与科仪制度

第一节 戒律

一、道教戒律的历史

二、道教戒律的内容

三、清规

第二节 科仪

一、道场科仪

二、祀典科仪

三、其他科仪

第三节 节日

第十章 道教与传统文化

第一节 道教与哲学

一、道教对儒家思想的影响

二、道教对佛教思想的影响

第二节 道教与文学

一、道教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二、与道教关系密切的文学形式

第三节 道教与医学

一、道教与传统医学关系密切之由

二、道教对传统医学的影响

第四节 道教与音乐

一、道教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二、道教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

第五节 道教与美术

一、道教对中国美术的影响

二、道教美术作品及作者

第六节 道教与建筑

一、宫观建筑

二、道教园林艺术

第七节 道教与风俗

一、岁时节日

二、民间祭祀

三、日常生活

第十一章 中国道教学成果

第一节 道教经典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二节 道教史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三节 道教思想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四节 道教科仪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五节 道教文学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六节 道教宫观山志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七节道 教音乐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八节 道教外丹术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九节 道教内丹术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十节 道教医药与养生研究成果

一、第一阶段

二、第二阶段

三、第三阶段

第十二章 世界道教学成果

第一节 日本、韩国道教学成果

一、日本道教学成果

二、韩国道教学成果

第二节 西欧道教学成果

一、法国道教学成果

二、德国道教学成果

三、英国道教学成果

四、荷兰道教学成果

第三节 俄国道教学成果

第四节 北美、澳大利亚道教学成果

一、美国道教学成果

二、加拿大道教学成果

三、澳大利亚道教学成果

结束语 道教和道教学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