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谢志斌、李继武:僧伽信仰的兴衰轨迹及其原因探析*    2021年12月29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摘要:僧伽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演变过程。僧伽作为域外来华僧人,自唐中宗时期至清末千余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中国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崇拜,从最初的域外胡僧发展成为中国民间集各种神职功能于一体的著名神灵,展现了外来佛教信仰载体彻底和全面中国化的过程。唐代时期,在政权的大力支持下僧伽信仰兴起并快速发展。五代战乱中,对护国信仰的需求促使僧伽信仰持续升温并得到巩固。两宋时期,在社会各阶层的共同推动下僧伽信仰全面发展并到达鼎盛。明清时期,由于其他信仰对僧伽信仰的吸收与消解,僧伽信仰发生转型并渐趋没落,最终归于沉寂。僧伽信仰的兴衰轨迹反映出了中国佛教信仰重心的转移和中国民众宗教信仰情趣的变迁,并由此可见宗教信仰的命运与政权运作、文化发展、民众需求之间紧密的联系。

 

关键词:僧伽;泗州;中国化;佛教

 

作者:谢志斌,西北大学中东研究所博士后;李继武,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期刊:《世界宗教研究》2020年第5期

 

基金项目: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宋代民间观音信仰研究”(项目号:19XJC730002)、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伊斯兰视域下的宗教对话资料整理与研究”(项目号:18ZDA234)的阶段性成果。

 

附件:僧伽信仰的兴衰轨迹及其原因探析*.pdf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