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魏德东:慈善,可否兼带传教    2012年7月5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201251112日,“宗教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由爱德基金会和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联合主办,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香港和内地的7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海外代表20多人。会议论文主要包括3种类型,一是有关中国宗教与和谐社会关系的理论研究,发言者如香港圣公会大主教顾问魏克里(Philip Wickeri)先生、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赵文词(Richard Madsen)教授等,二是有关中国基督教、天主教慈善事业的研究论文,三是基督宗教所办的慈善机构如弃婴院、养老院、麻风病院的实践交流,代表来自河北、辽宁、陕西、湖南等地。

 

会议的一个共识是,宗教是社会的;对于基督宗教而言,从事慈善公益事业是传福音的一部分。今年216日,国家宗教事务局、中共中央统战部等6部委发布了《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对此与会代表予以高度评价。最近20年来,宗教界做了大量的慈善公益事业,也成立了许许多多的社会团体,但大多数都尚未获得政府注册登记。许多发言者都期待在新精神的指导下,各地政府能更好地理解、支持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

 

会议频频涉及到的一个话题,是有宗教背景的社会团体在从事慈善公益事业时,可否表达,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表达自己的宗教特性;换言之,在进行慈善事业时,宗教团体能否兼带传教?不同类型的宗教团体的回答不同,学者的意见也很不一致。爱德基金会或许代表了开放型的宗教态度,在所有的救灾、慈善等活动中,极少表达自己的宗教背景。爱德基金会成立于19854月,是由中国基督徒发起,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参与的民间团体,其资金来源以海外基督教机构的捐赠为主,主要从事教育、社会福利、医疗卫生、社区发展与环境保护、灾害管理等公益事业,项目覆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逾千万人受益,贡献卓著,荣获过众多的政府奖励,也得到了社会和海内外教会的赞赏。但在会场上下,听到的一个质疑是,爱德这样淡化宗教色彩,专注从事慈善公益活动,是否真正符合基督教的旨意?有些比较乐意表达宗教背景的团体则表示,在汶川救灾中,他们也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接纳,应该更积极地对宗教脱敏。

 

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上升到理论层面,引发出更深层的思考。魏克里先生提出,所谓FBO,也就是Faith Based Organization,其来源与美国的基督教福音派有关,这一概念的宗教性过强,已经不能表达爱德基金会的特色,应该有一个更合适的词汇。会议也对教会在当代社会的角色做了探讨,有人强调教会应努力做好“仆人”,有人则提出教会也不能忘记“先知”的批判性。

 

开会无数,这个会议给我一个难忘印象是语言对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半数以上的外国学者,如前面所提的魏克里、赵文词等,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这在我参加过的众多国际会议中前所未见。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西方人在推动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同时,也接受了中国的语言与文化,由此也受到中国文化与社会的影响,进而也会出现象魏克里这样的中国文化的欣赏者与维护者。

 

(来源:《中国民族报》,引自佛学研究网)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 【 打印 】 【 关闭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