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在历史上曾将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的民间神灵列入正祀体系,对民间信仰进行整合,借此实现大传统对小传统的吸纳,实现文化的正统化和大传统的地方化。民国之后,民间信仰处于不受重视或抑制的状态。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些有影响的庙会祭典被列入其中。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民间信仰提供了新的合法化途径。与正祀体系不同的是,民间信仰的“非遗”化强调的是民间信仰的地方性和特异性。因此,民间信仰的“非遗”化战略在整合文化的同时,还表现出不容忽视的潜在的解构功能。
关键词:正祀;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信仰;文化整合;解构
作者:李华伟,河南汝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宗教社会学》辑刊联合主编。
期刊:《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9年第2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设与儒教的互动关系研究(1895-1919)”(项目编号:17BZJ011)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