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网首页|论坛|人文社区|客户端|官方微博|报刊投稿|邮箱 中国社会科学网
你现在的位置:中国宗教学术网>>新闻
探寻疫情下民俗与民俗学如何化危为机 创新谋远——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举行   2020年11月24日 中国宗教学术网

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开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

 

1121日,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开幕式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本次年会以危机与抉择:疫情下的民俗与民俗学为主题,希望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民俗文化发展带来的影响,探寻民俗与民俗学如何化危为机,创新谋远。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洲、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鄢维新、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勇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黄永林主持。

 

新形势下民俗学的自我反思

 

叶涛指出,本次年会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在大会发言和47个分会场的研讨中,有7个会场集中讨论与疫情有关的内容。年会所讨论的与疫情相关的这些议题及其研究方法,学科特色突出、涉及内容广泛,是在抗击新冠疫情的非常时期,民俗学理论建设和田野实践的成功尝试。

 

任友洲指出,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以危机与抉择:疫情下的民俗与民俗学为主题,恰逢其时,意义深远。他表示,在刘守华带领下,华中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独树一帜、特色鲜明、成绩斐然。黄永林继承创新,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民俗学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更是大有可为,前景广阔。

 

鄢维新在致辞中指出,湖北在民俗学研究方法论上有一套独特体系,即把历史文献、考古、民俗三者结合,并且把一定的民俗事项放在特定的时间轴和空间轴上进行比较研究。他详细介绍了湖北民俗学界对于湖北民俗现象所划分的地域性文化分区,以及湖北在民俗文化研究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绩。

 

吴天勇代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对本次年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华中师范大学在荆楚民俗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别是民间叙事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而且是有口皆碑的。武汉有着丰富的民俗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后疫情时代的民俗文化,必将带给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黄永林认为,学会研究应当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振,与人民共情。此次年会以“危机与抉择:疫情下的民俗与民俗学”为主题,体现了中国民俗学会的社会责任意识、学术对社会民生关切的情感,以及民俗学在新形势下的自我反思精神。

 

关注民俗和民间文学深深扎于中华大地

 

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桂岳教授刘守华,南方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晓葵,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教授江帆,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民俗研究》主编张士闪,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教授吕韶钧,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勃分别作主旨报告。

 

报告主要内容有:“灾害对应强韧性社会构建的民俗学视角”“走向故事诗学”“意义生产与文化表达:历史‘棱镜’下的东蒙民间故事审视——以武德胜的故事为主要对象”“地方感与地方社会的自我建构:以鲁中洼子村为个案”“‘娱乐时代’的文化自觉——由武术界的‘徐雷事件’说开去”“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当代价值”等。既有从宏观视角讨论疫情对民俗文化的影响、民俗节日文化传承的重要价值,也有从具体个案研究民俗对当代社会治理和文化娱乐的作用,以及民间故事的理论建构和历史价值。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桂岳教授刘守华在作报告

 

刘守华表示,立足于中国国情,充分认识中国民间文学的民族特质,是中国民间文学学科真正走向成熟的首要标志。他举例阐释说,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而孕育生成的民间文学不论在生活内容还是在艺术表现上都格外丰富多彩。又如,民间文学主要是农业文明的产物,20世纪初期和中期的中国社会,民间文学正保持着它最鲜活的姿态,散发出最旺盛的生命力,因而这期间采录得来的、以《民间文学集成》为代表的作品特别光彩照人。关注民俗和民间文学,虽然是20世纪初叶随着西学东渐而兴起的,其根底却深深扎在中华大地的沃土之上。

 

据介绍,中国民俗学会2020年年会会期为1121—29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华中师范大学联合主办,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一流学科、文学院和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共同承办。年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以线上为主”“年会周的方式进行,设线下中心会场1个(武汉),将组织举办近50场线上小组研讨会,将有近300位论文入选者在会上交流,数千名学者参与讨论。本次年会线下活动同时通过直播平台进行了实时转播。(记者:明海英 通讯员:徐金龙、王兴尧)

 

(来源:20201122日 中国社会科学网)

 

(编辑:许津然)


免责声明
  • 1.来源未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立场,其观点供读者参考。
  • 2.文章来源注明“世界宗教研究所”的文章,为本站写作整理的文章,其版权归世界宗教研究所所有。未经我站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及营利性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出处及链接(URL)。
  • 3.除本站写作和整理的文章外,其他文章来自网上收集,均已注明来源,其版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如果有任何侵犯您权益的地方,请联系我们,我们将马上进行处理,谢谢。
收藏本页】 【打印】 【关闭
⊕相关报道

主办: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内容与技术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网络信息中心

联系人:许津然  电子邮箱: zjxsw@cass.org.cn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859房间    邮编:100732

电话:(010)85195477