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视察时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只有充满自信的文明才能在保持自己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今天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敦煌学研究,坚定文化自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特此主办的“敦煌与丝路文明·宗教学专题论坛” 于2019年10月2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隆重举行。
上午9时,“敦煌与丝路文明·宗教学专题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赵文洪书记主持,郑筱筠所长致辞。郑筱筠所长指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多年来较为注重敦煌研究,例如敦煌佛教、敦煌道藏、图像学、敦煌石窟艺术研究等,涌现了一
批知名学者。为更好地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敦煌重要讲话精神,本次“敦煌论坛”聚焦敦煌文化,研究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坚定文化自信,探讨敦煌学在国际文化交流的作用,积极开展高水平的文化交流,为加快构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而努力。
本次论坛共分为“敦煌与佛教”、“敦煌与道教”、“敦煌与宗教艺术”、“敦煌与丝路文明”四个专题论坛,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敦煌研究院、兰州大学、四川大学、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暨南大学等近20余个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的6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
论坛主旨发言,由著名敦煌学学者敦煌研究院杨富学研究员、马德研究员、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刘永明教授、四川大学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张泽洪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沙武田教授、故宫博物院孟嗣徽研究员组成,分别发表了《论敦煌多元文化的共生与互动》、《敦煌文书P.2865号<太上洞玄灵宝五炼生尸妙经>研究》、《论敦煌历史文化的包容精神》、《西夏佛教一面相——西夏时期净土思想对敦煌石窟功德和功能的新诠释》、《道教的民间化及其文化意义与影响——以敦煌道教为核心》、《敦煌残画<护诸童子十六女神>》六篇专题论文,提出了诸多相关研究方向的重要概念、学术观点以及最新研究成果,得到了与会各位专家学者和领导的一致认可。
“敦煌与佛教”专题论坛由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副主任杨建主持,杨富学研究员评议。首先,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尕藏加研究员、天水师范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的陈于柱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宗教所的德吉卓玛研究员分别对敦煌吐蕃藏文文献进行了研究,并发表了《敦煌遗存吐蕃藏文文献》、《敦煌古藏文写本P.3288V(1)<沐浴洗头择吉日法>题解与释录》、《敦煌莫高窟藏经洞之考——以敦煌吐蕃藏文文献P.T.999号为依据》三篇学术论文;张勇教授与杨宝玉研究员的论文《敦煌西域佛教寺院史料類考》与《唐后期五代宋初敦煌寺学考索》分别对敦煌寺院志和寺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专题探讨;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纪华传研究员撰写的《佛顶骨舍利与丝路文明交流》在系统爬梳佛顶骨舍利在中国流布情况的同时,第一次提出了佛顶骨舍利之流布与丝绸之路的重要联系。
“敦煌与道教”专题论坛由刘永明教授主持、张泽洪教授评议。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的汪桂平研究员发表了《河西走廊与道教文化传播》;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的刘志副研究员发表了《唐玄宗与一切道经-----以敦煌道教文献为例》、社会科学与文献出版社的胡百涛编辑发表了《<敦煌道教文献合集>整理札记》;文学研究所的郜同麟副研究员发表了《敦煌十卷本《老子化胡經》新考》;山东大学文学院的张鹏副研究员发表了《敦煌本《大洞真经修行决》考论》;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的路旻博士发表了《敦煌道经中的厨供研究》。
“敦煌与宗教艺术”专题论坛由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与民间宗教研究室汪桂平主任主持,沙武田教授评议。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室的聂清副研究员发表了《敦煌篆书千字文的道教元素》;上海大学历史学院的陈菊霞教授发表了《敦煌——多元文明的集结地》;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的王云副教授发表了《圣者的衣装——半偏袒式袈裟溯源》;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的张南南助理研究员发表了《所谓“玄奘译经图”》;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室的陈粟裕副研究员从佛教思想与文化的视角对敦煌石窟的图像学研究重新进行了审视和探讨,并发表了《由五代粟特将领出行图论敦煌文殊图像的世俗化》。
“敦煌与丝路文明”专题论坛由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尕藏加研究员主持,世界宗教研究所宗教艺术研究室副主任聂清副研究员评议。来自暨南大学的张小贵教授与青岛科技大学的赵洪娟副教授首先对丝路文明之一的“祆教”进行了探讨,分别发表了《中古祆教“犬视”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中国西北地区燎疳习俗之祆教因素探原》两篇学术论文;来自敦煌研究院的祁晓庆副研究员发表了《敦煌石窟平棋藻井及其西方来源》;昌吉学院的王晓玲副教授发表了《吐鲁番人首蛇身图像和萨满教的关联》;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冯丽娟讲师发表了《文化西行与敦煌画风》;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的李志军博士发表了《教宗华严 行归净土——莫高窟第365窟西夏重修思想初探》。
闭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贾俐副所长主持。杨富学研究员、张泽洪教授、沙武田教授、聂清副研究员分别做了小组代表总结发言;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主任纪华传研究员做了本次论坛的学术总结发言,并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发表给予了高度的肯定。
最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郑筱筠所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闭幕词。郑筱筠所长指出:敦煌是古老的,又是年轻的;敦煌是历史的,又是现代的;敦煌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敦煌历史悠久,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历史文化底蕴丰厚,自汉代即是中原文化与中西亚文化、印度文化等丝绸之路沿途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沟通桥梁以及文化集聚点,是加强中外各民族人民团结、互助的纽带和历史见证者。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敦煌从历史中走来,风尘仆仆;敦煌向未来走去,英姿勃发,其既代表了古老的丝路文明与经济带和现代社会的有机对接及重新构建,也必将成为新时代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沟通平台、经济合作平台、国际交流平台,于民族、国家、世界展现新时代敦煌的魅力与特色!
“莫高千窟列鸣沙,崖壁纷披五色霞。胡杨翠荫阁道外,九层楼接日光华”,美丽敦煌,壮美大漠,2019年首届“敦煌与丝路文明·宗教学专题论坛”于10月22日18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圆满闭幕。
(撰稿人:吕其俊 摄影:世界宗教研究所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